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一种生活方式的美学演绎

2015-12-25易雯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精英中国画美学

易雯

宗白华先生在《美从何处寻》一文中说:“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美,一是自然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的确,我们接受美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但我们不是美学家,不需要纠缠于主观、客观、物我等关系,只要感官上得到了舒适和愉悦,那便是美的体验。无论具体的形象和空洞的形式,心得到了陶冶,感情得到了抒发,美感也就萦绕于我们心中了。初创于英国伦敦的闻(WENNE)高端艺术美学私享的美学课程致力于挖掘潜在艺术本能,提升个人审美趣味和修养、乐享美。创造一种属于自己的美学存在方式,以建立一个正统完善的美学艺术思维,缔造高端生活艺术。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乃至信息文明,西方思潮的侵入一度让生活在古老国度的人们从惊惶无措到崇拜至极,认为西方的经验才是自己发展的范本。中西思想的交融为我们带来了充满幻想和欲望的现代都市生活,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结构、自然环境、价值判断等,这些改变自然会影响人的惯性思维以及审美心理。闻(WENNE)虽然初创于西方,但并非对中国文化没有任何思考。它的命名便充分体现了对东方文明的认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闻”的解释是知声也,从耳,门声,义为听进心里;唐代韩愈在其《师说》中以“闻道也”表达了对于万物之道的接受、传达之意。闻(WENNE)的艺术美学部正是希望将一种专属于个人生活的美学理念普及给其学员,为学员带来一种美学化的生活态度。

“美是什么”和“什么是美”通常是美学家的口头禅,然而随着环境的改变,这样的命题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审美对象只有产生在相应的文化环境中,才能成为被大众接受的审美形态;而被大众接受的审美对象往往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通俗文化符号,在获得广泛认同的情况下很难再舍弃现实的美好,继而逐渐失去其自身固有的创造精神和审美品格。但是,美好的现实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被新的审美风尚代替,时尚的经典并不具有追随时间发展的能力。但是如果将时尚的审美之风融入生活,其生命力是可以扩展和延伸的。

一般来说,艺术家是时代的精英,而在信息时代,无疑文化精英们主导着这个时代的审美风尚。所谓“文化精英”,其实早已不单单指传统文化范畴,任何行业的精英人士都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化精英”。多元发展的社会本就没有文化的界限,艺术本身也不会因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而消除地域个性和民族个性,反而会将这种个性的影响力继续扩大,所以文化精英的审美选择影响着全社会的审美潮流。对于创造美的艺术家来说,在当下文化环境中,如何探索出一种既与时间节律合拍又脱离通俗文化范畴的表达方式,是他们应该重点思考的课题;而对于体验美的大众来说,有更多人愿意去思考如何在当下寻找到一种美的生活方式,也就是让美学观念融入日常生活,这其实是闻(WENNE)艺术美学部的初衷。从专业角度讲,当代中国画越来越理性的画面表现是和社会形态的发展演变联系密切的。科学主义思想体系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引进影响了当代文化精英的审美追求,但是,连文化精英都无法读懂的传统笔墨肯定也不能在大众那里得到普及。

这看似是矛盾的,但如果将这种难以被认同的艺术审美形式演绎成一种生活方式,似乎会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这也是闻(WENNE)的社会期待。就拿传统中国书画来说,当代中国书画的发展或多或少受到了西方审美经验的影响——多者是中国画,少者是中国书法。崇尚写意的中国画在西方美学观念的影响下逐渐淡化了随意、抒情、释放等带有潜意识性的笔墨语言,取而代之的是造型基础和光影效果。这其实也是绘画的自身属性所决定的。中国画和西画都是绘画,所以相对于中国书法来看中国画更具备走向世界的先天条件。那么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中国画向拥有更多经济强国的西方吸收经验便显得合情合理,这也符合当下社会的整体审美态度。与中国画不同,传承千年的中国书法似乎是中国最具延伸力的艺术形式,因为以汉字为表现载体的书法更具有本土性和全民性。虽然在“85美术新潮”期间书法也跟风产生了各种实验形态,但表现载体的限制终究让它在很短时间内回归了传统。由此我们看到,表现载体其实是一种艺术形式是否具有审美延伸力的关键,而这种载体的全民性正符合了生活化的审美诉求。艺术家拿起画笔是一种理性行为,在缜密的构思之后才会有唯美的画面,而在文化精英那里,这更多地属于一种情绪的宣泄和感情的释放,在他们营造的画面中反映的是生活的经验。

这样看来,激起文化精英以及普通大众审美追求的不是艺术本身,而是一种艺术化的生活方式。艺术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现实需求,如果通过艺术实践去完成也是多彩生活的一种体现。闻(WENNE)认为,做为现实中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这种理想或高尚或卑微,但总是能使人继续生存下去的重要动机,有了它生活就有了动力,生命就有了色彩,艺术家借助艺术创作来塑造精神世界,而大众则可以以艺术的方式寻找生活之美。诗人李白一生怀才不遇,内心的愤懑无处诉说,只能依靠“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境来宣泄自己的苦闷与孤独。在生活的长河中,任何一种关于人生的思考都可以演绎为艺术,人生永远不可求得的佳境都可以在艺术中得到补偿。现代化的社会形态其实正需要一种全民性的美学思维来调节,快节奏且充满压抑感的生活需要一种合理的“逃避”方式,学会艺术地生活正是寻找生活之美的有效途径。

我们期待和闻(WENNE)一起,探寻专属于自己的美学生活方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精英中国画美学
印花派对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金融精英速成指南
书画名人汇
纯白美学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
精英云集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