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地、香港语文教科书的性别意识形态比较

2015-12-27傅建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教科书课文职业

傅建明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内地、香港语文教科书的性别意识形态比较

傅建明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教科书隐含着特定的性别意识形态,研究选择内地北师大版与香港新亚洲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为文本,运用频度统计技术,从选文作者、课文主角、课文人名、插图人物、职业角色五个维度量化分析,认为两套教科书使用的是男性话语,隐含着男性文化或者说是父权意识形态,而且这种倾向香港比大陆更为突出。

内地与香港;语文教科书;性别意识形态

教科书性别意识形态分析在国外较为重视,研究成果较多。如瓦克和巴通(S.Walker&L.Barton)的《性别、阶级和教育》①、沙若兰(M.B.Sutherland)的《教育中的性别偏见》②、崔可勒(J.L.Trecker)的《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女性》③、佛兰兹和萨德克(N.Frazier &M.Sadker)的《学校和社会中的性别主义》④、杜尼尔(R.W.O’Donnell)的《小学社会科中的性别偏见》⑤、凯利和尼兰(G.P.Kelly&A.S.Nihlen)的《学校教育与父权再制》⑥、亚当斯(C.Adams)的《课堂生活中女性被忽略的历史证据》⑦、斯利特与格兰特(C.E. Sleeter&C.A.Grant)的《当前教科书中种族、阶级、性别和残障者》⑧等。我国学者曾天山对大陆、香港、台湾、国外的一些教科书中的性别偏见进行了举例性的分析⑨。这些学者的分析技术大体可以分为两类: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其中,量化分析指标包括课文中女性出现的数量、插图、人物、职业角色等;质性分析的指标包括公共生活中的身份、工作性质、故事主线、形象描述、课文内容等等。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版)2003年编写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和香港新亚洲出版社2003年版的小学语文《学会中国语文》(以下简称新亚洲版)为分析文本,运用频度统计技术,从选文作者、课文主角、课文人名、插图人物、职业角色五个维度对两套教科书的性别意识形态进行量化分析。

一、选文作者

1.选文作者的性别比较

北师大版共收录课文386篇(包括主体课文327篇和与辅助阅读课文59篇),其中180篇有明确的作者标注;新亚洲版共收录课文216篇,其中有作者标注的29篇(详见表1)。北师大版选文作者中男性有159人,占88.3%;女性21人,占11.7%。新亚洲版男性作者有24人,占82.7%;女性有5人,占17.3%。两个版本都是男性作者占绝对优势,表现出明显的男性话语,这可能与作家中女性本来就较少有关。

2.重复出现的作者性别比较

一个作者的作品能在教科书中重复选用,代表其被重视的程度。在北师大版中重复出现的作者共有18人,其中17人是男性,女性只有冰心1人(具体见表2)。作品被选次数最多的是金波(5篇),其次是冰心(4篇),可能与他们的作品是儿童文学有关。香港教科书中没有作者重复出现。

谁的作品被选入教科书,谁就有话语权,说明谁的意识形态将得到传递。内地香港两套教科书,不论在选文作者的总数还是被多次选用的作者数,男性作者均占绝对优势。可以说,两套教科书都倾向于选择男性作者的作品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表现出明显的父系文化传统。但大陆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被选进4篇,仅次于金波(5篇)而高于其他男性作家,说明北师大版已注意选文作者的性别问题。

表1 选文作者性别统计表/人

表2 北师大版教科书中重复出现的作者

二、课文主角

教科书选文中的主角⑩的出现方式有二:一是出现在课文标题中;二是出现在课文内文中。

1.课文标题中出现的主角性别比较

在北师大版中,主角出现在课文标题中的共有38人次,其中男性27人次,占71.1%;女性11人次,占28.9%(详见表3)。新亚洲版共有36个主角的名字在课文标题中出现,其中男性28人次,占77.8%,女性8人次,占22.2%。据此分析,不管是内地还是香港,男性主角在课文标题中出现的频度占绝对优势。如果说选文作者是由于男作家较多而产生男性作品被选进教科书的频度高来解释的话,那么课文主角中男性占优势则无法用此解释,因为就人口而言,男女的数量是基本持平的。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男性的价值观得到重视,而女性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了。

表3 在课文标题中出现的主角性别统计/人(11)

2.课文正文中出现的主角性别比较

在课文内文中出现的主角人物,北师大版共有119人次,其中男性93人次,占78.2%,女性26人次,占21.8%;新亚洲版在课文中出现的主角共有86人次,其中男性70人次,占81.4%,女性16人次,占18.6%(详见表4)。由此可见,在课文中塑造的主角人物,两套语文教科书都是男性占绝对优势,占四分之三以上。这说明大陆和香港都把男性作为主流文化,而把女性文化放在次要地位。从某种角度上说,女性被忽略了,至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表4 在课文正文中出现的主角性别分布/人(12)

3.主角人物的称谓比较

人物称谓可分为高称谓与低称谓。所谓高称谓指称谓具有较高的地位,包括名与姓齐全(如王冕、王二小等)、有姓没名或有名无姓(如叶公、包公、丁丁等)、职业称谓即以从事的职业作为名字(如修鞋姑娘、挑山工、木匠等);所谓低称谓则指相对地位较低,包括身份泛称(如爸爸、妈妈、女主人等)、指代称谓即以身体的某个部分来代替人物名称(如光头、大眼睛等)。北师大版课文中的男性主角共有93人次,高称谓者有77人次,占统计人次的82.8%;新亚洲版共有男性70人,高称谓者共有55人次,占统计人数的78.5%。就是说近80%的男性都被安排在高称谓上。相对而言,女性主角则仅有一半左右的人物安排在高称谓上(内地55.7%,香港62.5%)。在低称谓上,两个版本的女性(内地与香港分别为44.3%和37.5%)远远多于男性(17.2%和21.5%)。可见,两个版本都把女性放在较低的称谓上,而把男性放在较高的称谓上。

表5 课文正文人物称谓情况表(13)

课文主角是教科书着重塑造的形象,往往代表着国家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国家的主流意识文化,是社会价值取向的形象化表达,国家认可的意识形态通过主角的言行加以呈现。教科书选择或塑造什么样的人物作为主角进入课文,代表着什么样的价值观得到认可,什么价值观需要传给下一代。从上文的分析看,大陆与香港两套教科书不管是课文标题中还是课文内文中的主角人物的数量均以男性为主,占80%左右,而且把男性放在较高的称谓上。这说明教科书中强调男性中心的文化,使用的是男性话语,女性文化被弱化或者说是被忽视了。

三、课文人名

同一篇课文中一般只有一个主角,但出现的人名可能不止一个,如《曹冲称象》一文中,曹冲是主角,但课文中也出现了曹操这个人名。课文人名的出现频率说明其重要程度,因而有必要对课文人名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对以人物为主的课文和以叙事为主的课文中出现的人名性别进行比较分析。

1.以人物为主题的课文中出现的人名性别比较

北师大版以人物为主题的课文中出现的人名共有73人次,其中男性54人次,占统计人数的74.0%;女性19人次,占26.0%,男性是女性的3倍左右,表现出明显的男性中心。新亚洲版课文中出现的人物不多,总共只有18人次,其中男性15人次,占统计人数的83.3%;女性3人次,占16.7%(详见表6)。女性只有男性的五分之一左右,男性优势更为明显。可见,两套教科书都表现出严重的性别偏差,男性中心极为突出。

表6 以人物为主题的课文中出现的人名性别统计/人次(12)

2.以叙事为主的课文中出现的人名性别比较

在以叙事为主的课文中出现的人名,在北师大版中共有298人次,其中男性219人次,占统计数据的73.5%;女性79人次,占26.5%,约为男性的三分之一。新亚洲版中共有145人次,其中男性101人次,占69.7%;女性44人次,占30.3%,约为男性的一半。可见,大陆与香港在以叙事为主的课文中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偏向,女性被边缘化了。具体情况请见表7。

综上所述,从课文中出现的人名角度分析,不管是在以人物为主的课文中,还是以叙事为主的课文中,两套教科书讲述的大多是男性的故事,隐含的是男性的价值观,表现出明显的男性中心取向,而把女性置于边缘地位。

表7 以叙事为主的课文中出现的人名性别统计/人次(12)

四、插图人物

教科书的课文插图可分两大类:一幅图只有一个人物,称为单人图;一幅图中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称为多人图。由于多人图中有些人物无法辨别,对其人数很难确定,而且除中心人物之外,其中大多数人在课文中没有意义,所以在多人图中仅对中心人物进行分析。

1.单个人物的插图比较

在北师大版中共有单人图91幅,其中女性占33幅,占36.3%;男性为58幅,占63.7%。新亚洲版教科书共有单人图52幅,其中女性10幅,占19.2%;男性42幅,占80.8%。从单人图统计结果看,北师大版比新亚洲版在男女比例上比较平衡(尽管也有较大出入),表现出男女平等的意识;而新亚洲版则表现出男性插图的绝对数量优势。

表8 单人图中的男女比例/幅(14)

2.插图的中心人物

中心人物的确定主要从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一是参照课文的中心思想;二是以插图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是否突出;三是根据课文内容加以确定。如北师大版第3册《电话的发明》一文的插图中有两个人物:贝尔和沃特森。这一课的中心内容是贝尔如何发明电话,所以插图的中心人物应该是贝尔。对课文中心人物的性别统计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插图中心人物男女比例分配/幅(15)

北师大教科书插图中共有中心人物233人,其中女性为60人,占25.8%;男性173人,占74.2%。新亚洲版插图中心人物共有144人,其中女性37人,占25.7%;男性107人,占74.3%。两个版本中男性中心人物的比例大约都是女性的3倍,同样表现出明显的男性中心。

从插图人物的性别统计看,不管是单人图,还是插图的中心人物都以男性为主。其中插图中心人物的性别两版本基本一致,而在单人图上,北师大版的人物性别数量的差距要比新亚洲版要小的多,说明内地已经注意到男女性别的平衡问题,尽可能多地选择一些女性插图进入语文教科书。

五、职业分布的性别

男女在不同职业角色中的比例能够说明男女在教科书中的地位。由于课文正文和阅读课文中出现的人名很多只是配角,甚至仅是提到一下,因而没有太大的分析价值,所以本文重点分析课文正文和阅读课文中的主角的职业身份。具体情况请见表10。

霍普-郭尔得索普的职业分层模式将职业分成“文职的(service)、居中的(intermediate)、劳动的(working)”三个层级(16)。根据这一职业分层模式,我们可以发现,两套教科书课文中的男性主角几乎涵盖这三个层次的所有职业。在比较受人尊敬的“文职类”职业上北师大版基本上由男性担任,但女性占有一定的比例。如“军人、烈士和民族英雄”(男11人、女1人)、“共产党干部”(男12人、女0人)、“政治领袖”(男11人、女0人)、“作家、诗人、艺术家”(男11人、女1人)、“科学家、教授”(男9人、女1人);新亚洲版则全有男性担任而没有一个女性。在“居中类”职业中,男性也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如教师(内地的男女比例分别是66.7%和33.3%;香港为75%和 25%)等;即使是“劳动类”职业也往往由男性来承担,如工人(内地的男女比例分别是85.7%和14.3%)等。而对于女性而言,其职业角色主要分布在学生(内地19人,占女性总数的59.4%;香港13人,占女性总数的59.1%)、工人与无业人员(内地9人,占女性总数的28.1%;香港3人,占女性总数的13.6%)等一些劳动类职业上。可见内地与香港都把女性安置在比较低微的职业上,她们所从事的职业基本以“劳动类”为主。

表10 职业角色在课文主角中的性别分配

由此可见,两地小学语文教科书都表现出男性主导的社会职业分层模式,男性掌握着社会职业体系所蕴含的主要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而女性则往往被排斥于社会生产之外,被局限在为数不多的职业选择范围之内,或干脆被定位于私人的家务劳动者,即家庭主妇,这也是两地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妇女所承担得最多的角色。比较而言,新亚洲版比北师大版在高职位上更明显地表现出男性专断的趋向。

六、结论

根据上述比较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两个版本男性在数量上表现出绝对的优势

两个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呈现的是两个微缩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男性在数量上的主宰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如表11所示(表中的“课文主角”指课文正文中的主角)。

表11 男女各项指标所占比重统计图/%

从表11可以发现,不论是选文作者的总量,还是课文主角、课文正文中所出现的人名,还是单人图人物和插图中心人物,男性数量都要远远地超过女性,这种压倒性优势说明了两地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男性中心的价值取向,传承的是男性意识形态。

2.两个版本都把男性安置在较受人尊敬的职业上

男性在教科书中除了占数量优势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数字的背后,男性的地位也要高于女性。这一点不仅表现在人物称谓上:男性在高称谓上占优势,而女性则在低称谓上更多地出现(见表5);同时也表现在男女职业的活动范围和社会层次上:两地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有职业几乎都是男性占数量优势,使其活动领域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被赋予更多的社会权利,承担主要的社会责任,而女性则更多地局限在家庭之中,充当养育者和私人的家务劳动者角色。同时在一些比较受人尊敬的职业方面,如“军人、烈士和民族英雄”、“共产党干部”、“政治领袖”、“作家、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教授”等等,男性独当一面的现象更是说明男性中心的价值取向。

3.北师大版力图淡化男性中心而新亚洲版则较为突出男性中心

男性中心显然成为两地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共通倾向,但就总体而言,北师大版的男性中心倾向较为淡化,而新亚洲版的男性中心倾向则相对突出。诸如北师大版在选文作者上冰心的作品被选进4篇,在人物插图上较多地选择女性人物作为单人图,在以人物为主的课文中更多地讲述女性的故事。特别是在职业分布上,不仅女性职业分布比新亚洲版要广泛的多,女性开始逐渐由家庭走向社会,由幕后走上舞台,作家、诗人、艺术家、科学家、教授、教师、工人、医生的群体中也出现了女性的身影,而且在较受人尊敬的职业上女性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而新亚洲版女性的职业分布较狭窄,大多数的女性被设定为家庭主妇,更多地成为母亲、妻子等家庭内的个体角色,生育、养育和家务劳动成为女性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家事的处理使女性丧失了公众的性质,而变成了一种私人的、家庭内的服务被排斥在社会生产之外;在较受人尊敬的职业上则几乎没有女性出现,只出现了一位英文老师和从事医生职业的谢婉雯。

总体而论,两个版本使用的是男性话语,隐含的是一种男性文化或者说是父权意识形态,而且这种倾向香港比大陆更为突出。

注释:

①S.Walker&L.Barton(ed.).Gemder,Class and Education[M].London:The Falmer Press,1983.这是一本论文集,反映了当时对教科书性别意识形态研究的总体情况,认为学校成功地再制了性别意识形态。主要的分析维度是:性别分化、家务、职业的隔离与女性在劳力上的地位、女性在公共生活方面的角色等。

②M.B.Sutherland.Sex Bias in Education[M].Oxford:Basil Slackwell,1981.这是对英国初等学校教科书的分析报告。通过对教科书中的男女从事的活动类型、玩具、社会角色、插图等的研究,认为教科书描述的是父系社会。

③J.L.Trecker.Women in US History Highschool Textbooks[J].Social Education,1973,March.这是对美国历史教科书的一个分析报告,结论是:这些教科书教导学生,女性不会影响历史,她们是附属于男人的。

④N.Frazier&M.Sadker.Sexism in School and Society[M].N.Y:Harper and Row,1973.这是对美国历史教科书的分析,认为教科书表现出严重的性别歧视。

⑤R.W.O’Donnell.SexBiasinPrimarySociolStudies Textbooks.1973.这是对美国40多种社会学科的教科书的分析,主要通过职业角色进行分析,结论是男性多为中心人物,而女性则从事家务工作。

⑥G.P.Kelly&A.S.Nihlen.Schooling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Patriarchy,in Apple(ed.).Cultural and Economic 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RKP.1982.分析了美国各级学校教科书的性别意识形态,主要从女性数量、章节、插图、家务工作、从事家务以外的工作等几个维度进行分析。

⑦C.Adams.OfftheRecord-Women’sOmissionfrom Classroom Historical Evidence.In D.Simkin(eds.).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Action.Tressell Put.1984.认为可以从教科书提过的女性次数、以女性为名的章节、插图、家庭工作、家庭外的工作等五个维度进行性别意识形态分析。

⑧Christine E.Sleeter&Carl A.Grant.Race,Class,Gender,and Disability inCurrentTextbook.inApple& Linda K.Christian-smith(ed.).The Politics of the Textbook[M].Routledge,Chapman and Hall,Inc..1991:78-110.从六个角度对教科书的性别意识形态进行分析,具体为插图分析、选文分析、人物分析、语言分析、故事主线、综合分析等。

⑨曾天山.论教材文化中的性别偏见[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34-37.主要通过插图、故事性、课文的内容、职业角色、形象描述、男女数量等等角度对教材中的性别文化进行分析。

⑩主角性别的确定:一是根据文中的意思;二是根据插图的揭示;三是根据教师参考书中的说明。

(11)统计时把有姓有名、有姓没名的人物,或者是只有称谓的人物,如妈妈、炮手等等,只要是主角,都列入统计范围,在不同标题中重复出现者累加统计。

(12)在同一篇课文中的同一人名或称谓不论出现几次都以一次计算,只有当不同的课文中出现同一人名或称谓时才加以累计。

(13)统计时在不同课文中重复出现的人物称谓累加计算,在同一篇课文中不管出现几次都按一次计算。

(14)这里所指的插图仅指主体课文内的插图,课文的其他部分插图不计入统计范围。单人图是指其表现的场景之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

(15)有些插图是表现群体生活的,故没有中心人物的,不计算入内。

(16)Rosemary Crompton.Class and Stratifi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Current Debates[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3:58-59.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家使用了不同的分层体系对社会职业进行分层,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霍普-郭尔得索普的分类模式,其具体分层如下。(1)文职类:Ⅰ高级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官员、大型企业的经理、大业主;Ⅱ低级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官员、高级技术师、小型商业和工业企业的经理、非体力雇员的监工。(2)居中类:Ⅲ管理和商业部门中非体力劳动职员、服务行业中的普通成员;Ⅳ小业主和个体劳动者;Ⅴ低级技术师、体力劳动者的监工。(3)劳动类:Ⅵ技术体力劳动者;Ⅶ半技术和无技术的体力劳动者。

The Comparison of Hong Kong Language Textbook Gender Ideology with That in Inland

FU Jian-ming
(College of Education,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Zhejiang 321004,China)

Textbook implies specific gender ideology;this research chooses th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Hong Kong’s new Asian edition primary language textbooks for text,used frequency statistical techniques,and quantitative analyzed from five dimensions,the selected article author,the text protagonist,the person's name in text,character illustrations,professional role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wo sets of textbooks use male discourse imply male culture or patriarchal ideology,and this tendency in Hong Kong is more prominent than in inland.

the inland and Hong Kong;language textbook;gender ideology

G423.3

A

1671-6124(2015)02-0043-07

2014-12-10

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我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比较研究”[10YJA880032]

傅建明,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教科书课文职业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背课文的小偷
职业写作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我爱的职业
背课文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