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道理遇上现实
2015-12-25许安然
许安然
秀那天突然跟我说要过来找我,在我这边暂住几天。
等我下班吃完饭她也刚好到公交站,怕她走错,我让她站着别动等我过去找她,然后屁颠屁颠穿上拖鞋就往公交站跑。
我闭口不问她怎么过来了,我猜她想说的时候一定会告诉我的。
网上不是很流行一段话吗?你不问,我不说,这就是距离;你问了,我不说,这就是隔阂;你问了,我说了,这就是信任;你不问,我说了,这就是依赖。
我忍住没问,看她整理衣服、洗漱,她随口嫌弃我糟蹋了一头乌黑的长发,画了一个毛毛虫似的眉毛,之后便沉默不语地玩起手机。
她突然说:“安然你还是老样子,明知道我过来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却一直闭口不问,有时候我多希望你主动问候一句‘怎么了‘还好吗,这样我也就能顺理成章地告诉你我的近况,不会怕你不想知道。你一直觉得不联系不代表忘记这是真理,可是你发现因为你的不联系而导致朋友之间的生疏吗?”
一瞬间,我竟不知该如何接茬。
其实微博里总是能刷出很多哲理,过去我也一直深信不疑。比如,我会用“你不问我不说”当做信条衡量友情;也会复制粘贴“好男友准则”发送给男朋友……好像,我一直很相信这些。
秀说完,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然后继续低头鼓捣手机,皱着眉头,眼圈红红的。
我突然明白,其实每个人生哲理都那么主观。
他们的现实和自己的不一样,他们的朋友和自己的朋友不是同一个人,我拿别人的标准去评判自己的身边人,好像并不公平。
每个人的轨迹和际遇都不一样,不是深陷其中又怎么会知道自己经历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弟回了一趟家,教会了我爸玩微信,当他加我为好友的时候,我没立马同意而是直奔朋友圈删了那些不能让他看见的状态,留下几条无关痛痒的记录,然后才接受他为好友。
他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我们平日里习惯了打字快速难免出现几个错别字或者跟上“潮流”写谐音字,他总会严肃地批评我“一个读了书的人还写错字,读书读到哪去了”,总觉得朋友圈里面的小抱怨说不定就是给自己埋下的雷。
自从学会玩微信之后他时不时会分享“成功学”“品德标准”“怎样养成好习惯”这类的文章给我们看,若是发到家族群里我通常不予理睬,毕竟还有我弟那个捧场王会吱声,要是分享到了朋友圈就点个赞表示已阅读。其中内容我闭眼睛也能猜出大概不想浪费流量再点进去……
加了父母微信,朋友圈就开始被成功、努力、孝顺这些词刷屏。
某日打电话回家聊家常,他说:“你们不在群里聊天了,也没见更新朋友圈,也不知道你们近来的情况,大家都各处一地,想多了解你们的近况,看看过得好不好……”
从那以后没事的时候我和弟弟会在群里喊几句,一个月也会发个四五条励志青年应有的状态,偶尔分享好的文章到朋友圈,每次下面都有一众好友吐槽我的励志路,我只是笑着回应“朋友圈有爹在,发点鸡汤让他老人家补一补!”对!至少他心里会觉得这个闺女现在是积极向上的有志青年!
鸡汤无处不在,只是不是每一碗都适合喝。在这个复杂又简单矛盾遍布的现实里,有多少人是道理我都懂,但是臣妾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