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潇莉:从抗震救灾到抗击病魔的女交警

2015-12-26

汽车与安全 2015年4期
关键词:雅安市小姑大队

赵潇莉:从抗震救灾到抗击病魔的女交警

文图 张铮

逝者:赵潇莉,女,生于1979年,毕业于凉山州人民警察学校。曾任四川省雅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四中队指导员,从事交警工作15 年,一直在基层一线工作。曾因在四川卢山地震中的敬业精神为广大网友熟知。生病后,她一直带病工作,直到病情恶化不得不住进医院。2015 年4 月1日上午9 点22 分,赵潇莉因病重抢救无效去世。

致我们逝去的战友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所以谓之清明。” 清明既代表着逝去,又代表着新生。在春天的生机中缅怀逝去的战友,你们崇高的精神、坚定的意志、为民的情怀、高贵的品格,已经成为全国200多万公安民警的灵魂烙印。通过回顾因公殉职的先进交警故事,与读者共同追忆他们的英雄事迹。敬礼!!!

3月4日,记者千里迢迢赶到四川省雅安市中医院。时隔近两年,记者再次见到了雅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四中队指导员赵潇莉。

看到赵潇莉时,记者竟然没有认出她来,印象中那个英姿飒爽的女交警不见了。她躺在病床上,脸颊凹陷,手臂细得皮包骨,输液的针头仿佛只是搭在手腕上,一碰就会掉。因为腹腔有积液,盖在身上的毛毯被顶得老高,但她的眼神还是一样明亮而坚定。

赵潇莉笑了笑,动了一下身子,微微向被子里掖了掖身体下面的几根管子。半个月的卧床,导致赵潇莉身体各个关节经常会酸痛麻木,同事任怡在一旁帮忙按摩腿脚,那腿瘦得即使是一个女人的手也能一把握住。

记者是在2013年“4·20”四川芦山地震期间认识赵潇莉的。因为一次微博转发,记者再次来到雅安,见到了不一样的赵潇莉。

带病在震区指挥交通

2月17日晚,一次微博转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一名微博网友转发了记者在2013年4月23日发布的一条微博,并留言说:“潇潇,我最美丽的‘赵金刚’,你一定要加油!一定要好起来!”在那条微博里,记者发布了在芦山地震期间拍摄的一组照片,记录了民警疏导灾区交通的情景。

两年前的微博被转发,留言中满含关切,这到底是为什么?记者立即追问这名网友。

原来,这名网友是照片中交警赵潇莉的同事任怡,留言中提到的“潇潇”指的就是赵潇莉。任怡告诉记者,地震前赵潇莉就生病了,她一直带病坚持在一线执勤。她两年来先后做过两次手术,大概1周前,她的病情加重了。这一次,她病得很重……

记者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拍摄那张照片时的情景。

2013年4月23日,那是一个飘着毛毛细雨的清晨,大地还在微微抖动。在去往震中芦山县城必经的一个货运站路口,一名动作标准、身姿挺拔的女交警在疏导着车流,她举手投足间显得很利索,眼神明亮而坚定。这名女交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但记者对她的采访并不顺利。她一脸的认真,不愿意回答记者的提问。但她却一次又一次耐心地给救援车辆的驾驶人、归心似箭的老乡和过往的群众解答。

过后,记者才得知她叫赵潇莉,是雅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四中队指导员。

在任怡提供给记者的救灾战地日记《十天》里,赵潇莉写道:

“4月20日,周六。8时02分,芦山发生7级地震!第一时间和莽子(赵潇莉的爱人彭凡)确认家人都安全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各自单位,开始了抗震救灾的第一天。”

“4月21日,周日。忙碌了整整一天,终于可以休息了,还可以睡3个小时。凌晨1点,就要开始连续12个小时的夜班加白班……大家已经把我当男人了,包括我自己。”

“4月22日,周一。地震第三天,还是在货运站执勤!腰今天开始不舒服……”

“4月25日,周四。地震第六天。天气慢慢地好起来,阳光很烈!为了芦山、宝兴灾后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怕晒的我情愿每天都这样出太阳,情愿每天都站在阳光下……芦山加油!宝兴加油!在通往灾区的必经之路,我一定全力为保畅护航!”

……

只是那个时候,没有人知道,赵潇莉的身体里正埋伏着另一场劫难。

在赵潇莉的QQ空间里,2013年7月8日还有这样一段记录:“4月的工作很忙、很充实,也很累。可是这么忙、这么累,我却突然觉得自己‘发福’了,腰腹明显长了……其实那是我肚子里的‘珍珠’开始‘发育’了。5月6日,货运站17天的地震执勤结束,我的腰腹‘发福’日益明显,每天肚子都鼓鼓的,吃得很少也是如此,很不舒服!5月的某一天,在床上平躺,我突然第一次摸到了‘珍珠’,硬硬的……”

地震发生2个月后,赵潇莉接受了一次长达6个小时并让她昏睡了两天的手术,40厘米的小肠和阑尾连同那颗2斤重的“珍珠”被切除。十多天后,在活检报告里,它最终被认定为恶性脂肪肉瘤。这次手术并没能根治赵潇莉的病情,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病魔先后两次将她打倒,使她不得不一再暂别她热爱的交管工作。

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同事不知道赵潇莉得了什么病、病情有多重。她不愿意让大家担心,更不想让大家看到她现在的样子。对于这位个性要强乐观开朗抗击病魔的80后女孩、曾经代表雅安警方在电视台当过主持人、同事朋友口中一心干事业的“赵金刚”来说,身体上的病痛还不会让她感到畏惧,她担心的是“我这个样子怕配不上这身警服”。

同事面前的“赵金刚”

1999年,赵潇莉从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警察学校毕业,来到雅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特勤大队工作,负责交通事故处理。那一年她20岁,业务不熟练的她第一次出警却把事故现场图的方向画反了。不服输的性格使她没多久就把大队的事故案卷翻了个遍,处理事故的能力慢慢获得了同事和群众的认可。

“从业务不熟练到自己带组单独处理事故现场,性格很泼辣,在同龄女民警里是很优秀的。”作为赵潇莉的师傅,谢雪冰很心疼这个比自己女儿大不了几岁的女徒弟,“很可惜!没想到她生这么大的病也没告诉我,我觉得好难受。”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特勤大队民警经常要处理各类事故现场,有时候是多车相撞爆燃,有时候是山体滑坡导致车辆被埋,有时候是深夜山路上多种事故。一些现场的惨烈情形,男民警甚至连谢雪冰这样的老交警都不能坦然处之,但是赵潇莉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4年。无论是简单的刮擦事故,还是致伤致死的事故,她都能处理得当。

“昨晚我们出现场,潇莉一直在帮法医拍尸体解剖录像。”

“我看到她一个人就拦下了闯卡的大货车。”

“那天‘赵金刚’下坡把一截残肢带上来了。”

渐渐地,“赵金刚”的外号在支队里传开了。2005年,因为工作表现优异,赵潇莉从特勤大队调至支队直属一大队刚成立的女子中队担任首任中队长。

这一年,她结婚了。爱人彭凡和赵潇莉是警校同学,他深知妻子一旦上了一线,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在她第一次手术后,他曾瞒着赵潇莉偷偷找了一次大队领导,希望队里能考虑她的身体情况,酌情调整岗位上的安排。队里不仅同意了给赵潇莉调岗,而且表示,“只要赵潇莉愿意,内勤任何岗位都可以选。”可是第二天,赵潇莉却满是怨气地给彭凡打电话说:“我就喜欢和大家在一线,把我放在办公室还不如回家躺着。”就这样,手术后仅过了40天,赵潇莉便重返岗位。

“只知道赵姐做了一次手术,她说没什么大事,就说切了阑尾。”辅警彭茂智说,“她休息没多久就上班了,还和我们一起骑摩托车巡逻,天气很热,她整个后背都湿透了。我们有时候劝她下来,她就是不肯,说要多陪我们一会儿。”

辅警刘毅记得:“还是老样子,每天我们8点到单位,她都已经给我们买好了早饭,水也倒好了。她还提醒我们注意身体,监督我们喝水。她真是个特别好的姐姐。”

同事们都知道赵潇莉的性格,不爱叫苦叫累,多热多冷的天都在岗上出勤,即使是患病期间,她看起来也与以往没有什么不同。但彭凡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妻子下班回家时,爬上3层楼就会喘不过气来,一进家门就趴在床上不想动。

“六亲不认”的侄女

赵潇莉和彭凡的婚礼是她小姑和其他亲人一手操办的。“潇莉5岁以前是我带大的,她父母那时候都在成都工作。”小姑说,“婚礼那阵子,他们都太忙,连新房都是我布置的。”

这一层不是母女却形同母女的亲情,却因为一件小事险些破裂。2006年到2007年间,赵潇莉因为怀孕,第一次不得不调到内勤岗位工作,队里安排她在交通违法处理大厅上班。有一天,领驾照没多久的小姑和朋友一起开车去逛街,因为违法停车被贴了罚单。小姑拨通了赵潇莉的电话,刚说清楚怎么回事,就被打断了:“小姑,我现在特别忙,回头再打给你。”

小姑没想到,再打电话给赵潇莉的时候,她干脆不接电话。小姑回忆说:“我当天就被气哭了。不是因为罚款,就是想不明白。”赵潇莉的“六亲不认”让小姑满腹委屈,尽管她没过多久就理解了赵潇莉对工作的热爱和执著,也明白了赵潇莉把警服背后的尊严看得有多重。自那以后,小姑和其他亲戚不约而同地挡住了朋友们“走后门儿”的机会。

2013年,雅安市打响了“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攻坚战,交警支队部署了相应的行动,直属一大队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非法营运电动三轮车、无证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手术前8天,已经查出身患重病的赵潇莉在日记里仍然挂念着工作:“昨晚开了雅安公安交警的誓师动员大会。从今天开始,大队民警连续10天全警上路执勤。而我,因为身体的原因被照顾,身体内的这颗‘大珍珠’是非开刀取出不可了。”

2013年10月的一天,中队民警查获一辆非法营运电动三轮车。第二天,三轮车车主带着家人堵在大队门口讨说法。车主有两个孩子,妻子患有智力障碍。辅警刘毅记得:“当时赵姐跟他们把法规讲了好多遍,拿钱请他们吃饭,还给他们回家的路费。”“好不容易送走他们,赵姐转身就跟我们说,很想帮助这一家人,要我们这几天把家里不穿的衣物收集一下给她。”辅警彭茂智说,“1个星期后,她装了满满一后备箱的衣物送给那家人。”

两次拒绝恩师的邀请

离开特勤大队后,谢雪冰被调到雅安市交警支队车管所。他一心想把赵潇莉调到车管所来,“2013年1月,我特意找她想要她来车管所。”谢雪冰了解赵潇莉的性格,“她是那种视金钱如粪土的人。车管所经常面临各种诱惑,恰恰需要她这样的人来挑大梁。”

面对师傅的第一次邀请,赵潇莉婉言拒绝,理由很简单:“我喜欢在一线。”

2014年5月23日,病魔再次袭来。这一次,癌细胞已经向胰腺扩散。第二次手术时,医生从赵潇莉身体里取出了4个指头大小的肿瘤。

可赵潇莉没有把病情告诉一直关心着她的师傅。2014年8月,谢雪冰再次邀请她到车管所工作。他相信徒弟完全能够胜任车管所副所长的职务。

手术后的赵潇莉再次拒绝了师傅的邀请。第二次手术,她整个人瘦了8斤,但她依然没过多久就回到工作岗位,工作之余还坚持锻炼,她希望能通过这些方法恢复体力。而病魔没有给赵潇莉太多的时间,不到半年,病情第3次复发,这一次癌细胞转移到了肝脏。

购买昂贵的抗癌药物和定期到外地就诊的费用,如同巨石压在这一家人身上,而赵潇莉一直坚持不公开病情,不麻烦组织。她放弃了单位给予的特困补贴,一次次婉拒了同事的捐款。

2014年10月的一天,同事纷纷接到了赵潇莉的电话,约他们一起吃饭。一桌8个人,没有人看出来她生病了。她脸色很白,裹着大衣,和平常一模一样,问着大队的事情,打听着大家工作的情况,还会对小弟兄们嘱咐几句。吃饭的时候,她什么都不吃,只是不停地给大家张罗着,要大家多吃些。这个时候,身高169厘米的赵潇莉,体重已经从108斤下降到了70斤左右。

向着警服一遍又一遍敬礼

3月4日那天,赵潇莉的状态不错。在1个多小时里,她喝了6次水。很难得的是,她提出有些饿了,母亲用小勺喂她吃蔬菜粥。她吃了9口,母亲说比平时吃得多。赵潇莉的叔叔赵雅泉说,前几天支队领导来慰问,当她看见同事们穿着警服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不停地举起右手,颤巍巍地向着警服一遍又一遍地敬礼,好像只有做这件事她是不会累的。

回忆起芦山抗震救灾时,记者问赵潇莉为什么不愿意接受采访。赵潇莉有些激动,气息有些抖动,抿了一下嘴唇说:“我的工作职责在岗位上,又是交通要道,大意不得,而且当时是地震时期,那么多乡亲的亲人困在灾区。所以我必须要让他们看到,交警在那里,他们心里才踏实,他们只要招呼我,我随时随地都在那里。”她一边抚摸着警服上的警徽,一边颤声说,“我也不是有什么制服情结,就是对这身制服,热爱……”

赵潇莉就是那些对生命充满着热爱、对生活充满着向往的女孩中的一个;就是那些与男同事一起冲在前线保通畅的铿锵玫瑰中的一个;就是那些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手牵着小朋友、护送孩子们过马路的守护天使中的一个;就是那些把伤痛藏在身后、用青春和汗水让警徽闪耀光辉的基层民警中的一个。

赵潇莉就是这样的人。

后记

赵潇莉的事迹被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报道后,不仅在她的同事、同学、朋友间引起强烈反响,还有众多网友在互联网上表达了对她的关心和祝福。

“愿女交警赵潇莉早日康复!加油!我们支持您!”3月26日11时49分,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圣利安祖市警察局通过新浪微博向赵潇莉送来祝福。一同发出的还有多幅当地警员拿着祝福语的合影,他们写道:“赵潇莉加油!圣利安祖警局支持你!”

由于病情加重,赵潇莉近日连续出现呕吐现象,一直处在半昏睡状态。赵潇莉清醒时,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对所有支持关心她的人表示感谢。通过口述,赵潇莉“写”了一封感谢信。在信里,赵潇莉称:“感谢所有关心我的朋友、战友,大家的祝福和鼓励我通过家人的转达都收到了……我盼望重新站起来,穿上警服回到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赵潇莉的叔叔赵雅泉告诉记者:“潇莉看到报道后很激动、很感动。现在,这么多人都在关心她、鼓励她,让她感受到了自己一直以来默默在做的工作有多么巨大的价值。她看到网友的祝福后,心里非常感动,鼓励自己要坚持服药。潇莉还说,一定要战胜病魔,因为她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工作岗位上。”

猜你喜欢

雅安市小姑大队
班上来了“大姑”“小姑”
四川省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雅安市:全力以赴稳就业、强保障、惠民生
关于雅安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小姑家的鹦鹉
小姑脸红了
驱猴大队
大队委竞选记
首战告捷的空军第28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