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5-12-28乔志霞
乔志霞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的,它们共同组成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以重大影响。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语文学科具有非常明显的情感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用自己的情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把作者所渗透、倾注在人物形象或景物形象中的“情”移注给学生,使学生和作者心心相印,感情相通,使学生为之所动,即做到既“传道”、又“传情”,既“解惑”,又“结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披文以入情”,从而受到知识与情感的教育。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呢?
一、运用富有情感的导入语
导入的作用不仅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环节中还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教学价值。许多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巧妙地设计导课语言,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的课文情感或强烈、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悦、或悲愤。教学这样的课文,先适当调控一下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用充满与作品内容一致的感情去感染学生。如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有这样一个人,全中国人民都觉得他是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他博学多才,对国防外交、教科文卫、工农商学兵各个行业都给予及时指导;他精力过人,在全国各地党委政府被夺权,公检法被砸烂,军队被严重冲击的情况下,能力撑危局,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他廉洁一生,无儿无女无遗产,联合国破例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这样的讲说让学生很快沉浸在对总理的深情怀念之中,为整节课的学习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在丰富的感情朗读中渗透情感
叶老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作“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它带给学生的不只是美的享受,更主要的是美读可以帮助学生打开人生之门,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着作品的形象美、意境美、情感美和艺术美。要让学生“美读”,首先教师要进行“美读”,教师“美读”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感同身受,将“外情”以为“内勤”,从理性的逻辑,文字的编排转化为学生的体验、思考,从而获得积累和经验。在这其中要经历多个步骤: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将课本内容移入脑海,通过美读又将脑海中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再捕捉到最具灵性的部分移入自身。如无情的景物都和审美的主体一样,当有了活生生的感情和行为,就会令人品味无穷。
三、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怡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是图文并茂的,由图画带入教材描绘的情境是常用 的手段,但从图到图,局限于静止的画面,往往进不到情境中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使感知的客体呈现运动状态,会增强感知的效果。如教血《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课时,通过投影展示出西湖美丽的图片。学生看到了这样的美景:阳光照耀下的西湖湖面波光闪闪,雨中的西湖仿佛处在仙境一般。书本上的抽象的话,变成了学生看得见的动态画面,学生的注意力全都被吸引到了西湖那梦幻般的世界里,真正感受到西湖的美景。学生因感受到西湖那阴柔之美,产生了爱西湖、爱大自然的情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引导学生想象进行情感教育
教材中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更使这个物质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把学生带到再造的情境之中,去领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想象又是特殊的思维形式。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去想象教材描绘的意境,激发思维,陶冶情感。如学习了《望庐山瀑布》《趵突泉》《桂林山水》等,设问你还知道祖国的哪些大好河山?它们虽然景物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作用,你知道吗?又如,学习了《周总理的睡衣》《过桥》《白杨》等课文,设问:通过学习你应该发扬什么样的美德?再如学习了《参观浏家峡水电站》《大海的歌》等课文,设问:学习后懂得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还有学习了,《张衡》《黄道婆》《詹天佑》等,设问;你认为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学习了《一定要争气》,设问:童第周的学习目的是什么?你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应当怎样向童第周学习?通过正确的引导和丰富的想象,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应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应充分发挥教材的魅力,情随文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教材发挥积极的效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各种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人的意识、感情和思想产生的共鸣,使语文通过共鸣达到学生接受的内在化的目的,从而掌握语言表情达意的技巧,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