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院校都去哪儿了?
2015-12-25
北京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这些已经随风而逝的名字,你听说过吗?
20世纪,这些老牌的医学类院校撑起了中国医学教育的半壁江山。令人感慨的是,如今的它们大都已经并入了综合类大学中,仿佛一个个隐世的神医,继续无声地谱写着它们的传奇。
协和:无冕之王
在《医学界》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医学A类排名中,北京协和医学院(以下简称“协和”)名落孙山。但准医生们都清楚,作为卫计委下属唯一院校的协和是中国医学类院校中当之无愧的霸主。
◇◇医学精英的殿堂
协和最初是由约翰·D.洛克菲勒(眼熟吗?他就是历史课本里创立托拉斯的那个美国超级土豪)建立起来的。在建立之初,国内的西医教育尚属空白,大量的财力支持和从美国聘来的优秀医生使得协和赢在了起跑线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协和就是朝着培养中国的西医精英而努力的。协和的招生注重的是少而精,直到现在,每年招收的学生也不会超过100人。
协和坐落在北京繁华的东单,老旧的建筑风格与喧闹的街市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小、精、专的院校,缔造了中国医学教育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神话。仅仅从如雷贯耳的北京协和医院(协和的附属医院)来看,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它惊人的实力:2010年至2013年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榜首、卫生部指定的诊治疑难杂症技术指导中心之一、中国奥委会指定的国家队运动员医疗服务医院……中国的医学类院校排名就像一场武林大赛,所有的医学类院校争个不休,而协和就是这场大赛的裁判。
◇◇清华大学?No!
2000年左右,国内医学类院校大都因为学科设置单一和经费紧缺受到了限制,急需谋求新的出路。综合类大学也急需完善自己的大学科体系,医学正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你情我愿,天作之合,祖国大地上出现了“医学类院校+综合类大学”的“联姻”之潮。协和和清华大学的强强联合则是这股“联姻”之潮中最独特的一环:合作办学。
当年清华大学多年的老对手北京大学“娶”了北京医科大学后,小日子过得幸福美满,晒得清华大学也坐不住了。想来想去,清华大学最后决定向协和“提亲”。万万没想到的是,协和拒绝了清华大学的“联姻”,仅仅是“牵”了清华大学的手——在体制上仍相互保持独立的前提下,双方共同建立一门8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在清华大学完成两年半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大三下学期再回到协和进行5年半的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实践。
敢于拒绝清华大学的院校,恐怕全中国找不出几所。也正是如此,我们体会到了协和唯我独尊的王者风范。
王牌专业 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两门专业都是王牌中的王牌)
北医:另一座高峰
说起北京大学,人们都会肃然起敬。它的医学部也拥有着引人注目的光环。
北医的前身北京医学专门学校,拥有着辉煌的历史。辛亥革命后,西医的地位在中国大有提高,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应运而生。
民国时期是个青黄不接的年代,一切从零开始的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与挫折,开创了中国医学教育的多个第一次:
它是我国第一所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起来的专门传授西方医学的高等院校。
它是我国第一所将医学生学制设为6年制的高等院校。
它促使教育部公布了我国的第一个解剖法令——《解剖条例》。
◇◇北京大学,我回来了
日伪统治时期,北平沦陷,北京大学南迁。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的校舍物资和留守在北平的师生被日伪政府创办的“北京大学”医学院纳入囊中。当时协和因被日军占领而被迫关闭,“北京大学”医学院接收了协和许多技艺高超的医生,实力大增,一举成为彼时国内师资力量无双的医学类院校。
1946年,山河光复。北京大学复校后,正式接纳了北京医学专门学校这个患难兄弟,成立北京大学医学院。
然而,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建院,时称北京医学院,直属卫生部领导。独立建院后,北京医学院不落人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1959年,北京医学院入选全国16所重点院校。
1984年,北京医学院入选全国重点建设的10所大学,而且是10所大学中唯一的医学类院校。
1996年,北京医学院入选国家首批“211工程”院校。
虽说北京医学院一直是国内医学类院校的翘楚,但由于学科设置单一的限制,它的办学规模和综合类大学相比始终还是有硬伤。2000年,北京医学院(时称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实现了强强联合,更名为北医,再次回到了北京大学的怀抱。
王牌专业 对于北京大学来说,小编实在是找不到它的非王牌专业!
在烽火中成长的上医
1935年,中央大学医学院迁往上海,独立成院,更名为国立上海医学院(上医的前身)。
上医自建立之初就经历了辗转迁徙。1937年它经过香港、越南进入云南。1940年它又因战事内迁至重庆歌乐山,学习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1941年,滇缅公路被切断后,上医的纯酒精就断货了。谷镜汧教授只好亲自用废酒精蒸馏提炼纯酒精,就连实验用的玻璃器皿也是他带着学生烧制的。内迁之后,很多学生失去了家庭经济来源,他们开始卖血,以此来换取生活费。简陋、恶劣的环境并没有击倒师生们的热情。当年的学生回忆说,那时是一个靠着模具就能把解剖课讲得有声有色的时代。
师生们积极成立战时医疗队,在辗转迁徙途中目睹的天灾人祸使得他们对“以医救国”了解得更加透彻。
上医先后被评为全国16所重点高等院校之一、上海首所“211工程”院校。2005年,上医并入复旦大学,保存了最初的名字,成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校门
王牌专业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儿科学
后起之秀:上二医
上二医和他的老大哥相比,则要年轻得多。1952年院系调整时,上二医由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震旦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3所教会学校合并而成。3所教会学校分别由美国、法国、德国协力创办。
1997年,上二医通过“211工程”立项后,奋起直追的势头越来越猛烈,于2005年并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我们可以在2013年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一睹其风采: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综合排名第四名,传染科单项排名第五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综合排名第十七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综合排名第二十一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综合排名第三十一名,耳鼻喉科单项排名第七名
将上二医作为一个院校来看待的话,它的综合实力并不是特别强,但是其庞大而强悍的附属医院体系让许多医学类院校都望尘莫及。学医离不开实践,而上二医正拥有这一令人羡慕的优势。2005年并入上海交通大学后,上二医的教学体系更是得到进一步完善,实力大幅增强,大有和老大哥上医叫板的阵势。
王牌专业 临床医学、护理学等
隐世的贵族
遥想当初,辉煌的成绩仍历历在目。在新中国仅有的5次全国医学类院校联考中,湘雅医学院学子5次获得全国第一;20世纪60年代,全国只有33位一级教授,中山医科大学就有8位,这8位先生被誉为医学界“八大金刚”;享有“北协和南同济”雅称的同济医科大学,曾经能够与协和分庭抗礼;华西医科大学的金字招牌口腔科,常年稳坐中国口腔科排名的头把交椅……
在无数老医生的心中,这几所大学有着非凡的地位。老将老矣,实力仍存。隐世的贵族散落各地,薪火得以传承。如今,它们已经分别成了各综合类大学中医学的顶梁柱,在全国排名中也各享有一席之位。
单打独斗的尖兵
广州医科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院校,也是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广州医科大学立足于经济条件、地理环境良好的医疗大省广东省,拥有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内科学(呼吸系病)是它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实力强劲。
山西医科大学
山西医科大学建立于1919年,坐落于美丽的太原。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今日的山西医科大学已经从学科单一的医学类院校发展为多学科相互渗透的院校,开设有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药方向)、英语(医学方向)等医学的延伸专业。山西医科大学的生理学专业很强,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山西医科大学是山西省医学界的标杆,其附属医院是山西省规模最大的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医科大学建立于1934年,历史悠久,是广西医学教育的奠基石。它是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国“中西部院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另外,广西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含肿瘤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方向)、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是国家级的特色专业建设点。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是上医的远房亲戚——从它们相似的校徽中我们就可以略知一二。1952年院系调整时,为了支持西部地区的建设,上医及其附属医院的部分师资再次迁往重庆,成立了原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校,这便是重庆医科大学的前身。临床检验诊断学是重庆医科大学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庆医科大学的儿科学、神经病学是传承了上医深厚实力的强劲学科。
小番外
医学生生病了怎么办?
相信你也和小编一样好奇,医学生如果生病了,他们会怎么做呢?
@赵小:生病当然去找校医啊。不过情况一般是这样的。
@月小坎:下课后直接逮住老师问问就可以了。
@程序:根本用不着去医院,拍张憔悴的自拍,发到朋友圈去,除了收到大量的赞,还会收到各种会诊意见,比什么特效药都好用。
@突然说唱的王司徒:生病?寝室内部讨论解决,不过误诊率特别高。
关于解剖课
解剖课实际上并不可怕,尤其是对医学生来说。
@小愁猴:第一次看到大体老师(医学界对遗体捐赠者的尊称)时,整个小组的学生一起低头默哀一分钟。那是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和沉重。
@明清:福尔马林气味太浓,很难忍受。
@文海若:一定要选个精瘦的男性大体老师!否则别的组已经找到某重要血管神经的时候,自己已经傻乎乎地把血管神经跟脂肪一起分出去了。
@田小洋:可能是人多的缘故吧,没有预想中那么恐惧。没什么特别的,就是站了一上午体力消耗很大,下课后非常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