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主题活动的课型设计
2015-12-26林绿苗
林绿苗
基于德育主题活动进行的课型设计首先要把德育活动主题化,下面结合德育活动案例《我与网络交朋友》,谈谈如何进行课型设计。
一、课型设计
(一)《我与网络交朋友》主题活动背景
网络像一切事物一样有着两面性:方便、快捷、实用性强等等,但在其巨大优势的背后,却隐藏着无形的“陷阱”。而对新奇事物有着无限好奇却又不具备理智分辨观的四年级学生来说,能正确地看待并学会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电脑网络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正是《我与网络交朋友》这一主题活动的出发点,和它的重要之处。
因此,教师会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德育活动课程的特点来制定准确合理的活动目标。
(二)主题活动目标设计
基于这样的活动背景,同时《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当以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的人,在这样的平台和基础之上,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在《我与网络交朋友》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上,必须贯彻课程标准的这种根本理念,使得学生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感受和理解、习得和掌握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容。据此,我们设计了以下的主题活动目标。
1. 为什么要和网络交朋友?了解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
2. 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和网络交什么朋友?知道网络的两面性。
3. 怎样和网络交朋友?了解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
(三)活动课型设计
任何课程都具有学习时间的连续性,只有满足完整的课程要素和符合认知规律的单元与课型这两个基本条件,才能使主题活动具有学习时间的连续性,即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主题活动过程。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主题活动的四个阶段与课型:第一阶段--确立与设计活动主题;第二阶段——开展实践活动;第三阶段——交流活动过程;第四阶段——展示活动成果。
二、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确立与设计活动主题
用课堂三课时实施,主要课型为:确立主题课、指导方法课和计划制定课。
1. 确立活动主题
通过出示学生刚入学的相片激趣导入,联系实际,用网络把相片发生给家长一起分享,感知网络的方便,提升学生探究的兴趣。接着教师提问:借助电脑网络这个小伙伴,我们能做什么?(即为什么我们要和网络交朋友?)学生从生活需求、学习需求、人际交流需求三方面来进行小组内讨论交流。谈谈为什么我们要和网络交朋友?交什么?怎么交?从而自然地生成“我与网络交朋友”的德育活动主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为之后的活动阶段的开展做好准备。
生成主题后,要分解专题,确定研究内容和调查方向。
2. 确定小组子课题。
(1)根据主题《我与网络交朋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出子课题(交什么,即网络的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
(2)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小组主题自由结合成各个小组。
(3)确定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各小组成员按自己的特长及能力进行分工。
3. 制定小组活动计划。
通过视频文本、纸质文本,让学生提取相关信息,运用四步阅读法,学生进行先研,老师再后教,教会学生根据本小组专题的特点设计活动方案。
(二)第二阶段——开展实践活动
用课堂两课时,课余一周实施。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访问等方法作调查,教会学生做好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老师适时给予指导。主要课型为:讨论课和探究活动课。
1. 教师集中指导,进一步完善各小组活动安排。活动小组开展讨论:我们需要什么资料?到哪儿可以搜集到有关资料?
2. 各小组交流搜集资料的途径,知道可以上图书馆查阅、上网查阅、调查。
3. 阅读资料,整理资料。各活动小组利用时间认真阅读,下载相关的资料,展开活动。例如反思小组进行的活动:小组各成员设计出调查表,对身边的同学与网络交朋友的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再整理出采访的问题,了解同学们是怎样和网络交朋友的,有没有对学习造成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再通过调查表、日记等形式丰富调查研究的结果。
4. 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怎样才能在电脑网络中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避免掉进“网络陷阱”?基于以上问题,各小组深入开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网络”研究性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初步知道网络具有两面性,也为后续的活动学习作好了准备。
(三)第三阶段——交流活动过程
本阶段用课余一周与课堂两课时完成。主要课型是:交流总评课。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在班内进行交流,介绍在活动中自己的做法,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活动时又产生了哪些子课题?在交流评价活动中,通过对前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成果展示,学生认识和了解到网络虽然能够为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带来乐趣,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自我控制,也会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
1. 回顾导入
根据各小组在实施活动中的活动情况,作简要有代表性的回顾,突出优秀的小组和个人的表现。并及时进行交流评价活动。
2.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各小组根据本小组课题开展的活动情况,选择富有特色的汇报和总结。
(2)其他小组与汇报小组互动交流,提出补充、疑问、评价、建议等。
(3)教师予以评价、建议。
3. 教师小结,指导实践。
学生在本单元的交流活动中,通过调查、体验、交流等途径来探究自己身边的传媒世界,初步感受到电脑网络对于个人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意义。课堂上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小组总结多讲、多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第四阶段——展示活动成果
本阶段用课堂1课时完成,课型是:展示汇报课。提出展示汇报的要求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做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课堂举行“合理有效使用网络建议”展示,并通过展示成果集、活动照片、视频等形式,进一步深入了解网络这个朋友。
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通过作品展示、交流,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其他小组的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学会与他人共同分享,科学合理的评价德育活动研究成果。
学生通过成果展示活动,最后制订班级网络安全公约,强化学生遵守网络公约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强调要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学习利用网络,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