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义:新另一个王广义
2015-12-25曲海波
曲海波
10月末的时候,随手输入“王”,王广义的名字位列第一—随之是股票开盘般清晰的作品行情走势。形容一个人物在艺术圈的“热”,虽少不了拍卖,但今天所提及“热度人物”,绝不仅仅是所谓的“行情”炙热。
细细想来,提到王广义,除了烟不离手—“大批判”的反叛,“视觉政治学”的独立,“政治波普”的旗帜鲜明……标签式的总结也同那烟雾自然出现。 30年前,在被他者批判与赞扬的混杂背景下,和着“85学潮”的挑头大旗,王广义一举发“热”。30年后的今天,曾经指向标一般的“F4王”,也逐渐褪下光环,相比之前近20年“害怕不被接受”的“羞涩”,鲜少在国内办展的王广义,渐渐疏开筋骨,不仅勇于将标签品牌化与自我化,更是满怀诚意的在10月带着新作参与此次第五届艺术长沙。
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家同一个开放包容的展览,自然不谋而合—托马斯·克伦斯亲自操刀;蔡国强、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汤姆·赛克斯、王广义、王友身和朱加六位的倾情加入,以及着眼于全球化,信息化与话语权扩散的艺术呈现……从参与者的品质到展览理念与质量,再到开幕现场的大咖云集与火爆程度,可以说,磁性相吸的两者在10月的长沙碰撞出灼人的能量。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谭静言:王广义作为本次展览“起、承、转、合”中的“起”,拥有令人无法忽视的视觉与情感力量。在这样一场被寄予厚望的“连接”中,王广义从文化游牧者身份中渐渐剥离,再次回到历史与他者的起点,对于文化差异的见证与更新悉数映射在新作品—《物体的局部》中,惯于以集体智慧思考的王广义,将思路缩小为对个体的述说与展现;同时展出的《导师的一生》与 “大批判”系列虽有着精神性的延续,但对经典图式的反叛与嘲讽却更加意味深长;对于“拜教物”的执着依旧徘徊在作品《仪式》中,同三年前《自在之物》截然不同的是,宗教与神学的理念以一种更加生活化的视角呈现……既有完整创作的脉络呈现,又辅以新作的别样解读。因此,用一个“热”字来形容这样一个平实而富含转折、全面而依旧犀利的王广义,是再合适不过的。
换言之,也许破千万的点赞与转发并不能以一“热”盖全,也许平实背后,王氏理性绘画之路依旧延续,“文化真空”的现象在他眼中依旧尖锐,但在这个10月,他,“热”气满满。
王广义,中国艺术家,1957年生于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北方艺术群体主要成员。“85美术新潮大型幻灯展及学术讨论会”的主要发起者之一。作为一个起于1980年代的中国新艺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而被广泛熟知。他创作的名为《大批判》的系列作品尤其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他被称为“中国政治波普之父”。
主要个展:
2014 王广义:意大利之旅,拉维罗美术馆,莎雷诺,意大利
2012 ‘自在之物:乌托邦、波普与个人神学,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1 实验报告—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视觉档案:王广义·交互的镜像,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重庆
2008 视觉政治学:另一个王广义,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中国深圳
2008 冷战美学:王广义,路易斯-布罗恩基金会,伦敦,英国
主要群展:
2014 汉雅一百:偏好,香港藝術中心,香港
2013 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特别邀请展:历史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威尼斯
2011 溪山清远—中国新绘画,亚洲艺术博物馆,旧金山,美国
2010 建构之维—2010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9 第53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特别机构邀请展—给马可波罗的礼物,威尼斯
2008 革命在继续—中国新艺术,查尔斯-萨奇画廊,伦敦,英国
2007 '85新潮:中国第一次当代艺术运动,尤伦斯基金会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2004 身体-中国,马塞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
2003 中国,你好?,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法国
1997 数字与神话:20世纪艺术回顾展,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德国
1996 回望,路德维西美术馆,科隆,德国
1995 中国前卫艺术,圣地莫尼卡美术馆,巴塞罗那,西班牙
1994 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圣保罗,巴西
1993 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1989 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