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实验教学
2015-12-28杨秀鹏
【摘 要】数学实验教学是十分有效的再创造教学方法之一,它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设计数学实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知识、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自然“生长”等七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数学;实验教学;探索
数学实验教学是指恰当运用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而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它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及本质产生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操作、分析、探究、归纳和交流的能力。数学实验教学是实现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功效远远超出我们的意想。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实验教学与设计的有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设计数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是由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而直观性教学如数学实验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产生联想、概括和抽象的最好方法。
如:“等式性质”、“不等式性质”、“二元一次方程”等内容的导出,教材安排了天平的实验的内容,教师应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切不可贪图简单,只用PPT或投影来讲解,而放弃把天平带入课堂。因为学生对天平感觉新奇,必然会产生浓厚兴趣,让学生较生动、具体地体验等式性质的“来历”更为重要。只有这样,当把它抽象成为数学知识时,学生才并不感觉陌生,还似乎是遇见了经过另一番包装后的老朋友一样,亲切依然。
二、设计数学实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而数学实验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制作、设计、发现,通过探讨、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由于数学中有许多问题是来源于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者是借助于软件平台进行模拟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问题,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为深入理解概念、定理等新知创造条件。
如在进行“无理数的概念”教学时,设计如下的数学实验:
实验准备:课前准备一把剪刀、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边长视为1)、计算器.
实验要求:1.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剪拼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
实验说明:考虑到本节课的特点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此,直接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拼得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估计的值在哪两个整数之间?”“能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与探索.在探索了以上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真实体会到了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不能用有理数来表示,但它确实存在,切身感受到除有理数外还有一类数,引出概念“无理数”。
实验结果:拼图对学生来说易如反掌,通过动手操作,班级交流,全班一致认为最容易、最美观的拼图。
因为已经学习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学生马上就说出了大正方形的边长是.但接下去的“用计算器探求的小数部分”就有点困难了.教师提示:①输入大于1小于2的数,平方的结果比2大了,怎样调整?结果比2小呢?②我们能否找到一个有限的小数,使得它的平方刚好等于2?③大家有没有发现1.4142…出现循环,那你认为在省略号的背后,有没有可能出现循环?从而引导学生体验到:事实上,=1.4142…是一个无限的不循环小数。
在动手操作实验和展示结果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合作精神,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三、设计数学实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疑难点,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如不借助于一定的实验手段,就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像解平面几何题时添加辅助线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辅助线有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巧用数学实验,能探究辅助线的作法,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数学实验教学,学生先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然后师生共同通过对实验分析、概括、推理、判断,使学生的认识提升到一种理性的高度,这样处理,使严谨、抽象的几何证明从此充满活力,使学生思维更开阔。
四、设计数学实验,培养的学生创造性思维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发明的过程,那么就应让猜想合情合理地占有适当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数学内容,合理地创设一些数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动手探索,大胆设想,把教学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和证明方法的探究上,以体现数学的两重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目的。
五、设计数学实验,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及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努力创设一种数学实验的环境,把数学引向生活,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
六、设计数学实验,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知识
教育心理学专家早已作论断,学生听,教师讲,只能记得15%。如果学生自己看书,可以记得其中的25%,如果既看又听,效果不只是两者的代数和,而是65%,这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如果不仅用耳听,而且动眼看,动手做,动口念,动脑想,效果自然会更好。
制作学具也是数学实验教学的一部分,寓学于玩,寓学于乐,身体多器官的同时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通过测量,画图,计算,进一步理解了公式的来历,挖掘了它们之间的内在知识的联系,让数学真正的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肤之感,才有心灵之通,促使学生数学多种思维的发展。
七、设计数学实验,促使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自然“生长”
课改后,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新的知识,《图形和变换》、《事件的可能性》、《直棱柱》、《投影与三视图》等,特别《投影与三视图》一章,整章内容研究光与影的关系,与《科学》学科的内容非常接近。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来看,要求教师对照课本分析、讲解知识,学生完成相应的数学习题,但是数学教学绝非仅仅传授知识,必须重视知识的生长过程,而数学实验的某些功能具有其它无法替代的优势,是教学走向真正的成熟。
开展活动实验学数学,能让学生探究体验求发展,能够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必须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地把数学实验教学、计算机多媒体等用到课堂上,把学生带出课堂,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手段,去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归纳,猜想、论证,让他们真正领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中学数学教与学》,2003.6.
[2]李世杰.《用发现式实验开启学生的“数学之眼”》《中学数学教育》,2005.11.
[3]杨华涛.《走进数学实验挖掘教学亮点》2006.5.
作者简介:
杨秀鹏(1972.08~),男,本科学历,中学数学高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州级优秀班主任。现工作单位湖北省利川市第四中学。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