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创新能力简便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以深圳与其他城市的比较为例

2015-12-27杨君游高秋芳曾国屏

科学与管理 2015年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苏州深圳

杨君游,谈 冉,高秋芳,曾国屏

(1.清华大学 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2.清华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深圳 518055)

城市创新能力简便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以深圳与其他城市的比较为例

杨君游2,谈 冉1,高秋芳1,曾国屏2

(1.清华大学 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 100084;2.清华大学 深圳研究生院,深圳 518055)

从科技创新的环境基础、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绩效等三个支柱要素入手,构建出一套可用于国内城市创新能力评估的简洁指标体系,并选取相关程度较高的深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苏州以及武汉等八个主要城市进行测评,表明了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深圳;创新能力;创新型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指标测评

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城市各科技创新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找到某种简便可行的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评的指标体系,尽量利用诸如各个城市每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提供的信息,有利于各城市快速地通过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并借鉴相关城市的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调控。

1 深圳在国内外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的现状

1.1 国际上的比较

1.1.1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1]中,最具竞争力的前10个城市分别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旧金山、芝加哥、洛杉矶、新加坡、香港、首尔。这些城市在企业管理、产业结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软件环境、生活质量、全球联系上表现突出。在前100名的城市中,中国内地城市上海排在36位,北京55位,深圳67位。跻身101~200名的中国内地城市有广州(第109)、天津(第157)、苏州(第193)3个城市。

1.1.2 “全球创新型城市指数”

Innovation Cities Global Index 2012-2013[2]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排行榜,评估对象为全球445个重要城市。它将所有城市分为五个等级:1.枢纽型(NEX US),2.中心型(HUB),3.节点型(NODE),4.有影响型(INFLUENCER),5.上升型(UPSTART)。我国部分城市排名及变动见表1。

表1 我国部分城市排名情况

1.1.3 国内外城市的一个测评研究

2011年11 月“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专家研讨会”上的一篇文献中[3],阐示了一套关于国内外城市创新能力测评的简洁指标体系,对国内外20个样本城市进行的测评结果,与本文中有关城市的其他评价结果大体吻合。

1.2 国内城市比较

1.2.1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2)》[4]中前21名依次为: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杭州、青岛、长沙、大连、佛山、澳门、苏州、无锡、沈阳、成都、高雄、南京、东莞、武汉。

1.2.2 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

《2012创新型国家发展报告》[5](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清华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成都、西安、昆明、天津、广州、青岛、石家庄、郑州12座城市获评“2012中国创新城市”。

1.2.3 中国城市创新报告

由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城市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3)》[6],对2012年中国城市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中,副省级以上城市综合创新能力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天津、南京、厦门、大连、宁波市;苏州位列地级城市榜首。

1.2.4 创新城市评价结果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科技统计报告》中2007-2011年曾连续四年发布《创新城市评价结果》[7],名列前三的一直是北京、上海和深圳,其中深圳市2007年、2008年名列第三,2009年、2010年上升至第二,创新总指数也从2007年的38.86上升至2010年的50.23(图1)。

图1 2007—2010年八市创新排序和总指数情况

2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评

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限制,现有的评估体系也各有其不足之处。往往是全面性、系统性与间接性、数据可获性不能兼顾。为了寻找到一种简明而相对准确的方法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评。

2.1 制订指标体系的几条原则

(1)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全面性是指应尽可能地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事物的全貌。系统性是指指标体系内的各指标之间有逻辑联系但信息不重复。

(2)指标体系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在指标数据的取得和对变化趋势的比较中都应注重连续性和可比性的问题,以便形成一套可以长时期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

(3)指标体系的简洁性和敏感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注意全面性、系统性的同时,要力求简洁。用敏感性最大的指标作为首选指标来构成指标体系。

(4)指标体系的同向性和可取性。要注意各指标在数值表现上与其经济意义的系统评价相互匹配,即同向性。同时,应当充分考虑指标数据的获取可能性,尽量选择比较容易取得数据的指标。

按照上述原则,一个设想是从每年各个城市政府发布的“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中筛选数据,在总结和借鉴已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简明、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表征各城市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2.2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式方法

参照国内外著名创新指数体系,借鉴文献②中指标体系建构方法,形成表2所示简洁评估指标体系。

表2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估指标

同时,选择了包括深圳在内的8个城市作为评估对象。这些城市的遴选参考了城市竞争力排名等被社会认可的指标,如在《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等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中排名靠前的城市,以及与深圳有较好可比性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苏州、武汉等。

数据处理方法参照《全球竞争力报告2006-2007》关于竞争力指数的合成方法,将每一个硬指标变量转换为1—7之间的数值,以便计算某个城市在某项指标上的具体得分。转换的标准公式是:

然后将某一城市在6项指标上的得分求和,得到该城市的科技创新指数。由此,得到三个支柱因素数值和综合创新指数以及排序情况(表3)。

表3 深圳与其他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

表4 2012年深圳与其他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基本数据

3 对测评情况的若干思考和对策建议

测评结果与国内外各类创新型城市、创新竞争力等排行榜基本吻合。由于这套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具有指标简明(仅6项),数据易得(从城市年度统计公报即可获取官方正式数据),计量科学(不需加权,没有复杂计算,直接出结果),结论准确(合乎人们预期,与各类排行榜大体吻合)等特点。因此,这套指标测评可以方便地对全国各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序,客观地反映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状况,为政府决策及时提供参考。

在本研究案例中,还进一步对深圳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考察。

3.1 深圳科技创新能力居先,与北京上海形成一线方阵

从测评结果看(图2),北京、上海和深圳这三个城市在国内城市中居于一线方阵的领先地位,后面的城市与之差距明显。

图2 八城市2012年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指数排名情况

3.2 深圳科技创新投入领先,结构上有待调整

3.2.1 深圳研发经费投入创新高,与北京有差距

2012年,深圳R&D经费投入达到了3.81%,无论是经费投入规模还是投入强度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并显示出,在保持了较快增长势头的同时,与前几年相比增幅趋缓(图3)。

图3 2008-2012年深圳R&D经费投入情况

图4中可直观地看出,2012年,深圳的投入强度仍然与北京有差距,在全国处于第二;其余的八城市R&D投入强度都有所增加,其中,广州、南京以及苏州的增幅较大。

图4 2011-2012年八市R&D经费投入情况

3.2.2 深圳研发经费企业投入大,政府投入比重低

由于数据缺乏,只能根据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所反映的情况,2009年深圳政府R&D经费投入仅有13.04亿元,占全年R&D经费的4.70%。该数据表明,在深圳全市R&D经费投入中,政府投入所占比例低。深圳(4.70%)与其他样本城市差距明显,只相当于苏州(12.9%)的三分之一稍多,还不到排名第一的北京(52.3%)的十分之一(图5)。

图5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公报中八市政府R&D经费投入情况

3.2.3 深圳研发人员总量第三,密度第一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还显示,2009年,深圳市R&D人员全时当量达到123687人年,是排名第四的广州市的近二倍,占全省40%以上。R&D人员全时当量,深圳低于北京(比北京少近7万人年),略低于上海;和2009年的R&D经费投入排名一致。但是,深圳研发人员密度为119.4人年/万人,在样本城市中排名第一(图6)。

图6 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公报中八市R&D人员投入情况

3.2.4 深圳大中型工企研发投入大,领先全国

2011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对企业的统计口径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变更为“大中型工业企业”,本文中将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指标统一改为“大中型工业企业”。2007年以来,深圳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稳步增长,2010年达到301.49亿元(占全市R&D经费投入的约90%),仅低于上海,较大领先于其他样本城市(图7,图8)。四个“90%”是深圳特色,企业是深圳科技创新主体。

图7 2007-2011年深圳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情况

图8 2011年八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投入情况

3.3 深圳科技创新环境相对较弱,基础建设有待完善

3.3.1 宽带接入用户数远低于上海,移动通讯发展快

在科技创新三大支柱要素中,深圳评分最低的是科技创新环境基础,而其中最大的影响因子是信息基础设置的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置在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2012年,上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将近是深圳的6倍,而深圳万人中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只大约为上海的三分之一(图9)。与上海相比,深圳在信息网络设施上存在较大差距。

图9 八城市2012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情况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移动电话正在逐渐取代着固定电话,开始作为城市信息基础支撑的指标,居民移动电话用户数和百人拥有移动电话数也开始成为评估的指标。作为移民城市,深圳移动电话数为2570.6万部,百人拥有移动电话248部,领先于其他城市(图10),这对深圳宽带接入用户数的弱势有所弥补。

图10 八城市2012年移动电话用户情况

3.3.2 深圳GDP创新高,苏州追势强劲

科技创新环境基础的另一个指标是本地生产总值(GDP)的规模。深圳2012年GDP规模为12950.08亿元,接近于广州,与上海和北京有较大的差距。苏州近年来GDP增势迅猛,而且人均GDP上也已经逼近了深圳(图11)。

图11 八城市2012年本地国民生产总值(GDP)情况

3.3.3 深圳创新载体国家级创新平台少,仅略高于苏州

深圳重视创新载体建设,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步伐,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稳步增加,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其他样本城市相比,2012年底,深圳市短板仍然明显(图12)。

图12 八市国家级创新平台数量比较

3.4 深圳科技创新绩效领先,但缺少重大科技奖项

深圳在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这两项科技创新绩效(产出)指标上优势明显,均领先于其他城市,但后来者奋起直追,特别是苏州近年来追赶势头强劲。

3.4.1 深圳发明专利密度、PCT专利高居榜首,占比略降

深圳专利申请与授权量逐年递增,领跑全省,并继续保持领先的势头。其中,发明专利的授权量由2007年的2257件增长到2012年的13139 件,而发明专利授权量占申请量的比重从11.7%增至42.27%左右。表明发明专利的申请质量有较大提升(图13)。

图13 2007-2012年深圳专利申请与授权情况

2012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强企业中,深圳占一半席位并包揽前三名;深圳市PCT国际专利申请8024件,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

2012年深圳专利申请量仍然低于北京、上海和苏州,与苏州相差较多;专利授权量也远低于苏州,但与上海、北京已相差不大。苏州上升迅速,2011年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首次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双双位居第一,2012年继续双双蝉联第一,并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是,苏州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大约只是深圳的四分之一(图14,图15,图16)。

图14 2007-2012年八市专利申请量

图15 2007-2012年八市专利授权量

图16 2007-2012年八市发明专利授权量

至2012年底,深圳国内有效发明专利累计达4.0495万件,专利密度为39件/万人,高出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每万人3.3件的目标10倍,高居全国榜首。到2012年,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申请总量18145件的44.2%,但比2011年的45.4%降低1.2个百分点;北京由2011年占比10.7%增长为14.9%,上升了4.2个百分点;上海由2011年占比4.8%增长为5.6%,上升0.8个百分点(图17、图18)。

图17 2011-2012年八市发明专利密度(图中只标出2012年数据)

图18 2011-2012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及所占比例

图17数据显示,2012年八市发明专利密度都比2011年有较大幅度提高,特别是苏州表现抢眼,其发明专利申请密度比2011年提高了大约一倍、授权密度提高了大约40%。

3.4.2 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领先,发展趋向重拾升势

2012年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12931.82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达61%,五年内平均增速为11.2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为1412.17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2%,五年内平均增速为14.25%。深圳的两项指标在八个样本城市中依然保持首位(图19)。从2010年到2012年的两年中,深圳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增长29.8%,要远大于上海的增长7.7%。

从全国来看,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均有所下降,而江苏省的占比增长较为显著,其中又以苏州市最为突出(图20)。

图20 2010、2012年八市高新技术产业情况(单位:万元)

2011年,苏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了10530.84亿元,接近了深圳的11875.61亿元;但是,2012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931.82亿元,而苏州则约有下降为10450亿元,又拉开了两者的差距(图21)。这种趋势是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结果。

图21 2007-2012年深圳和苏州高新技术产业情况对比

3.4.3 深圳重大科技奖项有新突破,相比仍较低

2012年深圳共获得10个(注:此数字为通常的说法)国家科技奖项,由深圳主持完成的奖项3个,参与完成7项。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发明奖一等奖,是深圳企业与高校合作在国家科技奖项中获得的最高奖项。中兴通讯和华为公司参与的“TD-SCDMA关键工程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成果获得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

但与其他样本城市相比,深圳获奖仍然较低,仅高于苏州。企业之外的其他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产学研合作争取获奖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图22展示了2012年八城市以及香港、澳门共十个城市获得国家科技奖项的比较,其中深港合计22项。

图22 2012年十市获得国家科技奖项统计(八市+港澳)

3.4.4 深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继续下降, 低碳化趋势明显

深圳作为全国低碳能源试点,2011年深圳万元GDP能耗降至0.47,仅略高于北京的0.46,在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2012年,深圳万元GDP能耗降幅超过4.25%,万元GDP水耗下降11.7%。

2013年3月《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8]中,深圳在110座城市中位列前三。《2012年中国绿色发展报告》[9]中,深圳在38个大中型城市中位居榜首。

图23 2007-2012年深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情况

图24 2011-2012年八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情况

4 主要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科技创新的环境基础、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绩效等三个支柱要素入手,构建出一套可用于国内城市创新能力评估的简洁指标体系,所用数据均可从各城市年度《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获得,在对所选取的相关程度较高的八个主要城市进行测评中,获得了与其他著名测评体系基本一致的结果。此套测评方法简便可行,结论快捷可信,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参考。

[1] 倪鹏飞, 彼得·卡尔·克拉索 主编. 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11-2012)[M] .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2] http://www.innovation-cities.com/innovation-cities-globalindex-2012/7237.

[3] 曾国屏,李平,邓华. 加快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推进国际先进城市建设[J]. 科学与管理, 2012, (4) :25-30.

[4] 倪鹏飞 主编.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 11)[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推进委员会网站. http://www.cxzg.org/ .

[6]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网站, 中国城市发展网 http://www.chinacitynet.com/yjh/index.asp.

[7] 中国科技统计网,http://www.sts.org.cn/.

[8] 中国110个城市低碳发展指数及其综合排名发布,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www.hunan.gov.cn,2013年3月5日.

[9] 新华网独家首发:中国2012绿色城市发展报告,http://news. xinhuanet.com/local/2013-04/21/c_115473781.htm.

(责任编辑:姚 英)

A Concise and Feasibl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for Innovation Cities: Based on the Case o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henzhen with Other Cities

YANG Junyou2,TAN Ran1,GAO QiuFang1,ZENG Guoping2
(1.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2. Gruduat Schoo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t Shenzhen, Shenzhen 518055)

A concise and feasible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is proposed by the case of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ight relevant cities——Shenzhen with Beijing, Shanghai, Guangzhou, Nanjing, Hangzhou, Suzhou and Wuhan, by the Assesment using the system.which demonstrate its good reference value.

Shenzhen;Innovation capability;Innovation city;Assessment index system;Assesment by indicators

F204

A

10.3969/j.issn1003-8256.2015.01.002

深圳市软科学项目(RKX20121015165643427)、清华大学港澳研究课题“深港科技服务研发产业比较研究”资助

杨君游(1953-),男,清华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深圳研究生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科技、产业与社会。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苏州深圳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吴·现代潮菜深圳店
健康管理中心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第23届SIMM深圳机械展
热炼健身·深圳侨城至臻会所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