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蛇眼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2015-12-28
草莓蛇眼病是草莓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初期染病植株症状极易与草莓褐斑病及甜瓜炭疽病相混,易被果农误诊而用错药或错过治疗适期导致该病大发生。据调查,新发病区一般减产20%~30%,发生2~3年的病区,如防治措施不力,将导致严重减产。该病可借风雨、浇水、人为管理等途径传播。在开始零星发病后,如不及时正确地防控,则很容易造成扩大蔓延,给草莓生产造成损失。
1.发病症状
草莓蛇眼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草莓叶片尤其是老叶上出现褪绿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呈紫红色,病斑中央为灰白色或灰褐色,且具有紫红色轮纹。该病发病前期和中期与褐斑病或炭疽病极其相似,易引起误诊。发病后期病斑表面着生白色粉状霉层,上有黑色小粒点。该病多发生在春、秋两季,主要发生在日光温室栽培的草莓,遭遇“倒春寒”或连续阴雨天气发生时发病重且蔓延快。
2.综合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中表现较好的抗病品种有弗杰利亚、鬼怒甘、金引莓5号、章姬。(2)科学选择育苗地:不在病地繁育草莓,不移栽使用病地病区繁育的草莓苗。选择育苗地时,要先了解所选地块是否种植过草莓、是否发生过草莓蛇眼病。如在外地购买种苗,要考察种苗基地是否已发病,避免带病苗在新的种植区传病。(3)合理轮作:在栽培草莓时,尽量不要在同一地块上连作,种植间隔期2~3年,连作不仅会造成草莓蛇眼病的发生,还会使草莓生长不良和根腐病的发生,影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4)实现壮苗移栽:不论是引进的种苗,还是自繁自育的种苗,移栽大田时都要保证壮苗移栽,增强草莓苗株抵抗力。草莓壮苗的标准是:植株完整、矮壮、黄绿色,具有4~5片发育正常的复叶,有较多的新根,根长7~10厘米,全株重25克以上,根部重10克以上,新茎粗1.2~2.0厘米。移栽之后要经常检查,及时剔除病弱苗。(5)增施有机肥:增施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化肥施用应配方施肥,不偏施氮肥,以免引起植株旺长,降低抗病力。(6)采取小高垄或小高畦栽培:小高垄要求垄底宽25~30厘米、上宽20~25厘米、高20~25厘米,垄距36~40厘米,一垄栽双行。小高畦要求畦宽100~120厘米,畦沟宽25~30厘米,畦宽不超过120厘米,畦长不超过15~20米。(7)合理密植:在一般水肥条件下,每亩定植12000~16000株为宜。如土壤肥力高,可适当增加密度。(8)及时清理田园:上茬草莓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中的枯枝、病叶并集中烧毁。(9)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喷洒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噻菌铜1000倍液或65%代森锌粉剂600倍液,每隔4~7天喷一次,连喷2~3次。收获前7~10天禁止喷药。
(山东省微山县农业局 司海燕 邮编:27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