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中亚能源合作
2015-12-25邓秀杰
邓秀杰
摘 要: 自1997年以来,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能源合作,为双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也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合作的潜力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前,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应在中亚地区发挥积极作用,妥善处理与中亚各国、俄罗斯以及利益攸关方的关系,在竞争有序、互利共赢的前提下,促进该地区发展繁荣,拓展中国的能源利益。
关键词:中国-中亚;能源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6.01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此后,中国政府通过高层会晤沟通、签署合作框架、推动项目建设和完善政策措施等行动,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正全面提速。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心脏,历来是东进西出和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否建成的关键,这也是习近平主席选择在中亚国家提出这一合作倡议的关键原因。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是最现实可行的。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发展需要、能源互补优势、已有的合作基础和条件等情况,决定了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内容。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现状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能源生产与出口对于中亚各国、能源供给与进口对于中国,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能源状况
从总体上看,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几代人不懈的艰苦奋斗,中国已经形成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供应格局,能源总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然而,中国能源资源禀赋不高,且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自1992年起,中国能源生产的增长幅度开始小于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过旺与供应不足的矛盾不断加深。(见图1)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能耗大国。尽管目前中国能源整体自给率仍高达90%,但是要实现2020年比2000年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的能源刚性需求必须进一步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成为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图1 1978年~2014年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3》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储量丰富,“被认为蕴藏着大大超过科威特、墨西哥湾或北海的天然气和石油储量。”[1]102尤其是有着 “21世纪的聚宝盆”“第二个海湾”和“世界上最后一块石油地带”等美誉的里海盆地,其油气资源预测储量要远远大于探明储量,开发前景极为乐观。虽然这些储量无法与中东波斯湾相比,但是随着里海油气勘探的扩大和新油气田的不断发现,中亚地区在世界能源中的地位大大提高。
中亚油气资源分布不平衡,几乎全部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3国以及里海盆地,而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油气资源匮乏。其中,哈萨克斯坦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天然气储量相对较少,而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储量极为丰富,石油储量相对较少。中亚国家自独立以来普遍实施“能源立国”“能源强国”的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油气产量得到大幅提升。(见表1)
当前,中国与中亚各国都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需要利用能源实现国家的宏伟发展目标。因此,加深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要符合各自的战略需要和利益诉求,而且可以推进双方能源进出口多元化的进程。
(二)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成果
中国与中亚国家历史联系悠久、地理位置接近、能源互补性强,具有开展能源合作的天然优势和现实基础。1997年6月,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油田项目,中国开启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在中亚地区激烈的能源竞争中脱颖而出,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3家国有企业为主、以民营能源企业为辅的中国油气军团在中亚地区逐步站稳脚跟,“已形成以哈萨克斯坦为重点,合作范围扩及周边中亚国家的合作态势,合作形式包括获得油气资源开采权、修建跨境油气管道、并购中亚国家及外资在中亚的油气田以及油气生产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2]。
目前,中亚地区已经成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的陆路能源战略供应基地之一。尤其是中国的西部能源大动脉——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既是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又为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06年7月中哈原油管道投入商业运营以来,输送的原油从1997年的4.49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1 198.06万吨,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递增。(见表2)截至2015年5月4日,该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已累计向国内累计输送原油超过8 000万吨。目前,中哈原油管道处于建运并行时期,到2018年增输扩建后,里海原油将通过该管道直接输入中国。
中国管道天然气进口主要来源于中亚地区。2009年12月15日,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A线率先进入中国。中亚地区的天然气从2010年的35.5亿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283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68%。(见表3)截至2014年11月13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累计输送来自中亚地区的天然气突破1 000亿立方米。目前,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已投产,到2020年底D线完工后,该管道整体供气能力将达到850亿立方米/年,成为中亚地区规模最大的输气系统,满足中国超过20%的天然气需求。此外,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第一阶段已竣工通气,第二阶段即将建成投产。届时,哈萨克斯坦西部里海地区的天然气也将通过该管道汇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输送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