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探究
2015-12-27洪李甜张凯隆
洪李甜 张凯隆 王 盛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探究
洪李甜 张凯隆 王 盛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颁布新“国九条”,其中第六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是国务院的文件里第一次鼓励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本文简要回顾了市值管理发展历程,分析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因、措施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措施进行评价。
市值管理;动因;措施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公布,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该文件第六条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这是国务院的文件里第一次提到鼓励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然而在该文件发布之前,已经有不少的上市公司提出了“市值管理”的口号,如国农科技(000004)、宝钢股份(600019)、创兴资源(600193)等,而也有些上市公司已经开始了“市值管理”的实践。在政府以及上市公司的重视下,“市值管理”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然而在实践中,不少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结合在一起,使得市场对市值管理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提出质疑。基于此,本文将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对市值管理发展历程以及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因、方法措施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文献回顾
(一)市值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发展
市值管理这一理念由我国学者施光耀(2005)首次提出,其认为“股改完成后,上市公司需要从股东、股价和股本三个方面进行市值管理,以促进公司市值的持续和稳健的增长”。股权分置的基本完成,使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的“同股不同权”问题得到解决,上市公司不再区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两者根本利益趋于一致。作为控股股东的原非流通股股东为了自身利益,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稳定和提高公司的股价。可以说,股权分置的完成为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打下了基础。
在施光耀提出市值管理理念后,又有不少的学者对市值管理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针对一些概念和理论的研究,如(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007;朱陵川,2007;孙孝立,2007等等),当然也有部分学者如巴曙松(2007)研究了上市公司采取市值管理的手段。但由于市值管理手段多样且每个公司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各异,鲜有研究某个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手段,只有证券日报曾于2007年介绍了中信证券的市值管理案例。
根据这些学者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市值管理学说来源于西方的价值管理理论,但市值管理又十分具有中国特色,是在我国资本市场弱势有效环境下,上市公司处理股价和内在价值所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二)影响市值的因素
随着市值管理理念的提出和完善,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从公司内部和外部方面来进行研究。袁文娟(2012)认为,公司治理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制度保障价值驱动因素之一,是市值的重要影响因素。其通过实证发现,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市值管理效果存在着U型关系,而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效果不明显,并且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的市值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邵虹霞(2013)通过对浙江省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研究,发现提高投资者关系的水平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市值。谭贵洪(2013)则从更为宏观的角度以及将公司内部、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考察了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因素。作者以上证50指数成份股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GDP对上市公司的市值影响不显著,而资产负债率和每股净利润与上市公司市值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换手率与上市公司市值呈显著的负向关系。
(三)如何管理市值
刘国芳(2007)认为市值管理包括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将影响市值的因素分为内、外部因素、可控和非可控因素等两个维度、四个方面,而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就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张济建、苗晴(2010)借助平衡计分卡这个战略分析工具,构建了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框架,他们认为上市公司应该充分运用资本运作手段、切实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来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和市值。施光耀(2007)认为上市公司要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企业价值,应该具有良好的经营溢价和资本溢价的能力,这就要求上市公司提高自身的经营和财务管理能力。
(四)市值管理绩效评估
企业进行市值管理,就应该有一个有效的体系能够衡量市值管理效果的好坏。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弱势有效市场状态,内幕信息、投资者过度反应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构建一个有效的市值管理评价指标并不容易。施光耀、刘国芳、梁彦军(2008)首次在我国国内提出了一套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这套评价体系对以后每年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了综合排名和分析。此后的学者基本上都是基于此套评价体系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绩效进行评估。不过这套评价体系主要是靠主观赋值法,精确度会收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也有一部分学者开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进行研究。
二、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因
(一)主要原因
总体上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主要是资本市场上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只存在价值管理而无市值管理一说。从制度因素考虑,市值管理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是我国2005年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以后,控股股东的股份获得流通权,市场价格的变化对其自身的财富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也就有了巨大的动力进行市值管理。
在上市公司的股份全流通以后,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最主要的动因就是为了稳定和提高公司股价,使股东价值最大化,体现企业价值。目前一些著名的财经杂志在衡量一个人的财富时,其所拥有的上市公司市值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市值不仅是财富的象征,也是公司价值的象征。一个公司的市值越大,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可能就会越大。
(二)其他原因
当然,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还有其他的动因,甚至有些上市公司提出的市值管理口号可以用“莫名其妙”来形容。一些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目的主要是因为维持公司股价的稳定,从而维护公司的声誉,改善与投资者的关系,能够使上市公司更好的在股市进行再融资。最近一段时间,不少钢铁类公司因为跌破公司净资产而纷纷撤销了非公开发行的方案,如本钢板材(000761)、太钢不锈(000825),这些都是因为公司股价过低而导致公司再融资方案流产的案例,也可见公司股价稳定对于上市公司的的重要性。
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着非理性的因素,暴涨暴跌情况时有存在。为了维护公司在证券市场的形象,公司也有进行市值管理的动力,主要表现为发布公告来澄清谣言。前段时间,中国概念股在国际市场上被机构做空,股价大跌,市值缩水。为了稳定股价,相关公司纷纷进行辟谣和公告,用来维持股价稳定。在国内,则有类似创兴资源(600193)发布公告来维持股价稳定的案例,而其提出的市值管理理念让人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三、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随着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新的金融产品不断增加,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手段也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自己的报告中提出了“市值管理”理念和措施。上市公司国农科技(000004)的第三大股东吴丹于2014年提出了“上市公司市值3年翻10倍”的股东议案,使得市值管理的理念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
刘国芳(2007)认为,市值管理的内容包括价值创造、价值经营和价值实现。而上市公司采取的措施会反应其市值管理的内容。按照是否影响企业的长期价值,本文将市值管理方法分为两大类。相比来说,企业并购、重组、公司内部流程改造等会影响企业的长期价值,属于价值创造范畴,而股份回购、高管增持、企业更名等会在短期内对公司的股票价值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如果企业不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单纯依靠财务手段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但这些财务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局面,是公司价值经营的一种手段,属于价值经营范畴。市值管理的内容和方法措施具体情况见下图1: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的、内部的、可控的和非可控的等等,但要从根本上增加公司在股票市场的价值,主要是提高公司的治理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其他的一些措施,如股票回购、股东增持只能是必要的辅助措施。当然,要提高公司的发展潜力,人的因素至关重要。2006年以后,国家监管部门放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为解决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其次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值管理的时候还要处理好与外部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关系,投资者的投资偏好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司的股价。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对外公关部门,设置危机处理预案,加强对舆情危机的应对,一些上市公司遇到的“黑天鹅”事件后,都出现了股价大幅下跌,如“塑化剂”事件中的酒鬼酒(000799)、“瘦肉精”事件中的双汇发展(000895)等。
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围绕着其内在价值进行上下波动,虽然会受到资本市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但公司内在价值始终是决定公司股票价格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只有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提高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才能提高自身的内在价值。而公司进行股票回购和股东或者高管增持行为,属于价值经营的范畴,主要是为了减少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资本市场非理性因素对公司股票价格的不利影响。
图1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方法体现图
四、市值管理的一个案例——宝钢股份
(一)宝钢股份市值管理的动因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宝钢股份一直是市值管理实践的先行者,这主要与其较早的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有关。2005年8月份,宝钢股份完成股改,开始进入全流通时代。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宝钢股份的市值出现了巨大的增幅。而在2010年以后,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局面愈演愈烈,其市值出现了大幅下跌,甚至每股价格大幅低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投资者损失惨重。对于像宝钢股份这样的周期性行业个股,其更加应该进行市值管理,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从表1可以明显的看出宝钢股份的市值波动幅度很大,这主要与它所处的行业有关。钢铁行业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宏观经济的波动会对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从维护股价稳定的角度出发,宝钢股份有强烈的动机进行市值管理,使股票价格能够更好的反应市场价值。
(二)宝钢股份市值管理的措施
在2005年8月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宝钢股份先后采取过控股股东和高管股份增持、股权激励、资产注入、资产剥离、股份回购、优质资产分拆上市等作为市值管理的手段。
其中股份增持和股权激励分别发生过两次,而股份回购、资产剥离、高管增持股份主要发生在2011、2012年左右,这主要是当时的宝钢股价不断下跌,价格严重偏离价值。上市公司以及管理层即使进行市值管理,有利于价格向内在价值的回归。
当然,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市值管理方法,宝钢股份也十分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及外部信息,在2005年发布了《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办法》,设置了相关的职能部门对投资者关系进行管理,实现了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宝钢股份在公司门户网站设有投资者关系专栏,这在目前的上市公司中也较少见,可见宝钢股份对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视。
表1 宝钢股份股改之后市值变动情况表
前面这些措施主要是从价值经营的角度出发,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出发,宝钢股份还有如下的市值管理措施。在营运流程改造方面:近年来,宝钢股份深化与海外战略客户的合作。通过持续推进向GM、西门子、现代、大众、福特、ABB、CROWN等著名跨国企业供货。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多家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商。与此同时,宝钢股份还构建了极具宝钢特色的EVI服务模式。以先期介入(EVI)理念,公司服务领域从提供钢材延伸到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材料解决方案,加强了与客户的联系,降低了顾客整体服务成本。公司还致力于构建电子交易、供应链融资、网络支付、物流、终端服务等领域的服务优势,努力成为国内钢铁及相关制造业最大规模和最具价值的产业链电子服务提供商。
在产品和盈利模式方面:宝钢股份自上市以来一直坚持差异化发展道路,将自身定位于高端钢材产品供应商,打破钢铁行业同质化的恶性竞争,积极营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公司战略产品范围。
(三)宝钢股份市值管理措施的效果评价
由于控股股东和高管股份增持、股权激励、资产注入、资产剥离、股份回购、优质资产分拆上市存在着事件公告日,可以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市值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刘百胜(2008)曾经采用各个板块的平均涨幅与市场平均涨幅的差额,来比较采取不同市值管理方法个股的市值管理效果。本文借鉴此方法,并采取事件研究法,以宣告日为起点,研究上市公司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来评价市值管理方法的效果,当然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主要是研究事件公告后第10天的超额累计收益率来对市值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
表2 宝钢股份部分市值管理措施效果情况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只有在第一次股份增持和股份回购时,超额累计收益率为负,而其他市值管理方法都实现了正的超额累计收益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宝钢股份的市值管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五、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也有不少的问题需要注意。最主要的就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进行市值管理的时候需要注意到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如果忽略其他相对人的利益,市值管理将可能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操作工具,如利用资产重组等短期性手段来大幅提升公司市值,有可能会以牺牲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作为代价。或者配合公司的利好公告来提高股价并进行股票减持,这些都会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
再者,公司不能跟机构合谋来提高公司的股价。市值管理是一条通向财富宝库的危险河流(郭士英,2011),其左岸是财务高压线,右岸是法律高压线。上市公司如果和机构或者个人合谋操纵股价,则会触碰到法律的高压线。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短期化有关,而市值管理短期化,则极易导致股价操纵。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程,过于短视的行为只会使小部分人得到利益而大部分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不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目的,也不是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内容,纯粹只是进行股价操作。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值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长远的利益,着眼于企业的战略,克服市值管理短期化的倾向。
[1]Ronte,Hanno.Value—based management.[J].Management Accounting 1998:76.
[2]施光耀等.市值管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刘百胜.对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模式的分析[D].北京:北京工商大学,2008.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