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应与时俱进
2015-12-28王小敏
王小敏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应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认知能力不够,认为学了没意义,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教师在讲解文言文前应该先解释文章的学习意义,再回归原文进行讲解。本文主要就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的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极其薄弱的环节。新课程背景下,怎么提升文言文的教学水平成为了教育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与基础。文言文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板块,尤其需要教师引起重视。怎么才能保证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接下来就来重点探讨。
一、明确学习文言文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一提及读文言文,就会精神不振,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问及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一是文言文与他们隔得太远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二是我们现在已不用文言交际了,不实用。大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这种现状,首先得培养他们习文言文的兴趣,而要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兴趣,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文言文的作用。
学习文言文,究竟有哪些作用呢?一是从功利的层面来讲,高考关系到我们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学好文言文。这一点在此不做讨论。二是从精神的层面来看,学习文言文可以学习古人的经验,有的其至可以古为今用,而且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完善我们的道德品行。譬如《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广为日本人喜爱和推崇,成为他们经商和管理的必读书目。譬如,读了《论语》中的“言必信,行必果”,你会懂得诚实守信的做人准则;读了《游褒禅山记》中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你会明白尽吾志的重要性;读过苏轼的《赤壁赋》,你会感受到苏轼的那达观与超脱的胸怀。牛顿说:“如果说我能看得比别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有幸读到这些先贤的作品,正如站存巨人的肩膀上,让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去感受那来自古代清风的洗礼,让心灵得到精神之泉的浸染。三是从社会责任感的层面来讲,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文言文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文言文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有必要学好它,并将传承它作为我们的一种神圣责任。当明白了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并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让整个学习旅程充满了快乐,有了一种自主性。
二、重知识积累,养成好习惯
文言文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且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培养日积月累的好习惯来学好文言文。但是有些老师自己的文言文功底却不尽如人意。现在普通高中教师一般对《史记》中的人物传记都不能准确对译,《四书》和《五经》更没有通读过,隋唐以后的常见散文大都没看过,唐诗宋词恐怕只有儿时背过百首,背也属小和尚念经没起到理解的作用,实属充门面。不过白话文写的野史看的倒不少。因此我认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成绩不好,学生能力不佳,甚至学生厌恶学习古文的根在教师不在学生。文言文教学既不能急躁,又不能摆花架子,不能好看不中用。在教学上,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比如引导学生每天掌握三个字和两句话,每周背诵一首诗。还可以专门安排一些课让学生自己交流他们对字词的解释,讲解翻译的依据,谈谈对诗歌的阅读感受等等。这样既使学生每天都亲近文言文,对文言文没有陌生感,又不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事半功倍,还为上好文言文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三、转变授课方式,提升课堂效率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中举一反。”因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一讲到底”的教法是不可取了,要让学生成为主动参与课堂的主人,敢于发疑,敢于质疑,敢于释疑,进而较全面地了解课文。当然,在这过程当中,也有学生不能解答出来的,也有没有发现的难点,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教师的这种引导,无疑会让学生有豁然开朗之感,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教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看懂,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领会。教师就必须在这时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太哕嗦,能给他们开窍就行。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就会提高了。”这段话在文言文教学中非常实用,教师只是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难点,点到就行,不必非得给出答案。因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考查实词在语境中的含义”这个考点时,我就引导学生,让他们侧重语境义,让他们根据语境推测含义,不需死记硬背。这样可以加深理解,灵活运用。而在讲“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时,我更加侧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因为这个考点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不易掌握,我就教他们要“结合语境,侧重用法”,这样既快又准确。如讲“以”这个虚词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它主要有“连词、介词”这两种用法,然后再根据“以”后面的词性来确定它的用法,若它后面是名词或代词时,它一般作介词,若它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时,它一般作连词。这样讲解,学生就会在理解中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加强课外阅读,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补充
课堂上学到的文言知识要通过课外“消化”才能真正“吸收”。《语文读本》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优秀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同步阅读《读本》中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文章,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例如,教学《鸿门宴》,让学生阅读《垓下之围》,可以使学生对项羽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教学《秋水》,让学生阅读庄子的《庖丁解牛》,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庄子文章长于说理、想象丰富、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等。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教师要给予解答。
总而言之,对于文言文的教学必须要灵活应对。文言文虽然看似很呆板、枯燥,但是只要教师将激情带进课堂,将情感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就一定会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言文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髓,需要国人进行深入的学习,学习文言文是对美的学习,对艺术的一种熏陶,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妙建烨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期刊论文]-学周刊B版2012(12)
[2]宋振亚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谈[期刊论文]-学周刊B版2012(33)
[3]武晓强谈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几点认识[期刊论文]-学周刊B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