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务农”门槛越来越高

2015-12-27夏青

江西农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门槛规模化农民

◇文/夏青

“务农”门槛越来越高

◇文/夏青

接过2013年的棒,“农业热”在2014年继续保温并不断升温。但恒大、阿里巴巴、万达、农夫山泉等大佬们的相继“务农”,在让人们看到农业这一朝阳产业吸引力的同时,也从另一面映射出“务农”门槛在提高这一事实。

热VS难

从联想蓝莓开花结果,到万达斥资种菜养猪;从恒大在粮油、乳业、畜牧齐发力,到农夫山泉种橙卖橙;从褚时健的励志橙在网上热卖,到无数大小老板到处找地雇人种菜养鸡为乐……

农业在众多行业大佬和嗅觉灵敏的资本或主动或被推动下,投资农业、转行做农业已经成为一种焦点和热点。然而热度背后,要想在农业领域生根、开花、结果,就需对农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农业是一个长周期行业,技术革新、品种培育一般要十几年,甚至四五十年才能够积淀出来一个突破性的创造。推广一个品种,以种养品种为例,少则一年,多则七八年才能实现丰产,见到效益。同时,农业的产业链长。以水果为例,从育种到最终销售,每一个环节的管理都有它的专业性,差一点,最终的品质都不一样。此外,农业的难还体现在靠“天”吃饭、保鲜难、损耗大等方面。

做农业如果不上规模,做品牌、主导市场、获取稳定的收益将变得更难。但是要想上规模,既要克服土地流转等障碍,也要具有强大的把控和整合能力,以保证不同地块产出的产品基本一致,同时还要能够让原有农业劳动力转化成为农业产业工人。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业生产单位太小,导致各家各户产品的特色和质量参差不齐,谈不上一致性。他们的产与销基本见不到面,产业中的各个环节是割裂的,所谓的产品绝大多数其实是别人的原料,在市场上没有发言权。

品牌门槛

做市场、做品牌是新晋农业行业的企业最头痛、最急迫的问题。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产业链条中,只有种养和普通加工环节比较强,可惜这是获利能力最低的链条。在产业链前端,品种研发、科技种养等方面较薄弱,能形成优势产品的能力低下;在产业链后端,做品牌、做市场的能力不强,产业太分散,方法太传统,产品增值办法匮乏,致使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与现代食品加工业和现代商业不匹配。

要破解这种局面,可将“基地”作为抓手之一。做现代农业不能近视眼,要有产业概念,要夯实产业的基础——基地,做好产业基础工作。所谓产业基础应包括:种养基地的整合、扩大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原产地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绿色有机认证的申报;对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项目或者资金支持的争取;对品牌和商标乱局的清理整治等。

在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基础的过程中,农业企业对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对大规模生产的组织能力都将获得大的提升。先做产业再做市场,是农业产业特有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就要“做”好品牌。一直以来,做品牌是我国农业最短的板块。一些企业,有的只有原生态初级产品,只能以原料的形态低价出售;有的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产品增值,盲目开发产品;还有的看不到市场机会,有无数特产却群龙无首,处在无品牌和高质低价状态。因此,农业企业家必须从产业的前端向后端转移,彻底实现农产品的增值化、市场化和品牌化。

综上所述,“品牌”这道槛,既是新晋农业领域企业的一道槛,也是传统农业企业亟需跨过的一道槛。

科技门槛

在某种程度上,科技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一直被大众低估。根据农业发展的趋势,不难预测,当前及未来的农业必然是从原有的竭泽而渔的种植方式,向绿色、高效、安全、可持续的循环种植模式转变,而这种转变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事实上,农业一直在不断地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海洋技术等武装和改造自己。

从国际看,日益激烈的农业竞争驱动科技创新。随着国际农业竞争加剧,世界农业科技正在孕育新的革命性突破,如不尽快抢占科技制高点,我国农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受制于人。从国内看,农业发展新常态呼唤科技支撑。尽管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产,但耕地、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向现代农业转型,均需要依靠科技支撑。

纵观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实践一再表明,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的办法和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路子是不可持续的,迫切需要转方式、调结构,使创新真正成为发展的主动力。对于在现代化之路上的追赶者来说,要从传统的要素驱动、资源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改革驱动,通过结构调整释放内生动力。

规模化门槛

有规模不一定有效益,但没有规模却很难有大的效益。通常情况下,如果养一只鸡平均赚1元,养1000只才能挣1000元,但养100万只或是1000万只时,所获利润将完全不同。这就是规模化的力量。所以,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业种植和经营都是以规模化的家庭农场为主。

我国日益兴起的一些种植农场,虽然不一定以家庭为单位,但也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东方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认为,规模化不仅能带来可观的利润,更能规避因盲目降低成本追逐产量的种种不规范手段,增强对农业技术研究的投入,从而能更有效地促进技术提升,保证农产品质量。

“小企业拼成本,大企业拼信誉。”农业生产一旦形成规模之后,职业经营者会考虑更多的市场因素,探索出更多的农业新技术,从而最终促进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更重要的一点是,规模化更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马文峰表示,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农户在分散种植,相关政府部门不可能对其一一进行监控,而规模化效应则让监管变得更为方便。

毋庸置疑,未来农业种植方式将由传统的小农经济模式向大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近年来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的规模均得到不断扩大。而这种发展趋势,对“务农者”的实力和经营等能力都会提出较高要求。

人力门槛

说到人力,许多“务农者”首先想到的是“谁来种地”,而易忽略另一紧迫问题:职业化。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在农业一线从事耕作的农民几乎都是老人,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被认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职业农民就是以市场运作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以农业为稳定职业,具有较高素质和社会责任的农民。相较于传统农民,职业农民的理念较新,资金、技术等实力较雄厚,经营和抗风险能力也较强。

业内分析认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能解决“谁来种地”,更能解决“怎样种地”。要鼓励和吸引各类教育资源向职业农民培育投资,真正把懂技术且对农业有深厚感情的人才引到农业教育、生产的第一线上来。

经济学研究早已证明,人力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收入正相关。无论是适应城镇化的大潮,还是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都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有知识、会技能、懂市场、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生产季节,他们是生产技术工人,在农闲季节他们又可从事第二、三产业。

在推进农民职业化过程中,科学技术大有用武之地。要面向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培训,引导他们学科技、用科技。事实上,除了农民要职业化,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管理者也要职业化。这种职业化虽对“务农者”提升了入门门槛,但这是我国农业生产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门槛规模化农民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网络作家真的“零门槛”?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
隧道LED照明规模化应用研究
停留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