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架理论在英语课堂提问中的作用

2015-12-28聂丽丹

学理论·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课堂互动支架

聂丽丹

摘 要: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课堂互动是习得语言的重要途径,而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主要体现在课堂提问师生的对话中。但笔者发现目前英语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理解存在误区,且没有意识到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重要性。本文基于支架理论尝试转变英语教师对课堂提问的错误观念,使其重视课堂提问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支架;英语课堂提问;课堂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157-02

引言

英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学模式与手段。问题是经由人的思维得到解决,同时人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从而又促进人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我国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又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提到了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倡导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英语(教育部,2011)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是想构建一个和谐、友好的师生互动、师生对话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这样融合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去探索和获得知识。

然而,长期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英语课堂影响下,我国英语课堂中学生容易思维定式,养成懒惰的学习心理,依赖教师满堂课的灌输知识,不愿意回答问题,更别提主动向老师提问。所以我们的英语课堂总是呈现一幅死气沉沉的画面,一节课中教师口干舌燥地不停地灌输,学生高负荷地纯粹性接受知识,课堂中教师根本没有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目前许多教师的定位出现了误差,认为教师只是单纯地教学生书本知识,教师是学生的上级,学生应乖乖地听教师所要求的,教师似乎是领导者。其实,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的朋友,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难题时,教师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地去解决难题,从而学到知识。教学过程顾名思义是教与学的过程,而英语教学课堂中的教与学主要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对话互动,课堂中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问题又是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体现,这一环节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可见课堂教师提问的重要性。

一、理论基础

什么是提问?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阐述。提问是提问者和被提问者之间的互动过程。辞海中把提问定义为提出问题并要求回答。(夏征农,2004)笔者认为提问即由提问者发出,以期待被提问者做出回应的语言指令。在各种教学技能中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顾名思义是在上课中的问题,而课堂中的主要角色包括教师和学生,也就是说课堂提问既包括老师的提问,也包括学生的提问,但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师提问的角度来分析和阐述。笔者认为课堂教师提问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问句的形式向学生发出信号并寻求学生做出回应的信息的过程。教师发出信号,学生做出回应的这个过程实质上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所传达的思想,并跟上教师上课的节奏,使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的教与学的互动性,真正使教与学二者相融合,教学相长。对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关于课堂提问的分类国内外学者都较赞同的是Long&Sato的分类方法。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出发就课堂提问的分类,Long&Sato(1983)把课堂问题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两大类。所谓展示性问题是指提問者早已知道答案的问题,而参考性问题则是指没有答案标准的问题,提问者不知道答案,学生的回答只是一个参考性答案的问题。教师了解课堂提问的类型是关系到教师能否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因为课堂教师提问因时间因学生的不同差异会有不同,而不是说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随意的,任由教师个人爱好才发问。教师了解课堂提问的类型,是教师进行科学、有效提问的基础。

支架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俄国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Vygotsky),主要贡献是他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理论。维果茨基(Vygotsky,1978:86)指出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来说,存在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两种水平,而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过渡区被称为最近发展区。这里的发展区其实就是像工地上的脚手架,需要比自己认知水平高的教师或者同伴来帮忙搭建,使学生通过他们搭建的脚手架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水平。维果茨基只是发现了学习者从已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中间有个过渡阶段,且抽象地命名为“最近发展区”,他没有提出应该如何适当地衔接这两种发展水平,从而使学习者达到潜在发展水平再继续循序前进发展的过程。总的来说,它对当前的教育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和实践价值。随后,布鲁纳、伍德和麦瑟等人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理论(scaffolding)。布鲁纳等人这里说的支架原本是指出现在建筑工地上的脚手架,在教学中学生从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过渡到潜在的发展水平这样一个有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过程,最重要的是过渡阶段的那个支架所起到的桥梁性辅助作用,而一般担当这个支架者角色的是教学中的教师或者是能力较高的同伴,学生在他们搭建的支架中不断向新的高度攀岩。“支架”理论是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来帮助学习者完成其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这一过程既肯定了教师的指导性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可见支架理论运用在课堂教师提问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效果,尤其是对于学习语言的课堂来说,支架理论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环节。

二、支架理论在教师提问中的作用

我国目前大部分英语课堂中仍然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随意发问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随意课堂上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有待提高。所以本文基于支架理论的英语课堂教师提问对英语教学有其显著作用。

第一,就教学活动中心而言,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课堂逐渐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转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支架理论在课堂提问中的运用改变了过去课堂提问中出现沉默的低气压现象,当学生问题回答不上来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问题呈阶梯式由易到难解答,不断调整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单一地像学生发问后就不作声,静静地等着学生的答案,不管其能否回答。教学过程中的氛围是学生能否轻松、快乐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支架式提问,营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师生在互相讨论、交流问题中促进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

第二,就英语学科知识而言,支架式教师提问有利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英语课堂实现了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相结合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通过支架式引导,有利于学生逐步构建英语学科知识体系,促进新旧知识的迁移与整合。英语教学实际上是语言的学习与应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能够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课堂师生对话的重要途径就是教师提问。学生学习英语需要学生自己主动地建构知识,达到一个内化的结果。基于支架理论的课堂教师提问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目的。

第三,就学生而言,支架理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循环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师提问中最能体现和激发。支架式教师提问改变了师生在课堂上的传统角色,形成了师生平等对话、和谐友爱的课堂氛围。学生在教师支架式提问的引导下学习,教师只是指引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寻求知识规律,达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的目标。

第四,就教师而言,支架理论在教师提问的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可以使教师更加灵活、合理、有效地调整其提问。它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水平差异,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能够合理且分层地对其发问,增强学生学习中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比如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巩固其基础;而对于少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使其上升到更高的知识水平;介于二者之间的学生,教师可以以基础题为主,附加稍微有难度的题促进其学习水平的提高。支架理论的教师提问可以使教师在不同的课堂时段,比如课前导入课教师可以提相对基础性的概念性问题引导学生慢慢了解該课的知识;课中讲解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点提问由易到难,逐渐深入,让学生去探索本课知识脉络,掌握其用法;课后总结。教师可以提相对综合性和评价性的问题。总之课堂中教师提问的难易度和提问类型应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和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三、总结

总的来说,支架理论在英语课堂提问中的运用对教学活动中心转变、英语科学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且全面地掌握知识和真正运用语言技能,体现语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利于学生发挥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当然,支架理论在教师提问时应注意把握适度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强调凡事都有个度,过犹不及,只有在教师提问中合理、适度地运用支架理论,根据学生个体认知水平和教师提问的类型以及一堂课的不同时段,教师灵活地调控其提问,才能实现课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作用。

参考文献:

[1]Vygotsky,L.S.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M].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86.

[2]林枫.“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课堂提问中的应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4):59.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夏征农.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405.

猜你喜欢

课堂互动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三维多孔电磁复合支架构建与理化表征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浅析师生课堂互动学习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初中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