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VA树脂分离-ICP-MS测量钍基体中微量铀
2015-12-25史万龙马付银
史万龙,马付银,李 峥,张 岚
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2.中国科学院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放射化学与工程技术部,上海 201800;3.中国科学院 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卓越创新中心,上海 201800;4.中国科学院 核辐射与核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800
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加。中国化石能源占整个总能源消费的90%以上,伴随而来就是CO2的大量排放,能源结构优质化水平的提升已迫在眉睫,其中,核能等新能源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现在的常规核燃料铀相比,钍的蕴藏量更大,而且其在燃烧过程中可产生较少的次锕系元素,且能够有效防止核扩散,因此钍在核能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各国的重视。
自然界的钍只有一种同位素232Th,可通过中子俘获和β衰变转换为易裂变(fissile)的233U才能进行裂变[1],因此建立基于可靠技术的批量233U分离提取工艺对于钍/铀燃料循环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产生足够量的233U,通常是在其它堆中进行232Th的辐照,然后再通过萃取分离技术进行233U的分离回收。
在工艺研究中,为了对铀的回收率进行评估,需分析1A槽水相萃残液1AW中的微量铀。而在文献[2]的工艺中,1AW中钍的质量浓度约为25g/L,铀的质量浓度小于0.001g/L,酸度约为2.5mol/L。直接进行分析时,溶解性固体总量(一般须小于0.2%)过大,对微量的铀测量造成严重干扰;基体匹配质谱法分析时,则会污染质谱系统,不易除尽残留钍。因此,需选择有效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对1AW中的钍/铀进行分离,降低试样中的钍量。
本文中如无特殊说明,溶液中钍均为正四价,铀均为正六价,化学式分别为Th4+、。
周京霞等[3]、Bhattacharyya等[4]分别用CLTBP萃淋树脂和Dowex 50阳离子交换树脂实现了钍和铀的有效分离。但CL-TBP萃淋树脂分离钍铀时,需先将钍淋洗下来,然后洗脱铀;Dowex 50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钍铀时,需将料液酸度调至0.5mol/L以下,以上分析的料液中钍铀质量比均在100以下,本研究体系1AW中的钍铀质量比为105,酸度为2.5mol/L,而且上述方法的步骤较多,并不适合快速分析本工作中的料液。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Horwitz等[5]合成了一种新颖的阴离子交换树脂——TEVA(tetra-valent actinides)树脂,其对四价锕系元素(Th(Ⅳ)、Np(Ⅳ)、Pu(Ⅳ))有着优良的吸附性能,而对铀吸附性能较弱,可用于分离钍基体中的铀。
关于硝酸介质中金属离子在TEVA树脂上的吸附分配系数(Kd)的测定,及应用TEVA树脂分离大量基体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等方面的工作尚少见报道。本工作拟对铀和钍在不同酸度的硝酸介质中,在TEVA树脂上的吸附分配系数(静态)和洗脱曲线(动态)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提出用TEVA树脂分离大量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1AW中微量铀的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Optima 8000型等离子体电感耦合原子发射光谱仪、NexION 300D型等离子体电感耦合质谱仪,美国Perkin Elmer公司;Millex-GP过滤器,0.22μm,美国Merck Millipore公司;AL104电子天平,精度0.1mg,Mettler Toledo公司。
实验中使用的水均为Thermo Scientific纯水系统的18.2MΩ·cm的纯水;TEVA树脂,100~150μm,法国Triskem公司;硝酸(w=65.0%~69.0%)、氢氟酸(w≥40.0%),优级纯,国药集团化 学 试 剂 有 限 公 司;硝 酸 钍(Th(NO3)4·4H2O),质量分数99.5%金属基点,Aladdin公司;铀标准溶液(1mg/L),基体为2%HNO3,美国SPEX公司。
铀溶液:准确量取25mL铀标准溶液,用硝酸溶液(3.3mol/L)稀释至100mL,摇匀。此溶液中铀的质量浓度为0.25mg/L,酸度为2.5mol/L HNO3。
钍溶液:称取5.949 0g硝酸钍,用硝酸溶液(2.5mol/L)溶解,然后用硝酸溶液(2.5mol/L)稀释至100mL,摇匀。此溶液中钍的浓度以EDTA配合滴定法标定,钍的实测值为24.5g/L,酸度为2.5mol/L HNO3。
1AW模拟料液:称取5.949 0g硝酸钍,用硝酸溶液(3.3mol/L)溶解,倒入100mL容量瓶,然后准确加入25mL铀标准溶液,用硝酸溶液(3.3mol/L)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中钍的浓度以EDTA配合滴定法标定,钍的实测值为24.5g/L,铀的质量浓度为0.25mg/L,酸度为2.5mol/L HNO3。
1.2 测定钍和铀在TEVA树脂上的吸附分配系数
为了观察钍(Ⅳ)和铀(Ⅵ)在硝酸介质中在TEVA树脂上的吸附行为,需测定金属离子在不同酸度(0.1、0.5、1.0、2.0、……、8.0mol/L)下的吸附分配系数Kd值。参考文献[6]的方法,在50mL锥形瓶中各加入TEVA树脂0.05g,然后加入15mL不同酸度的钍、铀溶液(均为100mg/L),锥形瓶置于恒温振荡器,温度为25℃,旋转振荡速率为120r/min,振荡时间为4h。用过滤器滤去树脂,用ICP-AES测量溶液中的钍和铀的浓度。计算其在不同酸度下的吸附分配系数Kd值(mL/g):
式中:ρ0和ρe分别为未振荡时和振荡4h平衡后液相中的金属离子质量浓度,mg/L;15为液相体积,mL;0.05为树脂质量,g。
1.3 TEVA树脂色谱柱的规格和预处理
称取1g TEVA树脂于100mL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30mL硝酸溶液(2.5mol/L)浸泡2h,倒入空色谱柱(柱底预装有筛板),在树脂层上方放置筛板,防止树脂被冲动(图1)。实验开始前,使用10mL硝酸溶液(2.5mol/L)过柱,使之预平衡。TEVA树脂色谱柱的自然流速约为1mL/min。
2 结果和讨论
2.1 钍和铀在硝酸介质中的吸附分配系数
当硝酸浓度不同时,钍(Ⅳ)和铀(Ⅵ)在TEVA树脂上的Kd值列入表1。由表1可见:在0.1~4.0mol/L硝酸介质中,钍的Kd值随着酸度增大而升高;在5.0~8.0mol/L硝酸介质中,钍的Kd值随着酸度增大而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在0.1~4.0mol/L硝酸浓度范围内,随着酸度增大,[Th(NO3)6]2-浓度升高,树脂对[Th(NO3)6]2-的吸附增加;5.0~8.0mol/L硝酸浓度范围内,随着酸度增大,c()增加,与[Th(NO3)6]2-在树脂上吸附产生竞争。而在0.1~8.0mol/L硝酸介质中,铀的Kd值均不大于13,说明在硝酸介质中,铀在树脂上基本不吸附。这可能是因为与难以形成配阴离子,所以不被树脂吸附。
图1 TEVA树脂色谱柱示意图(a)和照片(b)Fig.1 TEVA resin chromatographic column figure(a)and photo(b)
表1 钍(Ⅳ)和铀(Ⅵ)在不同浓度的硝酸介质中在TEVA树脂上的吸附分配系数Table 1 Distribution coefficients of Th(Ⅳ)and U(Ⅵ)on the TEVA resin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nitric acid
2.2 TEVA萃取色层分离条件的选择
从以上结果初步考虑用1.0、2.0、3.0、4.0mol/L硝酸作为洗脱剂,分别绘制洗脱曲线,考察铀和钍在树脂上的洗脱行为。这是因为在1.0~4.0mol/L硝酸介质(5.0~8.0mol/L的Kd值含在此范围内)中,钍的Kd值较高,而在c()≤4.0mol/L时,与的配合形式主要以[UO2(NO3)]+形式存在,[UO2(NO3)3]-形态存在很少[7]。取1mL铀溶液(含250ng U)通过TEVA树脂色谱柱,分别用1.0、2.0、3.0、4.0mol/L HNO3洗脱,每次1mL,收集洗脱液,测量其中的铀量,绘制洗脱曲线示于图2。由图2可见,用3.0、4.0mol/L HNO3洗脱时,峰形较为扁平,而且有一定的拖尾出现,洗脱至20mL时,铀依然未洗净(>3σbl),所以不选3.0、4.0mol/L HNO3作洗脱剂。1.0mol/L HNO3洗脱时,峰形较窄,但在此酸度下,会有较大量的钍洗脱下来(见表2)。用2.0mol/L HNO3洗脱时,峰形较窄,随着铀一起洗脱下来的钍较少(见表2)。实际测量工作中,钍对质谱检测器污染严重,一旦有大量钍吸附在检测器上,需要长时间的酸洗才可除尽,所以试样中 的基体钍越少越好。考虑到1.0mol/LHNO3和2.0mol/L HNO3洗脱至铀浓度小于3σbl的体积接近,2.0mol/L HNO3比1.0mol/L HNO3洗脱下来的钍少,所以选2.0mol/L HNO3作为洗脱剂。
图2 TEVA树脂上铀的洗脱曲线Fig.2 Elution curves of U on the TEVA resin chromatographic extraction column
表2 Th(Ⅳ)和U(Ⅵ)在TEVA色谱柱上的洗脱行为Table 2 Elution of behavior of Th(Ⅳ)and U(Ⅵ)on the TEVA column
2.3 质谱测量中钍对铀的干扰考察
ICP-MS测定铀时,选择铀的质量数为238U(丰度为99.274 5%),基体钍(232Th,丰度为100%)对铀不造成光谱干扰。此外,由于铀的质量数高,一般不受低质量核素产生的氧化物、氮化物等多原子离子及双电荷离子的谱线干扰[8]。但是,由于基体钍的电离能较低,提供的等离子体的电子数目很多,进而会抑制铀的电离[9],所以对于较高浓度样品持续进样的检测,仪器稳定性不佳,离子信号强度会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10]。
为了考察质谱测量时,试样中随铀一起洗脱下来的钍对铀的干扰,分别配制铀量相同、钍铀质量比分别为0、50、100、200、500的溶液进行质谱测量,结果列入表3。由表3可见,m(Th)/m(U)<500,钍对铀的测定影响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4%,钍对铀没有产生明显干扰。
表3 m(Th)/m(U)对铀的测量结果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m(Th)/m(U)on determination of uranium
2.4 模拟样品的测量
准确量取1mL 1AW模拟料液,滴入色谱柱,直至导流针不再流出液体,吸附钍和铀。然后,滴加12mL硝酸溶液(2.0mol/L)洗脱铀,流出液承接于20mL塑料瓶中,至导流针不再流出液体时。准确量取1mL流出液,用水稀释10倍,用ICP-MS直接进样测量。
为了验证所建立分离流程的有效性,按照上述流程对模拟样品进行分离。分离效果列于表4。从表4可知,铀的回收率(Y(U))为97.1%~100.0%,sr=1.1%(n=5),分离后样品的m(Th)/m(U)为105~267,钍对铀不产生明显干扰。经计算,测试时样品中钍的质量浓度为0.212~0.549 mg/L,溶解性固体总量远小于0.2%,对质谱系统不造成污染。
表4 1AW模拟样品的测量结果Table 4 Analytical results of simulated samples of 1AW
2.5 树脂的重复使用
树脂上的铀洗脱之后,用水淋洗钍,至不再有钍流下来(用0.2%二甲酚橙水溶液检验,Th(Ⅳ)与二甲酚橙形成桃红色配合物),液封保存。按照2.4节所述流程,使用同一根色谱柱,在同样条件下重复6次分离1AW模拟料液中的铀,回收率依 次 为97.1%、100.0%、100.6%、97.3%、96.5%、98.6%,sr=1.5%,可知使用6次色谱柱的分离效果无明显变化。
3 结 论
针对233U提取工艺1AW钍基体中微量铀的分析要求,以TEVA树脂萃取色谱为主要分离纯化手段,以ICP-MS为测量手段,建立了一个简便快速的分析方法。考察钍和铀在TEVA树脂的吸附分配系数(静态)和洗脱曲线(动态)之后,选择2.0mol/L硝酸溶液作为洗脱剂。测量1AW模拟料液中的铀,上柱料液体积为1mL,洗脱液体积为12mL,方法对模拟样品中铀的回收率为97.1%~100.0%,5次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sr=1.1%。随铀一起洗脱下来的钍不干扰铀的测量,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233U提取工艺中1AW钍基体中微量铀的测量。
[1]江绵恒,徐洪杰,戴志敏.未来先进核裂变能:TMSR核能系统[J].中国科学院 院刊,2012,27(3):366-374.
[2]李峥,刘春霞,陈姆妹,等.钍铀燃料循环水法后处理研究:233U提取工艺[C]∥第十三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北京: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2014:45-46.
[3]周京霞,游建南.CL-TBP萃淋树脂分离分光光度法连续测定微量铀和钍[J].湿法冶金,2001,20(4):204-212.
[4]Bhattacharyya A,Mohapatra P K,Pathak P N,et al.Cation-exchange separation of uranium from thorium in nitric acid medium[J].J Radioanal Nucl Chem,2006,268(2):323-328.
[5]Horwitz E P,Dietz M L,Chiarizia R,et al.Separa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of actinides by extraction chromatography using a supported liquid anion exchanger:application to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level nuclear waste solutions[J].Anal Chim Acta,1995,310(1):63-78.
[6]许玉宇,周锦帆,王国新,等.铁铅砷镍钴在CL-TBP萃淋树脂柱上的分离性能及其分配系数的测定和应用[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7,43(12):1008-1014.
[7]金花,徐琛,应浙聪,等.TBP-TEVA萃取色层分离-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后处理铀产品中的痕量钚[J].核科学与工程,2003,33(3):293-298.
[8]吉艳琴.环境样品中痕量铀、钍、镎和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1:22-23.
[9]武汉大学.分析化学:下册[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4.
[10]孙传强.ICP-MS的离子运动研究与仪器实现[D].天津:天津大学,20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