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沈阳市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

2015-12-28那颖

园艺与种苗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学院沈阳市新品种

那颖

(沈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沈阳110034)

花生是优质高产的油料作物,是用地养地和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作物,也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业收入的高效经济作物[1],沈阳市中低产田面积大,而花生有抗旱、耐瘠、适应性强、根瘤菌共生固氮的特性,相对其他作物其自然条件更适合发展花生生产[2]。为进一步筛选适合沈阳地区的花生种植品种,加快沈阳市种植业调整及中低产田改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广大农民收入,沈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沈阳市花生主产区辽中县和康平县开展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及示范推广工作,为当地花生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推进沈阳地区花生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地概况。在辽中县满都户乡满东村和康平县海州乡海州村进行试验,选择土壤平整、地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前茬作物为玉米,土质为沙质土。

1.1.2 供试品种。参试花生品种11个,分别由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及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供(其中铁花01、铁花02和铁花03为未审定品种,在试验中的名称仅为试验代号,不是其真正的品种名)。品种名称及其来源见表1。

表1 品种名称及其来源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以花育20为对照,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30 m2,每区6行,行长10 m。试验要求行距50 cm,应用化学除草、一次深施肥。栽培密度为50 cm×13.3 cm,播种时每穴3粒,定苗时每穴2株。

1.2.2 调查项目与统计方法。辽中县5月6日播种,农肥3 000 kg/hm2,底肥播种时一次性施入硫酸钾型复合肥(13-17-15)525 kg/hm2。9月 15日收获。康平县5月16日播种。农肥15 000 kg/hm2,45%鲁西复合肥750 kg、尿素225 kg、过磷酸钙225 kg播种时一次性施入做底肥。7月28日、8月7日叶面喷施2次杀菌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结合防病加入叶面肥喷施。9月18日收获。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生产操作一致。

1.3 田间记载

对每个花生品种的播种期、出苗期、花针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及全生育期进行田间记载。

1.4 测产考种及性状调查

1.4.1 性状调查及考种。在试验小区中间的两垄进地1 m以上,选择株距均匀,无缺苗处,平行每垄连取10穴,共20穴,调查株高、第一分枝数、第二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结荚数。将20穴荚果全部装入网丝袋,称鲜果重。将网丝袋吊通风处风干,进行室内考种,计算折率,测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

1.4.2 测产。花生成熟后进行测产。在考种取样后,将小区全部收获,测鲜果重,并将考种取样的鲜果重量相加,为小区鲜果重。待考种后用荚果干鲜折率计算小区产量,并折成单位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产量调查分析

参试品种共11个(未审定品种3个),其中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5个,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3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3个。各花生品种产量(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参加2014年沈阳市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的11个品种中平均产量比对照花育20增产的品种有2个,花育31和花育23,增产幅度分别为4.1%和3.3%;其中辽中县试验点中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5个,分别为花育31、花育23、花育25、豫花9741和花育28,增产幅度分别为17.4%、14.1%、6.2%、2.4%和0.6%,而康平县试验点中其他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

表2 2014年沈阳市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亩产量排名表

2.2 不同品种综合评价

其中花育31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选育并提供。试验结果该品种产量排名第1位,比对照增产4.1%。花育23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研究所选育并提供,试验中该品种产量排名第2位,比对照增产3.3%。铁花01由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花生课题组选育并提供。试验中该品种产量排名第11位,比对照减产23.1%。品种是第1年种植,建议次年试验加大密度,其试验结果明年有待进一步验证。

3 结论与讨论

2014年试验结果表明花育31和花育23增产显著,田间调查抗逆性也较好,2015年应加大示范力度,以示范效果确定进一步推广。建议2015年在沈阳市继续试验的品种是花选31、花育23、花育25和豫花9717。康平县新品种比较试验中7月20日至8月10日遇到持续无有效降水的自然灾害,导致新品种没有发挥产量优势,最终产量均低于在该地区连年种植稳产性较好的花育20。花育31、花育25和豫花9719是大粒型花生品种,推广时应注意铺地膜可进一步提高其丰产性。铁花系列3个品种今年表现都不理想,这3个都是小粒型花生可能是试验密度不够,明年试验示范时应考虑加大试验密度。

[1]李少华.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比较试验 [J].湖北农业科学.2002(4):43-45.

[2] 李海燕.引进花生品种比较试验[J].花生学报.2007,36(4):29-32.

[3]杨海棠.中国北方地区花生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169-176.

猜你喜欢

科学院沈阳市新品种
圆茄新品种——“京茄黑宝”种植栽培技术
青菜新品种介绍
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Study on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English idioms
一位科学院院士的文学人生
新品种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