中原地区中小城市物联网人才培养问题探究
2015-12-28梁应帅梁成升
梁应帅 梁成升
摘 要:中原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应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物联网人才培养问题是其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点与突破点。充分发挥城市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大力发展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工作,是推进中原地区中小城市物联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完善全国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和培养体系,从物联网应用层面着手,建设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物联网技术服务和工程实施的高职物联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快速提高中原地区中小城市的智慧化建设进程。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5)12-00-03
0 引 言
中原地区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但商贸经济相对发达,智慧化城市建设需求较为紧迫,物联网技术服务应用型人才比较紧缺,探索中原地区中小城市物联网人才培养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物联网技术的人才培养任务
物联网产业的起步与发展,大力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为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人才培养任务。
(1)“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是智慧化城市建设的技术基础
智慧城市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能有效地运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城市运行信息,并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管理和运行智慧化,为市民创设富裕、和谐、美丽的新生活,全面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1]。
(2)物联网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
国际电信联盟(ITU)对“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描述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2]。通俗的讲,物联网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具有“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物理架构。
(3)高职院校是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主动承担起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
物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已被列入“十二五规划”,这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物联网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多亿,“十三五”后期将形成万亿级规模,在未来几年内,我国将有五六十万物联网人才缺口[3]。
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做支撑,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物联网产业的起步与飞速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应主动承担起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积极探索研究物联网相关专业设置问题,为国家物联网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做贡献。
2 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将为中原地区“智慧化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服务应用人才支撑。
2.1 中原地区中小城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脉互联智慧城市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显示,中西部地区智慧城市分布呈现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智慧城市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分布形式[4]。如郑州带动新乡、洛阳、许昌、濮阳等智慧城市建设。
另外,因为中原地区地处内陆,经济基础相对于沿海地区较差,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不够完善,在政策支持力度上明显较弱,智慧城市建设就要把着力点放在满足市民需求和城市发展全局上,找准突破口,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循序渐进,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2 面向智慧城市建设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1)全国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全国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是“北京中天工信科技有限公司”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联合共青团中央中国高级人才培训中心、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多家物联网研发、生产、应用型企业、高校共同搭建的服务于整个物联网产业链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是集物联网行业创新的资源平台、产品研发的实验平台、最新技术的推广平台、信息共享的汇聚平台、企业发展的融资平台、政府决策的支撑平台。
(2)中原地区中小城市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以河南濮阳物联网平台为例,作为全国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一个中原地区中小城市应用示范平台,将依托全国物联网专家委员会强大的人才优势,为濮阳政府制定科学的物联网发展政策和规划提供咨询服务。该平台集聚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吸引企业聚集,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协调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开展经济协作,加速形成物联网产业链,提升物联网行业发展水平。
(3)面向物联网人才的培养与认证,加快物联网技术人才培养步伐,促进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为建设全国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和培养体系,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专门成立了“全国物联网考教推广中心”。2014年4月,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授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为“全国物联网职业能力考试测评中心”和“全国物联网职业能力考试实训基地”,这是中原地区首批物联网人才测评中心与实训基地。另外,计划认证一批“全国物联网职业能力考试技术研发中心”、“全国物联网职业能力考试实训基地”等称号的企业,并提供一定的政策扶持和申请各级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
物联网职业能力考试“测评中心”、“实训基地”、“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必将为河南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物联网人才的培养与认证提供基础支持,从而提升濮阳在全国物联网人才方面的地区优势,带动濮阳市物联网产业的兴起及发展,促进中原地区中小城市“智慧化城市建设”进程。
3 高职教育是中原地区中小城市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渠道
高职院校是培养中原地区中小城市“智慧化城市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的主要阵地,应结合城市特点突显专业特色与方向。
3.1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城市自身建设特点为依据,科学设置高职物联网专业
以中原地区中小城市濮阳为例,进行科学设置高职物联网专业问题探析。
(1)建设“智能物流”专业,打造濮阳大物流环境
濮阳地处河南、河北、山东三个省会城市的交汇处,是中原经济区对接环渤海与京津冀经济圈的前沿城市,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出海通道。晋豫鲁铁路横贯濮阳,与京九铁路“十”字交会,构建起一条中原经济区面向山东沿海港口的货运大通道。濮阳可以利用晋煤、蒙煤发展煤化工和能源物流产业,建设中原地区“无水港”。通过建立物流基地,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引进一批大型物流企业,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实现北接中原城市群,南接济南商圈,进而连接渤海城市圈的目的。
建设高职物联网“智能物流”专业,对打造濮阳的大物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面向地方水系,培养“智能水利”应用型人才
濮阳境内有河流97条,多为中小河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过境河主要有黄河、金堤河和卫河。另外,较大的河流还有天然文岩渠、马颊河、潴龙河、徒骇河等。为维护城市安全稳定,对水系进行智能化监控,在水网的不同枢纽区安装监测设备,对水网内污水、流速、流量、水位等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对流量的分层监测掌握管道的淤结情况并及时加以疏通。选取一到两条主要河流,建立水利监控试点。
(3)开设“智能旅游”专业,提升国家旅游城市水平
濮阳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巨大。其中,国家级水利工程渠村分洪闸的长度雄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景区属国家级红色旅游景区渡。被称为春秋时期“联合国”的戚城遗址、“造字圣人”的仓颉陵庙、孔子讲学遗址“学堂岗圣庙”、宋辽澶渊之战遗址回銮碑和御井是国内外旅客喜爱的旅游景点。古墓葬、古碑刻、古战场、古建筑、革命战争纪念地等文物古迹二百多处,十几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设高职“智能旅游”专业,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与服务人才,建设物联网基础设施,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公安、交通、卫生质检等部门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结合旅游信息数据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实现旅游市场信息的传递、实时交换和有效处理,为游客提供一个过程顺畅、舒适度满意度高、安全及品质有保障的高质量旅游服务,提升国家旅游城市水平。
(4)“智慧农业”专业为濮阳建设“休闲农业园”、实现“食品溯源”提供人才支撑
“智慧农业”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要以农业基地为对象,培养“互联网+农业科技”应用服务人才。发挥“物联网技术”在蔬菜林果种植、观光、销售等方面的科学指导,在质量、产量和绿色上下功夫,将农业种植、旅游观光、采摘、餐饮、科普教育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体,建设富有创意的科普休闲农业园,提高农民收益。
另外,濮阳是全国小尾寒羊繁育基地,每年向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种羊3万多只。近年来加强品种选育,推广科学饲养,优良特性更加稳定,品种优势更加明显。在工信部颁布的《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中,明确提出要“实现食品行业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重点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类、酒类等领域电子追溯系统建设指导。为此,高职物联网专业(“智慧农业”方向)建设要在“食品溯源”上面做文章,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物联网技术,建立种羊、羊肉全产业链追溯体系。通过“身份证”管理,实现养、宰、送、销等全过程监管,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完整追溯体系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与食用安全。
3.2 中原地区中小城市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原则
按照“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原则建设高职物联网专业,培养本行业“技术服务和工程实施”方面技能型应用人才
(1)以物联网“技术服务和工程实施”为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相应的,高职物联网专业应从物联网“应用层面”着手,按照专业知识“够用”、职业工作能力与技能“过硬”的原则,培养物联网“技术服务和工程实施”方面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的开发建设与改革
物联网技术专业是个新兴学科,要进行高职物联网课程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首先,从物联网应用层面开设《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无线传感网络概论》、《RFID 技术概论》、《TCP/IP 网络与协议》、《M2M 技术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不断提升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掌握必要的“物联网基础知识”。同时,要充分发挥本专业“双师型”教师的作用,将典型的物联网“工作任务”与“项目案例”开发建设成高职课程,结合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助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严格人才培养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物联网应用型人才
a.专业基础知识必须够用。首先应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人文素质与法律知识,还应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同时,诸如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RFID技术、传感技术等物联网专业技术知识,也在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之列。
b.职业工作能力熟练过硬。从物联网“技术服务和工程实施”的角度来讲,高职物联网学生应具有物联网系统的使用维护、安装调试、后期服务等能力,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产品检验测试、销售、技术服务技能。同时,掌握常用专业外文词汇,具有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的能力,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最后,物联网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拓展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的能力。
c.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物联网专业技术与知识高端,工作强度较大,要求从事此行业的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同时要勤奋好学,不断吸取新知识,业务工作要精湛,职业道德要高尚,创新意识要强。
高职物联网专业要根据人才培养的核心知技点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基础知识把握必须够用原则,加强应用性实践环节,培养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岗位实践操作技能,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物联网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 结 语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产业的迅速崛起、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快了中原地区智慧城市的建设步伐。“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将为中原地区“智慧化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服务应用人才支撑,高职教育则是中原地区中小城市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高职院校是“物联网专业”人才建设的主阵地,应结合城市建设特点科学设置高职物联网专业,以物联网“技术服务和工程实施”为高职物联网人才培养方向,以“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地方产业及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为依据,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建设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发展道路,培养“知识够用、能力过硬、素质强劲”的高技能物联网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 2011(2):28-32.
[2] 李劼.IOT就在身边----物联网的应用现状与前景探析[J].电子世界,2012(14):20-21.
[3] 林乐虎.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政策措施[J].宏观经济研究,2013(11):81-86.
[4] 任利成,张明柱.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14):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