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彩艺品牌的“国际引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的三彩情缘

2015-12-26肖依斐

中国品牌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三彩洛神唐三彩

肖依斐

三彩艺品牌的“国际引力”——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的三彩情缘

肖依斐

从专业的科班技艺学习,到对三彩的时代价值思考;从解释不清的唐三彩,到令法国、台湾等艺术博物馆心甘情愿改名的拼音三彩;从模糊界定的陶瓷分类,到“洛阳三彩”学说的建立。与其说郭爱和走了一条艺术之路,不如说他从一开始踏上的就是一条需要边走边探索的时尚裹挟传统之道,而唯一可以凭借的就是手中的创意之杖。

近日,由韩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赵康勋带领的韩国艺术家交流团来到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与三彩艺品牌创始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进行了中韩文化艺术交流。这标志着三彩艺品牌从向国际推荐三彩艺术,到“酒香客自来”的品牌价值自身体现阶段。

这位科班出身的陶瓷艺术大师是如何完成三彩艺术的品牌打造,把传统的“唐三彩”成功变身于创造性的现代陶瓷艺术,同时推出“三彩艺”品牌的?本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郭爱和的三彩艺术殿堂。

凝固的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赵康勋表示这次的到来主要是缘于几年前他在韩国光州美术馆欣赏郭爱和个人作品时,就神交已久。之后,又从中韩文化交流协会了解到,洛阳三彩在郭爱和的不断研究和创新下,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

我们来到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郭爱和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创意设计艺术品。早在他的三彩艺术博物馆参观时,就被他的瓷盘、壁画所吸引,无论是体态婀娜的洛神、饱含大唐风韵的侍女,还是抽象的西周礼乐、文化图腾都具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吸引力,厚重但不沉重,时尚却不轻浮。

简单来说,用时尚一瞬间吸引你驻足凝望,用传统文化令你沉思琢磨,仿佛透过这一幅幅工艺美术作品可以令你感受到作者创作的源出灵感,因而每一幅作品都是灵动而富有生命力的。

在作品《洛神》中,我们看到一朵硕大的牡丹盛开在七彩的洛河上,微微侧身于水面的“洛神”发髻高绾,身披轻纱,美目低垂,双手拂水。她身后的洛水呈蓝色,充满了神秘色彩,将“洛神”的美衬托得梦幻而恒远。其间还巧妙夹杂着麦穗、玉米、羊头、马头、桑蚕等元素,用三彩亮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以及流动的釉色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洛神形象。让人们不禁联想到了《洛神赋》中那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的女神。

“这件作品其实有好几个版本,你们看到的是最终的定稿。”说话间,郭爱和拿出了自己的手稿,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线条都是郭爱和把脑海中的画面勾勒出来的。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故事,美丽的神话,一个美的化身,用三彩的表现手法,把曹植眼中的女神解释为了“大美之神,大爱之神”,把洛神的魅力、勤劳、创造、和谐等精神融合到了画面之中,再一次阐述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理念。

《周器·礼乐》是郭爱和用自己的作品复原众多人魂牵梦萦的礼乐之邦,它取材于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吸取商周时期最精美的青铜器物纹饰,将饕餮纹、兽面纹、夔纹等典型的商周时期青铜纹饰采用釉色叠加、流动、烧制窑变的独有特点将青铜纹饰刻画呈现在三彩瓷板上。该件作品在洛阳三彩釉画独有的工艺技术,将千余年前青铜器艺术以更加绚丽神秘的艺术效果呈现给世人。作品荣获2012全国工艺美术“金凤凰”创新设计大赛金奖,2012第二届“大地奖”全国陶瓷评比金奖。

在这三彩的世界里,郭爱和告诉我们三彩到底是陶还是瓷。

三彩作品《周器 礼乐》

三彩作品《洛神》

三彩作品《丝路起点》

“three”和“san”决定品牌

这些作品精美却仅仅是冰山一角。

“唐三彩是唐朝的顶级工匠和艺术家创造出来的时代艺术结晶,应该被历史所记忆,那么我们这个时代的工艺美术师要做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才有可能被长久的放在以后的博物馆陈列柜里呢?”这不仅是令所有陶瓷艺术家深思的问题,也是困扰郭爱和初期进行艺术创作的选择问题,更是决定了他之后的艺术作品风格与方向性抉择。

是复制模仿型的传承式发扬,还是保留传统内涵加入时代元素的创造型发展?显然,郭爱和选择了后者。从此,这便注定了是一条“前不能完全借鉴古人,后令来着持观望态度”的荆棘之路。

由于是学院派出身,他认为首先要理清楚的是三彩的命名问题。“唐是年代,唐三彩并不能代表所有三彩作品的艺术统称。”郭爱和认为,三彩从汉代开始经历了汉三彩、南北朝三彩、唐三彩、宋三彩直到清三彩,这样一个时代发展的脉络。而考古学界严格把唐三彩定义为文物,这就注定“如果我们继续沿用此名称,就必须把所有作品前加上‘复制’或‘仿古’的名称。”而这样会让以后的作品都以逼真为唯一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了以后的三彩创意作品的发挥。

“更重要的是,自从被命名为three传至世界各地后,出现的日本的奈良三彩和韩国的新罗三彩都仅仅用的是三种颜色,他们在大力发展的同时也受到了three的限制。而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三的理解促使我们继续研究三彩多变的颜色。”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在无数次的对外交流与文化碰撞的过程中,法国、台湾等地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已经渐渐开始把“three colour”改成了汉语拼音“san cai”。

质量为王与艺术者的站位

在质量上,郭爱和对三彩艺品牌进行了严格的把关。

与其他行业不同,陶瓷作为特殊的艺术形式,“大家都知道陶瓷的次品率是很高的,能达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对于次品的处理,郭爱和说:“我们这里只有优质品和次品两个等级,没有二级或是三级品。”如果一次修补不能达到要求,就只能就地销毁。

工作室里琳琅满目的三彩艺作品

工作间人员细心勾画三彩作品

三彩作品《唐韵》

“工作室外面院子里的艺术景观就是由这些陶瓷碎片拼成的。”郭爱和指着那些在普通人眼中完全称得上是高档艺术品的景观说。“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告诉三彩艺的工作人员,‘次品’绝不离开工作室。也起着时刻提醒的警示作用。”

另外,三彩艺在包装上的要求也极为严格,虽然经过汽车防撞实验和高空实验的测试,依然承诺“在运输过程中所有的破损都由我们承担。”郭爱和说,“如果是孤品则退款。”

对于艺术品市场,郭爱和有自己的看法。

“什么叫唐三彩做烂了?你可以买到几十块钱的紫砂壶或是景德镇瓷器,也可以买到几百万的,只是市场需求不同,工艺不同,设计理念不同罢了。”大师也有严重不同意的时候,早些年有很多人说唐三彩卖不上价是因为高速公路口等地摊到处卖的都是廉价的唐三彩,郭爱和对此有不同看法:“大量人员从事三彩的加工生产,才是开始孕育三彩市场的时候。也是从匠到艺术家产生的根本土壤。”很可惜,在这个时期被一些荒诞的说法扼杀了艺术的苗头。

“由于每位艺术工作者的出身、经历、兴趣不同,他们所走的艺术之路也不尽相同。”郭爱和认为,一直以来他还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作品的创意与设计上。但是他对老一辈的三彩艺术家也是极其尊重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老师的唐三彩作品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正是有了老一辈的艺术家把唐三彩这项技艺传承下来,才有把这些适于创作的艺术家们解放出来进行自我突破的可能性。

今年10月底,郭爱和将到韩国和赵康勋一起办双人作品展,届时三彩艺术作品和韩国油画艺术作品将联袂登场。

猜你喜欢

三彩洛神唐三彩
唐三彩烧制技艺
洛神姿
观茶
荷花
深埋千年的瑰宝
——唐三彩
“唐三彩”是哪三彩
巧借“三读”,写出”三彩”
中国三彩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概念问题
一批分离66年唐三彩文物跨海重逢
洛神花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