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高效教学
2015-12-28汤小武
【摘 要】高中体育选项 教学主要是为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看似很民主性的授课方式,实施起来由于经验的缺乏确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育研究者以及教师从授课方式、学生心理、教学评价、以及课后反馈情况来来实施以及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已达到高校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高中体育;选项教学;高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体育教学实行选项教学方式,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特长以及兴许爱好,使学生更加喜欢上体育课,学生与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更好的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但由于高中体育选项教学实施时间较短,缺乏一定的实战经验,而且,体育老师一学期只上一种体育科目,老师在教授一些简单的技巧之后,就由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最终教学质量无法达到要求,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将对影响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因素以及提高高中体育选项教学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课前的影响体育激高效教学的原因以及对策
1.项目的开设与编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体育实施选项教学更多的考虑的就是学生的兴趣,这样就能更好的将一种教育的被动局面进行扭转,由老师要求学生上课到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喜欢上课,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使学生树立一种健康、阳光的生活理念。但是就现阶段的实施情况来看,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例如老师将体育选项设置好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是学生会有一种跟风表现,导致有些班人数太多,而有些班人数稀少,不好实施教学活动,大大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2.体育选项教学校本课程的编写,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新课程改革标准只规定了课程改革的范围和标准,而对教学内容实施的细则没有明确说明,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加强学习能力,老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如何教学生,还要有一种全局观念,在课时的安排以及体育教学的选项上都要安排周到,是体育教学真正达到新课标的目的。
3.合理的教学设计和贴切的教学目标
体育选项教学的目标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应该根据新课标的原则进行制定,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身体以及心理发展情况,不能制定出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应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出更具有人文性和科学性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也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原则与要求,广泛的参考比较权威的文献,取其精华,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上出更加精彩的体育课。
4.合理的教学场地布置以及器材的运用
体育课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场地,通俗点属于室外活动,因此,教学场地就显得格外重要,它不光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出现,更重要的是 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安全。教学器材一方面要完善,上专门的选项课有专门的器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进行实地演练,再就是器材要创新,把创新理念融入体育教学,处处给学生以启发,让学生更好的学以致用。
二、课堂教学中影响体育选项高效教学的因素及对策
1.合理的运用语言,创造情景导入
语言是一门艺术,老师的谈吐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待这门课的态度,因此,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恶语伤人,也不要爆粗口,这些一般使学生比较反感的,一般语言最好有亲和力,还要不是幽默,同时,语言中要体现出多为学生着想的倾向,那么学生自然也会喜欢上课。新课程标准,就是要体现一个新字,那么体育老师上课就不要老师,整队、报数之类的老套路,可以以一种上课时就遇到的某种情景导入课堂,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想办法解决。
2.良好的课堂纪律以及和谐的师生关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一堂课正常进行下去的前提,而且,体育课本身作为一种放松的科目,学生在课时一般都会比较随意,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有一定的协调组织能力。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对待方式与态度,因此,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搞好与学生的关系,其实也比较简单,我们经常说,想让一个人对你怎样,你就要怎样对待他人,只要把握好这个原则,师生关系一定不会差的。
3.简约的教学组织
体育由于是一种室外活动,有要求课堂纪律,所以,老师一般需要安排队伍,根据授课内容,还需要不断地调整队伍,要体现教学的一种简约性与灵活性。避免课堂啰嗦,这样比较容易导致学生上课的不集中。
4.课堂评价的运用
课堂评价既有利于学生积极认真的课堂学习,还能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体育课不同于其他课,出张试卷检验一下就知道了,而它恰恰是无法用试卷来测试的,因此,对于体育选项课的评定是有一定难度的,况且,所有的学生所选的课程内容是各异的,这也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比较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老师,探究出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三、课反思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对教育选项高效教学的影响
思考是一种隐形的无穷能量,人与人在同一起点,到最后的巨大差异,主要就是由于对所做事的一种反思造成的,因此,教师的课后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课堂效率都是有重大影响的。那么对于体育选项教学老师就需要在不断地反思与调整中完善课堂,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与容纳。
参考文献:
[1]樊临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傅建明.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汤小武,单位:新建县第一中学,高中体育教师资格,2006年的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