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病凶猛交警如何才能“少受伤”

2015-12-28蒋菱枫尹贵龙郭晨周明宝朱树群申运动

汽车与安全 2015年8期
关键词:警力职业病大队

文 蒋菱枫 尹贵龙 郭晨 周明宝 朱树群 申运动

职业病凶猛交警如何才能“少受伤”

文 蒋菱枫 尹贵龙 郭晨 周明宝 朱树群 申运动

交警作为一种高风险、高压力的特殊警种和特殊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车、路矛盾的日益突出,其所担负的交通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所面临的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交通警察的职业健康情况也越来越令人担忧。

资料显示,绝大多数一线交警处于亚健康和疾病状态。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因空气污染,一线交警患鼻炎的达40%、患咽炎的达23%,比普通人多三分之一以上。有的交警体内铅含量高出常人100多倍,至少有40%的交警患有不同程度的风湿、类风湿、胃病、鼻炎、关节炎、腰腿痛等疾病,这些职业病已严重威胁交警的身心健康。

要为交警健康戴上“防护罩”

近年来,每年都有交通民警因病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交警成为职业病高危人群已是不争的事实。路透社曾引述中国媒体报道称,我国交通警察平均死亡年龄为43岁左右,50岁左右死亡率处于高峰。

职业病俨然已成为严重威胁交警身心健康和安全的“杀手”。更让人揪心的是,目前,我国尚无针对交警职业病的专项检查项目和专业检查机构,现有的职业病数据只能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抽样检查获得。这表明,交通警察的职业健康实际情况可能远比我们所了解的严重。

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交警职业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工作环境差,长期户外工作,吸入大量粉尘、有害气体(机动车尾气)等;二是工作强度大,长时间、超强度、超负荷工作(一线民警平均每天执勤时间在7小时以上);三是心理压力大,工作任务多、整治多,面临群众投诉、侮辱甚至人身攻击等;四是防护装备不到位。一线交警常年寒来暑往,栉风沐雨,但往往连最基本的遮阳伞、防护眼镜、耳罩、口罩等装备都不能配置到位。今年年初,一条“雾霾天里,警察能否戴口罩”的微博在网上引发广泛争论,大多数网友都表示支持,但时至今日,“防护口罩”在大多数地区仍然停留在“防护口号”上。

由于全国各地对交警这一职业可能引发的职业病研究不足,导致影响交警身心健康的许多疾病至今未能列入职业病防护对象。也就是说,在法律上,交警不被承认是职业病高发人群。对此,有专家曾表示,在目前情况下,交警只能依靠缩短执勤时间、逐步取消固定岗手势指挥来防止危害。但是,在当前警力不足、科技手段不能有效覆盖的情况下,类似权宜之计也是行不通的。

广大交通民警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出行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但职业病却让他们“很受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交警职业病现状,尽快从立法完善、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把交警职业病防治工作抓紧、抓实、抓好,早日为交警健康戴上“防护罩”。

成立管理服务中心,为每位民警建立详细的健康电子档案

淮南:对民警健康实行分类干预

“入警时是棒小伙,这才干几年就成‘病秧子’了……”拿着体检报告的小胡感慨万分。小胡是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名路面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久而久之,身体健康受到损坏,工作效率也下降不少。

前不久,小胡走进由淮南市交警支队成立的交警健康管理服务中心,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身体健康指数稳步上升,干起工作也特别有劲。

成立健康管理机构,主动维护民警健康

小胡的情况不是一个特例。据统计,我国绝大多数一线交警处于亚健康和疾病状态,因受汽车尾气污染,交警群体中患鼻炎的达40%、患咽炎的达23%,慢性肺功能损害者占30%,比普通人多三分之一以上。

交警的身心健康谁来保护?淮南市交警支队从自身做起,不久前成立了健康管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采取内外兼修的办法治疗、预防交警职业病。

服务中心培养民警建立科学、规律的自我健康管理,远离疾病。“首先,民警个人要树立‘健康也是财富,健康管理等于理财’的理念,变被动的疾病治疗为主动的管理健康,达到节约医疗费用支出、维护健康‘双丰收’的目的。”淮南市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认为,民警个人要保持健康、稳定、愉快的情绪,学会“阅读”自己的身体变化,善于通过体温、血压、呼吸频率等体征的变化发现预警信号,及时看病就医,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此基础上,服务中心会帮助民警充分挖掘其个人身体潜能,加强体能锻炼,组织登山、游泳、篮球赛等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夜生活频繁,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避免因高度紧张的工作而引起过度疲劳。

通过风险评估对民警健康进行分类干预

“服务中心为每位民警建立了健康电子档案,将每个人的健康信息记录在案,实现电子化、精细化管理。健康管理服务中心通过定期跟踪和回访,密切关注每名民警的身心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调理、早治疗、早康复。”上述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他们以电子档案为基础,针对每名民警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膳食指导,因地制宜地制定营养配餐食谱,使其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纠正营养不平衡的状态,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和自愈能力,结合季节变化进行食疗养生保健。

服务中心定期组织健康管理师开办健康知识讲座,提供健康咨询,进行健康教育,拓宽民警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引导民警树立健康管理观念,学会自我调整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服务中心还定期组织健身教练对民警进行系统的健身指导,为民警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利用现有场地、时间和条件,开展健身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上述负责人说,他们会定期进行健康风险评估,通过健康评估对民警进行分类,患病民警要进入就医通道,由医疗机构及时诊治;高风险、亚健康、慢性病人群进入健康促进程序,实施跟踪干预,使其不生病或生慢病;健康的民警则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档案,并通过定期调整食谱、加强锻炼等,使其继续保持健康状态。

身心健康相辅相成 从优待警温暖警心

高邮:积极缓解民警身心压力

“在我们身边有几个交警的气色是好的?”江苏省高邮市公安局交巡警大队民警邱明轩从事道路交通管理一线工作27年,他常说,“现在我们是工作时身累,休息时心累……”

众所周知,公安交警长期奋战在一线,与群众接触面最广,工作中的失误往往被放大化,不少群众在传统思维的作用下,认为交警是特殊群体,使得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的基层交警身心倍感疲惫。

如何改变这种不利状况?近年来,高邮市交巡警大队立足交通管理工作实际,通过落实从优待警制度、改善执法环境等措施积极缓解民警的身心压力。

一串令人揪心的数字

高邮市是苏北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全市83万人口,辖区省道、县乡道1326.7公里,按上级部门提出的“交巡警警力配置达到全市人口万分之七”的要求,农村中队警力不少于5人、干线中队警力不少于10人、城区中队不少于25人。

尽管任务繁重,近年来警力却不增反减。2003年,高邮市交巡警大队共有警力126人,管理辖区1326.7公里的省道、县乡道已是力不从心,到2013年,警力减至121人,且伤残4人,有病不能正常工作的7人,带病坚持工作的31人,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好的老民警仍在路面执勤。

“路面工作危险大、突发事件多,路面民警疲于应付管理,很难享受公休假。”高邮市交巡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大队70%的民警在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得不到休息,“民警都在超负荷工作。”

一份与众不同的花名册

早在15年前,高邮市交巡警大队就制定了一套从优待警的制度:在每位民警每年的生日这天,大队后勤工作人员会上门送一个生日蛋糕和一束鲜花。如果是民警的整数生日,大队还要为这位民警举办生日宴会。

尽管大队主要领导已轮换了5任,但这份与众不同的民警花名册始终以良好的传统一任一任保持下来。花名册上不仅仅记载民警警号、警衔、手机号,还详细记载民警的家庭住址、固定电话、家庭主要成员、工作单位以及子女上学、就业等情况。

“大队领导要求自己,并明确要求后勤工作人员,每天必看这份花名册。有的民警由于平时工作繁忙,忘记自己的生日是常有的事,当民警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家,意外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肯定会感到很温馨。”高邮市交巡警大队民警小周说。

一项化解心结的谈心制度

近年来,高邮市交巡警大队在合理安排勤务的前提下,尽量安排民警轮休,释放民警长期累积的工作压力。

“身心健康相辅相成,好身体离不开好心情。”高邮市交巡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本着这种认识,他们与医院联手,建立了民警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医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教育,正确引导民警消除心理障碍。

此外,他们还建立了民警谈心、交心和走访工作机制,要求大队领导每月必找各中队民警谈心一次(谈心理)、每季交心一次(谈工作得与失)、每年走访一次(谈一年工作生活及对大队工作的建议)。通过倾听民警的心声,促其心理压力和委屈得到合理释放。同时,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一线民警,关心一线民警的身心健康,科学调整民警作息时间,保证民警在身体上、精神上得到充分休养。

南丰:适时组织交通协管员体检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危及身心健康的高危职业之一。由于交警常年工作在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第一线,一直超负荷工作,受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危险系数高和饮食休息没有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民警患有严重的关节炎、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胆囊炎和心脑血管等疾病。

夏季是各种交警职业疾病的高发期。南丰县交警大队把协管员与民警职工同管理、同看待、同奖惩,在民警职工体检完毕后,利用周末时间,为全大队81名交通协管员进行了全面体检,做到有病早医、无病预防。

目前,南丰大队已根据往年体检情况,为大队全体人员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同时结合不同的工作岗位,采取不同措施,增强体能训练,提高民警、交通协管员的身体素质。

对破解民警健康问题的思考

在基层交警队,每一位民警都是工作的支点。如果基层民警的身心得不到休整,健康得不到保证,基层基础建设将无从谈起。提升基层交警队伍的战斗力、尽快解决基层民警的健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思考之一:把岗位练兵、强身健体放在各项工作之首

基层大中队要大力强化体能训练,增强民警的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要确保年度集中训练时间、内容、地点和人员的“四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取得成绩。在组织民警进行法律、法规和其他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还要安排组织一些有益身心的文娱体育活动,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调整心态。

思考之二:保障、提高基层民警的福利待遇

一是落实基层民警的休假制度,适当减负,合理安排基层民警的休息,保障他们的休假权利,尽量不挤占他们的休息时间;

二是坚持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的原则,切实保障和提高基层民警的福利待遇,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解决每一位民警的后顾之忧;

三是每年要定期对基层民警进行身体体检,及时发现和解决基层民警的健康问题,使每位民警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去。

思考之三:加大科技投入,向科技要战斗力

传统的“人海战术”只能浪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且事倍功半,给有限的警力加大了负荷,这种传统观念已不适应当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

对此,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应用,通过发挥科技装备的功能作用,提高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水平,把民警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思考之四:加大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力度

紧紧依靠党委、政府共同加速推进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搞好交通社会化管理示范乡(镇)、交通社会化管理文明村(镇)、交通社会化管理文明学校,建立健全安全包保责任制度,违法行为奖励举报制度,突发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制度,特别防护期重点路段定点和巡逻执勤制度、安全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和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各种相关台账,形成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的新局面,解决长期以来交警孤军奋战的管理模式,从而减轻当前警力不足的压力。

思考之五:从优待警,建立科学的用警机制

从优待警是个系统工程,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精神和物质上关心、爱护每一位民警。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用警机制,慎用、善用、惜用警力,把有限的警力资源用在“刀刃”上。

【 相关链接 】

什么是职业病

2011年12月3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也就是说,法律认可的职业病必须具备以下4个条件,且缺一不可:

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交警常见职业病

1、下肢静脉曲张、关节炎、皮炎。交通警察由于长期站立,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轻者下肢静脉蚯蚓状弯曲怒张,重者下肢溃疡,关节炎、结石病、高血压等疾病也比其他行业更高。此外,每逢盛夏,强烈的阳光照射,许多交警还可能发生光照性皮炎、眼炎等。

2、慢性鼻炎、咽炎、气管炎。交警的工作岗位大多位于繁华的闹市或纵横交叉的路口,车辆来往频繁。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有害物质,如氮氧化合物和烃类,这些有害物质与自然界的风沙尘土一起,伴随着人们的呼吸进入体内,刺激呼吸道,可引起呼吸系统损害,表现为慢性鼻炎、咽炎、气管炎等,另外,尾气中所含的烃类,还是较强的致癌物。

3、神经衰弱。交警经常受噪声的骚扰,这些噪声大部分来自交通车辆。噪声可使人听觉疲劳、听力下降、敏感度减低、注意力分散,严重时还会出现头痛、失眠等神经衰弱病症。

影响交警健康的主要原因

1、工作环境恶劣。常年呼吸汽车尾气,经受扬尘、噪声污染,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风刺骨,长年累月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之中。

2、工作时间过长。交警工作属于“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千家万户团圆之时,节日假日休闲之乐,基层民警都不能正常享受和休息,依然战斗在工作的第一线,有时晚上还要加班。

3、工作强度大。基层警力不足和工作压力繁重迫使民警长年累月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况,拼体力、拼消耗的身体超量“透支”现象十分突出,民警脑力、体力得不到及时休整。

4、心理压力大。在恶劣的工作环境里,常年承受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民警的神经一紧再紧,精神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致使大部分民警出现心理障碍,情绪低沉,精神不振,心身疲惫,以致产生各种疾病。民警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交警职业病未列入防护对象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曾经检查发现,由于尾气影响,路面交警染鼻咽炎者占9成以上,慢性肺功能损害者占25.29%;受噪音影响,路面交警工龄超过3年者患噪声性耳聋占76.92%。

尽管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并无特别针对交警列明防护措施,也就是说,交警在法律上仍不被承认是职业病高发人群。这是为什么?

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病专家肖吕武介绍,这是由于全国各地对于交警这一职业可能引发的职业病研究不足,导致未能列入国家法律。所幸,由卫生部制定的《职业病目录》中,包含“中暑”、“噪声聋”2项交警常见病,虽未包含交警最为高发的鼻咽炎等症,但包括广州在内的一些地方曾计划以此为依据,将交警列入职业病防护对象行列中。

无针对交警职业病检查

据介绍,交警职业危害因素已经证实危害到呼吸系统、 听觉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心理和神经行为功能等。数据表明,外勤交警慢性腰痛和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分别为46.5%和7.0%,明显高于其他人员;外勤交警肩关节酸痛和下肢胀痛的阳性率分别为22.79%和25%,明显高于内勤交警。

通过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交通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发现外勤交警躯体不适、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偏执、精神病性等明显高于内勤交警。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综合作用下,交警心血管系统发生疾患率增高。

职业病防治专家表示,广州交警目前的健康检查项目与一般市民一样,听力、心血管等职业病项目根本没有,只能通过抽样检查获得整体职业病数据报告。

猜你喜欢

警力职业病大队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职业病
父亲的职业病
驱猴大队
我可爱的职业病
面临分邦,印增派警力
大队委员也有烦恼
这个土地政策不容更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