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钻石模型”的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要素与机理研究

2015-12-25江厚红

体育科研 2015年6期
关键词:钻石模型巢湖钻石

江厚红,齐 超

2014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简称46号文件),充分肯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及体育消费的促进将在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休闲娱乐方式,正逐渐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旅游产业将体育休闲产业与传统的旅游产业相结合,以娱乐身心的体育活动为手段,充分考虑活动的地域民俗性、文化感染性和参与观赏性,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独特的新型旅游体验[1]。伴随着一系列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出台,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有关于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多集中在体育旅游产业的定义、分类、特征、发展对策、区域发展、产业竞争力等影响因素、现状以及政策路径分析方面[2-6],较少针对具体区域的体育旅游产业分析并提出操作性建议的应用性研究文献。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的“钻石模型”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借鉴。目前,“钻石模型”已被国内外学者普遍应用于各国不同领域的产业分析并指导实践:如应用于创新管理领域,Cooke等(1996)基于全球化视野进行区域创新竞争力分析,Hallenga-Brink等(2005)研究了国外微小型企业可持续创新过程的方法;应用于旅游业,Co-maladat(2009)进行了产业集群实力和行业增长潜力评估,Crouch等(1999)建立了旅游目的地评价的研究模型,张明清、刘超(2000)对国际旅游市场的比较竞争态势进行研究;应用于文化产业方面,“钻石模型”被Frans等(1992)用来分析文化对欧洲国家的企业竞争力促进影响,孟庆强、温珂(2009)建立和改进了文化产业的评价模型。其中,应用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中的目的地评价方法业已成为日渐完善的评价体系,Melián-González 、 García-Falcón(2003)建立了旅游目的地基础资源价值评价的一系列标准化程序和步骤,国内学者皮佳倩、杜靖川(2007)结合我国国情归纳和提出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改进措施。可见,“钻石模型”应用于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特定区域环境背景下,针对体育旅游这一新兴交叉产业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发展战略分析,为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文研究的“环巢湖地区”位于安徽省境内,横跨合肥巢湖两市,含巢湖市区(居巢区)和庐江县,包括周围12个乡镇(街道)[7]。该区域自然环境优美,湖泊山泉遍布,既有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也有两大名泉半泉和汤泉,龟山公园、姥山、银屏山等景观分布错落有致。人口相对密集,在全国范围内尚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研究该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文化进步,制造新的区域经济发展引擎,对国内其他经济欠发达区域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依据,结合环巢湖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从生产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战略与结构竞争、政府与机遇等5个维度分析该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现状及核心竞争力,厘清该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机理及要素间关系,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环巢湖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钻石模型在体育旅游产业的应用

“钻石模型”理论由美国知名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于1990年提出,用于对国家或地区的特定产业进行竞争优势分析。该理论提出6项影响因素: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状态4个内生因素,政府行为和机遇2个外生辅助因素[8]。这6个因素之间互相联结、相互作用,构成形似钻石般的关联体系,故被称为“钻石模型”(图 1)。

目前,“钻石模型”在体育旅游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学者曹亚东、李传庆、马文新(2011),李鹏、金龙(2009)和陈炜、张露露(2014)分别利用钻石模型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了区域性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竞争力分析;高茂章、武笑玲(2011)和董晓春、郭玉良(2012)基于钻石模型要素体系研究了体育旅游产业要素分类与要素整合;杨明、王新平、王龙飞(2009)和陈毅清、张璐(2013)依据钻石模型产业支持体系进行了体育旅游产业集群配套研究;周琥 (2007)和张林玲、戴朝(2012)则从政府层面进行了政策扶持体系构建研究。可见,现有利用钻石模型研究体育旅游产业的文献,一方面关注现状分析,另一方面偏重探讨性政策要素分析,针对具体区域的体育旅游产业分析并提出操作性建议的应用性研究较少。

图1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结构Figure 1 Structure of Michael Porter’s Diamond Model

体育旅游产业属于交叉型产业,受到体育旅游资源、资本、人才、市场需求、产业支持、机遇、政府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的体育旅游产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管理体制具有浓厚的行政指令色彩。人们体育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用品业和体育赛事的蓬勃发展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但体育旅游产业本身定位不清晰,管理职能不明确,配套的政策措施不足;缺乏系统性、规模性的发展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以观光产品为主,专业人才供给不力,目的城市接待能力不高等问题一直普遍存在。借鉴钻石模型理论,将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细分,有助于进一步理清要素间关系,准确定位,客观地判断该区域未来发展前景,并提供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2 基于钻石模型的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竞争力分析

2.1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包括人的要素、物质要素及客观环境[9]。在体育旅游产业中,人的要素是指既懂体育又熟悉旅游的专业人才,物质要素及客观环境是指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此外,生产要素的顺利运行还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也属于物质要素范畴。

2.1.1 资源条件

对于体育旅游产业而言,其资源条件涵盖了一切拥有体育活动开发潜力或具备体育活动特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10]。环巢湖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体育人文资源,构成该区域体育旅游发展的资源条件。环巢湖地区最具有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面积769.5 km2),两大名泉半泉和汤泉,龟山公园环绕巢湖,姥山、紫薇洞、银屏山、仙人洞坐落在巢湖四面。体育人文资源主要是环巢湖地区现已拥有的两大赛事:环巢湖全国自行车邀请赛和合肥(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环巢湖全国自行车邀请赛自2011年开始举办,近年来影响力不断增大,参赛选手由最初的341人增加到2014年的1 500多人。合肥(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也吸引了来自21个不同国家近万名的参赛人员。此外环巢湖地区体育资源众多,可开发的项目包括水上项目、户外运动等项目、温泉健身与康复、民俗项目、观光农业园。

环巢湖地区现有的体育设施以合肥奥体中心为主,集4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庐阳区)的体育场馆和各大高校体育场馆为一体 (包括14所普通高校的224个体育场馆,其中室内体育场馆13个,室外体育场198块)[11]以及环巢湖全国自行车赛、合肥(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的赛道(环巢湖旅游大道)和相应的基础设施。目前环巢湖地区地方政府都已将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体育产业发展列入政府规划项目,拟为未来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硬件支持。

2.1.2 经济发展状况

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客观性,下文将以环巢湖区域的核心城市合肥为例,概括性分析该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表1显示了2010年至2014年合肥市(含巢湖居巢区和庐江县)的年生产总值增长状况,其中第三产业占年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从2010年至2014年分别占比重的41.0%、39.21%、39.18%、39.42%、39.32%, 说明该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良好,增长率总体稳定,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图2),为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第三产业产值占年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徘徊在39%左右,甚至有占比下降的趋势,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潜力还有待于深入挖掘。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该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表1 合肥市2010-2014年生产总值(单位:亿元)Table 1 Hefei City’s GDP in 2010-2014(RMB 100 million)

图2 合肥市2010-2014年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单位:亿元)Figure 2 Hefei’s Tertiary Industry GDP in 2010-2014(RMB 100 million)

2.1.3 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现状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生产要素。体育旅游人才稀缺是制约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截至“十一五”末,安徽省旅游业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6.03万人,环巢湖地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拥有的旅游人才占全省旅游人才比例为27.96%,其中旅游管理(含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占比45.01%,占旅游直接就业人数比例只有20%,旅游人才总量仍然偏少。并且,旅游人才中本科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占7.5%,学历层次总体水平较低。智慧旅游人才、小语种导游员以及文化体育旅游人才等满足旅游新兴业态与高端旅游服务产品需要的专业人才严重缺乏[12]。完善体育旅游人才成长机制,推动本地的专业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与人才引进,将成为影响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重要环节。

2.2 需求条件

体育旅游在环巢湖地区属于新兴产业,目前尚缺乏针对体育旅游的单独统计数据。下文将以环巢湖地区2011年至2014年旅游业相关统计数据为视角进行分析(表2),因巢湖市2011年8月并入合肥,故2012年的部分统计数据呈现大幅显著增加。从近4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国内游客数量从2011年的4 459万人次增加到2014年的6 534.84万人次,增幅达到 44.55%;国际旅客从 2010年的35.5万人次增加到40.09万人次,增幅为12.9%。旅游总收入从383.07亿元,增加到791.24亿元,增幅达到106%。从统计数据可见,环巢湖地区的旅游产业已形成较稳定的规模,但国际游客较少且以周边亚洲国家居多(图3),可见目前环巢湖地区的旅游资源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较小。

表2 环巢湖地区国内外的旅客人数与收入统计Table 2 Statistics of the Number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Tourists and Revenue around Chaohu Area

图3 环巢湖地区2011-2013年入境游客数量对比Figure 3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the Inbound Tourists around Chaohu Area in 2011-2013

2.3 相关支持性产业

体育旅游产业的关联产业众多,与包括交通等基础设施、餐饮、酒店、娱乐、通讯等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表3可见,近年来环巢湖地区(以合肥市为例)这些相关产业的生产总值持续增加,也为其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表3 合肥市2011-2014年部分产业的生产总值统计 (单位:亿元)Table 3 GDP of Some Industries of Hefei City in 2011-2014(RMB 100 million)

2.3.1 旅游企业

体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尚未实现充分的市场化运作。目前环巢湖地区的体育赛事旅游由旅游局下发文件实行监督,其他的体育旅游项目通常由旅行社负责推动。据合肥旅游局统计,合肥市拥有151家旅行社,其中市政府推荐的有41家,开展的旅游路线较多,承接的活动规模较大、接待人群数量较多,包括合肥市政府指定的环巢湖精品体育旅游路线。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旅游企业在资金实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仍有待提高,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

2.3.2 酒店餐饮业

酒店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程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城市旅游接待能力的重要体现。据合肥统计年鉴显示,截止2013年12月数据,环巢湖地区拥有饭店(宾馆)法人单位的旅游饭店168家,一般旅馆298家,其他住宿业42家,其中合肥市拥有星级酒店75家,包括五星级酒店9家,四星级酒店20家,三星级酒店32家,两星级酒店14家,客房入住率平均值为68.62%。星级酒店的数量有限、入住率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偏弱。

2.3.3 交通运输业

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与该地交通运输业的发达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13]。环巢湖地区介于合肥、芜湖、南京3个城市之间,与铜陵、马鞍山隔江相望,与周边城市如上海、武汉等城市交通距离较短。环巢湖地区拥有发达的交通网络,2个飞机场(合肥骆岗机场和合肥新桥机场),合宁铁路、合武铁路(动车)、北京 -上海(安徽段)、商丘 -杭州(经合肥)、合福高铁等连接南北城市的路线以及众多高速公路、国道都经过环巢湖地区,四通八达的交通为该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3.4 产业战略、管理体制和行业竞争

目前环巢湖地区的体育旅游项目多以水上运动、民俗活动、户外运动等为主,属于旅游行业中的小众项目,消费者数量有限,产业规模小、带动性不强,仍依靠餐饮、商品售卖及景区观光为主要旅游收入来源。此外,体育旅游缺少独立的行业标准和发展规划,管理体制不健全、制度配套和监督不到位,也造成行业内部无法形成集聚效应,缺乏规模化、系统化发展的问题[14]。

2.3.5 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的体育旅游业并未独立运作,主要由体育和旅游行业共同开发,对政府依赖程度较高[15]。国务院颁布的46号文件也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政府积极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以进一步加快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2012年底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至2020)》发布,明确将打造环巢湖温泉与都市文化旅游功能区。合肥市“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打造“一县一品”“一区一品”,促进体育活动品牌的发展;规划建设可承办全国城市运动会等竞技体育项目综合性运动会的体育场馆设施,建成市业余体校全民健身训练馆(规划在瑶海区建设)。

3 基于钻石模型的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机理分析

图4显示了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循环及要素间关系。图中最小的三角形是环巢湖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传统的观光旅游产业 (ΔA1、B1、C1),A表示实体要素,包括体育旅游资源(体育自然资源和体育人文资源)、资本;B表示专业的体育旅游人才;C表示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模式。

首先,随着传统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不断转型,实体要素的开发模式不断优化,生产要素向体育旅游产业集聚,由原先的A1增加到C1,体育旅游产业不再以依附旅游产业的形式发展;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不断增加以及质量的不断提升,旅游劳动力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渗透性要素由B1增加到B3,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将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体育旅游的经营管理模式开始优化,组合性要素从C1增加到C3,最终形成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组合性要素三位一体的组合体(ΔA3、B3、C3),三者处于同等地位并且达到最佳水平,同时市场需求和管理运营也达到最佳水平使生产要素产生更大的收益,从而提高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竞争力。

图4 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机理分析Figure 4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the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around Chaohu Area

其次,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利好政策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加快体育旅游产业独立于旅游业,并实现专业化发展。具体表现为各种生产要素,主要是渗透性生产要素和组合性生产要素集中,实现其要素的最优化发展,实现体育旅游产业转型,提高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

第三,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加深,拓展了体育旅游产业的市场需求。一方面消费者对体育旅游方式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另一方面生产要素的形态也将改变,最终3种要素在内外部环境的优化中实现循环演进发展。

4 建议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环巢湖地区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实体性要素、渗透新要素和组合性要素不断优化,以及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和相关产业的支持。未来环巢湖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若要实现产业转型并得到循环发展,还需以下几方面的政策配套支持。

4.1 推进体育与旅游业的融合

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发展体育与传统观光旅游相结合,突出体育旅游在传统旅游项目中的地位。传统旅游项目转型困难的问题,可以专设体育旅游,或体育旅游和传统观光旅游结合路线,增加环巢湖地区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充分发挥两大赛事的“吸引力”的作用,利用环巢湖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开展以户外运动为主的体育旅游项目,结合巢湖水上运动开发项目,丰富旅游项目内容。

4.2 创新体育旅游发展模式

将环巢湖地区全国自行车邀请赛和合肥 (环巢湖)国际马拉松赛相结合与旅游业相结合,在“体育赛事+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下加强体验式消费,加强行业内外合作,大力推进农业观光旅游与体育项目结合等联合发展模式;创新开发民族民俗体育项目,突出特色,提高体育旅游在省内外的竞争力。

4.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人才作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环巢湖地区的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缺乏,环巢湖地区的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应独立开设体育旅游专业,或者将传统旅游项目培养与体育旅游项目结合,大力引进外来专业人才,开发新型教育培训手段,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结构。

4.4 强化政府的管理职能,促进体育旅游产业规范发展

政府应发挥政策的主导推动作用,既强调体育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又要促使体育旅游行业规范发展。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政策推动和市场作用相结合,“市场失灵”出现时,政府要在此时主导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体育旅游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1] 邢晓晨.辽宁省体育产业整合研究[D].辽宁:沈阳体育学院,2010.

[2] 昌晶亮,徐虹.体育旅游与相关概念辨析及其概念界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1(5):24-26.

[3] 王辉.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J].体育科学,2010,28(6):59-64.

[4] 袁书琪,郑耀星.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涵义和分类体系[J].体育学刊,2003,10(2):34-35.

[5]顾国达,张正荣.服务经济与国家竞争优势——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2007,37:46-53.

[6] 王玉珍.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7] 魏明.合肥市环巢湖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8] 迈克尔·波特.国际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9] 黄正禀.基于钻石模型的遵义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15(3):54-57.

[10]袁书琪,郑耀星.体育旅游资源的特征、涵义和分类体系[J].体育学刊,2003,10(2):34-35.

[11]陆怀水.合肥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现状研究[J].科技资讯学术论坛,2011,5(2):248.

[12]安徽省旅游局,安徽大学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安徽省旅游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R].2012.7.

[13]蒋正华.旅游产业——21世纪支柱产业[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124.

[14]林银娟.我国体育旅游业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0.

[15]马向文,郭戈,苏振南.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府政策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1,32(2):69-73.

[16]Cooke,P.,Hans-Joachim Braczyk,Hjand Heidenreich,M(1996).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the role of governance in the globalized world[M].London:UCL Press.

[17]S.C.Hallenga-Brink,J.C.Brezet(2005).The sustainable innovation design diamond for micro-sized enterprises in tourism[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3):137-150.

[18]Comaladat,Suwicha(2009).Healthy tourism destination in Thailand:a case study of Raksawar in Hot Spr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isure and Tourism Marketing,1(3):238-247.

[19]Crouch G I,Ritchie J R B(1999).Tourism,competitiveness,and societal prosper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44):137-150.

[20]张明清,刘超.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思考和竞争态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0,(4):116-119.

[21]Frans A.J.(1992).Van Ren Bosch.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uropean nations:the impact of national culture-a missing element in porter’s analysis?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0(2):173-177.

[22]孟庆强,温珂.基于钻石模型和因子分析的河北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J].科技通报,2009(10):52-54.

[23]皮佳倩,杜靖川.国外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07,22(12):81-84.

[24]Arturo Melián-González,Juan Manuel García-Falcón(2003).Competitive potential of tourism in destination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30(3):720-740.

[25]曹亚东,李传庆,马文新.产业关联视角下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研究[J].体育科研,2011,32(6):28-30.

[26]李鹏,金龙.河南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11-14.

[27]陈炜,张露露.基于钻石模型的桂滇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竞争力研究[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4,34(1):192-197.

[28]高茂章,武笑玲.基于钻石模型的河南体育产业竞争力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29(3):83-86.

[29]董晓春,郭玉良.基于“钻石模型”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21-23.

[30]杨明,王新平,王龙飞.中国体育产业集群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20(1):37-42.

[31]陈毅清,张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黄山市体育旅游产业集群实证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院学报,2013,29(6):18-22.

[32]周琥.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划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28(2):32-34.

[33]张林玲,戴朝.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7(2):24-32.

猜你喜欢

钻石模型巢湖钻石
巢湖流域2020年洪水分析
巢湖 外一首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鹌鹑蛋里的钻石
时间嵌入钻石
被调包的钻石
钻石妙贼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探讨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