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探析
2015-12-28张红兵
张红兵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认识。
【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学;意识;能力;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存在这一严重现象: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升学为竞争目标,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实践教育,只重视课内而忽视课外。数学教学更侧重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论,忽视了数学学科的基本精神“数学知识的应用”。如此下去,在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竞争的浪潮中,我们的学生将会被社会淘汰。
一、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地位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教学观,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的空间要开放,不仅要在课堂教学时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应用与推广”的基本流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应安排多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活动,如课前的调查和实验,课后的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写数学日记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数学、探究数学、体验数学及掌握数学。开展初中数学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加强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从单一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转变为课内外相结合,综合而富有弹性地安排教学。实践活动在实施全面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培养目标
苏联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要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就必须让学生过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作为实践活动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三种意识”和“四种能力”。“三种意识”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意识是指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懂得要学到实践的本领,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所讲的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竞争意识主要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当今社会存在竞争,如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和学校之间,只有在竞争中取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开展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的方法和原则
初中学生,由于一直处在相当比较封闭的环境中学习,见识面比较狭窄,动手能力差,又由于家庭和学生个体的差异,数学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要提高一定“层差”学生群体性活动的适应性,教师首先要着眼于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来确定活动的多元性,设计有一定层次的数学行动,以适应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对活动课形式的研究。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且有符合初中生特点的可操作性。可遵循以下原则:
(1)实践性:活动内容要比较适合学生的实践领域,让学生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不要设计过高过难的活动,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比方说给学生一张统计图表,他们可以简单的进行分析处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大量的信息,以形成良好的量化意识。
(2)兴趣性:活动内容要尽量贴近当今中学生中热点问题,或学生有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去主动参与。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引导的话要精彩,可以吸引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更加佩服你,喜欢这一学科。
(3)“统一”和“自由”相结合性。由于数学活动课的内容有时含有隐性的特征,如果放任自由,活动内容就得不到监控,例如测旗杆高度,如果没有统一参照物,没有规定的测量目标,那么他所测的物体长、宽无法说明他到底有没有实践,也无法一一证明他们的答案准确与否,所以有时活动内容必须统一。而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层次的参差不齐,个性特长的不同,有时允许他们自由选题,例如“生活中的函数现象”就让他们自由选题,因为他们生活环境不同,对不同的现象有不同的体会,自由选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教学应当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离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讲得再好,也会经常出现“教师讲完了,学生仍不会”的现象。我们要改变教师包揽课堂的做法,在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时,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多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的机会,多让学生“做”数学。通过活动的开展,可以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全面发展,各有所长”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
[3] 傅海伦.《数学新课程理论与实施》.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