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化背景下校本教研的探索与实践
2015-12-28马少军
马少军
【摘 要】信息化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是教师适应现代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是保证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必由之路。在信息化背景下构建特色课堂,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提升数字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移动学习新途径是进行校本教研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环境,构建特色化的校本教研理论与实践体系,能极大的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丰富校本教研文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信息化;校本教研;探索;实践
校本教研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将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结合,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做好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校本教研无疑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尽快适应现代教育,保证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必由之路。
一、构建特色课堂,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强调的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景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信息技术作为辅导工具的差异化学习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分层次教学、差异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选择学习内容的空间。差异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自学加辅导。提倡自动、自助、自学。这种模式一般是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CAI软件(图1)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课件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反馈和要求进行差异化交互,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2.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的发现式学习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从提高基本的学习效率到完成较复杂的研究任务都可以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发现式学习模式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实验项目或有价值的线索,让其借助计算机运用虚拟、分析、归纳、统计整理等各种手段和方法得出科学的结论。例如在物理探究实验中用Excel软件工具的统计、拟合、图像功能研究平抛运动的规律(图2)。
3.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更好的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它可以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创设生动的研究情境、极大地扩展协作范围,提高协作的效率、改革学习的方式。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和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例如在物理课教学中,学生可选的探究内容有“探究涡流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探究地球磁场”“探究电容充放电规律”等。
二、提升数字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实验室实现了将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从感性的“模拟教学模式”向精确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的革命性转变,是物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1.重视数字化虚拟仿真实验在物理课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实验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以科学理论或经验为基础的、具有直接验证和探索性质的学习情境。通过虚拟实验,学生能体验到知识产生的过程,扩大自己的想象空间,学会并重视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讲交、直流发动机原理时(图3),在《金华科仿真物理实验室》平台上将交、直流发动机模型的工作原理和电流、电压的输出图像结合起来,同步对应显示在电脑屏幕上(投影仪中),并控制使交、直流发动机模型缓慢转动,在线框与磁场方向的一些特殊位置暂停,如夹角为0°和90°的位置。这时输出的电流、电压也位于i-t和u-t的相应位置,学生一看:“哦,原来是这样。”许多在实物演示和平面图形上没弄清楚的问题“恍然大悟”。
2.加强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简称DISLab。它是在传统的实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加载智能化的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实验分析软件构成的新型实验系统。它可以把书本上枯燥抽象的文字和“死”的画面变成直观生动的“活”的情景。将肉眼无法分辨或看不见的“微观”现象变成荧屏或幕布上惟妙惟肖,引人注目的“宏观”景象。它能够检测并捕捉到微弱的信号量及其瞬间变化,扩大实验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实验的层次。
三、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移动学习新途径
移动学习是基于无线移动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移动计算设备支持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未来的学习模式,它具有移动性、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等学习特征,而且学习者不再局限在电脑前,可以“随时、随地、随需”,“短、平、快”地进行学习。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发展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
1.在物理学习中充分发挥移动实验室的重要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集成了众多功能齐全的微型传感器的廉价移动设备俨然就是一座多功能移动实验室。它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加上的app及相应的传感器,采集真实地理空间的温度、压强、磁场强度、光照度、加速度、经纬度、声强度等物理参数, 可以使得你对这个环境有感知的能力。这种移动实验室使得我们的物理实验从特定条件下延伸到了广阔的野外, 使我们的实验学习空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极大的拓展了物理实验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2.在物理学习中积极汲取移动资源库的丰富营养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逐渐流行,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得以空前提高。无论在上学的路上,还是在课余饭后;无论是等候间歇,还是片断时间,只要具备上网条件,随时随地打开你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登录移动学习平台,都可以方便浏览最新资讯、阅读新书,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名师的课程学习,还可以实现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例如“微课圈”的主要功能分为精品课程、海量题库、答疑解惑和专题提升四个板块,几乎涵盖了学习的所有需求。它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学习资源,还依托微课网数千名教师资源,提供在线等候答疑,实现了学生问题随时对接至老师的跨越,“还原”线下真实学习场景。
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创建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信息化背景下积极探索和应用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理念是信息时代校本教研的主要任务,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更是培养信息化人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开放教育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9.9
[2]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系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