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尊重开始
2015-12-28连奇
连奇
前阵子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报道,讲述的是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者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着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国母亲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店,让他知道这辆小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很多的时候会失去冷静去批评孩子,而忽视孩子的感受。我们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可以肯定地说,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须言说的,甚至是无以复加的,日复一日“三更灯火五更鸡”地备课和批改作业,终其一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地奉献——都是教师爱的体现。甚至连恨铁不成钢的责备、包办一切的呵护、疾言厉色的批评——我们都无法否认,在很多时候,这也是因为爱。但是,一些教师却常常抱怨,教育的效果和理想相去甚远,对自己的苦心,学生也往往并不领情,师生关系疏远、隔膜、紧张,师生之间甚至时常发生对立、冲突,这是为什么?
爱,但缺乏尊重——在很多时候,这就是问题的症结。
法律和教育学规律早就明确,学生首先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价值的人,是一个和教师平等的生命主体,然后才是一个学生。
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教育,从尊重开始。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递增规律。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愿意全心作付出,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尊重的基本需求被满足,在人际关系中,才会尊重别人;在自我实现上,才会更自觉。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宗旨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由发展的要求,更迫使教师深刻反思:我们该怎样对待学生,才能让爱结出硕果,让教育达到理想的目的。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禀赋。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子,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每一个小孩都是一个与众不同、有自己的天赋与兴趣爱好的人,个人的这些天赋与兴趣爱好就叫学习模式。”而“孩子最使你感到挫折的事,可能就是他们最大的优点和才能。”
人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人的独特性和多变性,教师尊重学生,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之享受自由成长的乐趣。
譬如在课堂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领悟较快,而另一些则相对较慢。对学优生我们不难做到给予机会,投之以欣赏的目光。
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决定。学生虽然年纪较小,但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个人志趣的确立、学习方法的采用、班级事务的处理……教师都应征求学生的意见,听取学生的想法,尊重学生的选择。
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一切权利。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理应享有比成年人更多的爱与关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绝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且也要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即使“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等等。
西谚说,魔鬼在细节中,同样,上帝也在细节中。尊重学生,要从点滴做起,勿以事小而忽略。
自尊是尊重。衣着整洁、面容和蔼、举止得体、话语可亲……时刻保持良好的形象是尊重;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能力,视职业为事业、使教育成艺术,更是尊重。
倾听是尊重。当学生向我们述说时,不管他的年纪有多么小,不管他说的是令人开心或令人生气的事,也不管他的表达是否流利顺畅,我们都要像聆听领导和长者的教导一样去倾听,专心致志地倾听、全神贯注地倾听。
理解是尊重。对于学生的局限与过失,虽然我们不能纵容与放任,但是,我们一定要首先从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和体会一下,尽力找寻谅解和宽容的理由。
信任是尊重。信任学生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相信学生的话,相信学生承诺的事。
平等是尊重。当误解了学生时,教师应主动地表达歉意;当学生走进办公室,教师应礼貌地请坐;当学生帮我们做了事,不论多么微不足道,教师也要由衷地表示感谢……教师平等的目光犹如三月的阳光,会使学生的美德“草长莺飞”,而这,正如绿叶之于造化——既是造化的赐予,也是对造化的奉献与回报。
爱迪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播下花籽,收获姹紫嫣红的春天;播撒尊重,必然收获健全人格的成长、美好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