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手机亚文化与手机即时消费的关系

2015-12-24俞锟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最新款亚文化群体

俞锟

摘  要

本文针对 “收入不高却用着最新款电子设备” 这一传媒文化现象,试图探索青少年手机亚文化对促进手机即时消费的原因,并从青少年手机亚文化的意义和文化传播角度,分析并得出它们之间共生互利关系的结论。

【关键词】手机亚文化;文化传播

1 文化现象简述

近日,知乎上出现了一个广受热议的话题:“如今的很多青少年,收入不高为什么却用着最新款的电子设备?”题主不仅对此表示疑惑,且对这种消费观念隐晦的表达着反对和藐视。笔者从这一大段问题和叙述中梳理出题主的几个观点:

(1)很多年轻人收入低,却用上最新的iPhone。

(2)我自己有车有房,收入高,却用着比较陈旧的手机。

(3)我的消费观念更理性,年轻人的消费更冲动。

(4)是因为我收入高所以消费更理性呢?还是倒过来?

随后,笔者又从众多回答中总结出以下几个代表性的:

(1)年轻人从不多的积蓄中攒出钱来是一种自己的延迟满足。

(2)年轻人即使是冲动消费,也有冲动消费的自由,别人无权指责。

(3)这种消费是冲动消费,不应提倡。

(4)这种消费是即时消费,有理由和有市场,无可厚非。

2 青少年手机亚文化的意义

2.1 工具意义:社会交往和生活依赖

相对于其他群体,青少年更加频繁地使用手机,并更充分地利用手机的各项功能、个人的社会网络更容易发生变化。他们经历着初中、高中、大学和求职就业、结婚生子等不同的人生阶段,更倾向于频繁地建立和中断社会关系。手机的虚拟交往正好可以弥补青少年群体间不可避免的直接接触缺失,于是,个人身份以数据空间中的比特形态存在于手机通讯录中。通过手机,青少年还可以自如地利用、管理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提高生活的效率和品质。

2.2 媒介意义:风格品位和认知革新

如果说过去青少年热衷于通过奇装异服来表征个人品味和群体归属,那么现在他们更倾向于用自我喜好的方式装扮手机来展示自我,例如将其贴上各类贴画、水钻,或是使用不同图案的外壳和吊饰。音乐、电影、图片一直是青少年亚文化中重要的构成要素,在手机应用层面,上述要素均可以满足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

利用手机,青少年还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系统。

2.3 消费意义:归属感与感官化

不少青少年对于不同手机品牌的特性、功能以及最新潮流的手机型号如数家珍,期望通过与他人区隔开来以显示自身的独特性;同时,他们也热切希望获得社会的接纳,通过模仿来寻求安全感与归属感。他们购买手机,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消费行为,更是一种生活选择方式。

基于青少年的这种手机消费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亚文化族群。在一些大型手机专业论坛中,根据不同手机的品牌、型号、操作系统会形成不同版块,青少年在自己隶属的圈子与他人交流,分享使用手机的心得,共享资源。更有一些发烧级粉丝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自主研发或改编各类手机程序应用,并将其上传至网络供他人共享。于是,一些商家瞅准了“塑造青少年的自我认知”这个商机,利用品牌写真和符号意义,在宣传和推销手机产品时更多地诱导青少年的消费欲望而非消费需要,使得青少年的手机消费风潮走向另一个极端——感官化和肤浅化。

3 青少年手机亚文化对促进手机即时消费的原因

即时消费是指消费行为立即发生的消费,在此笔者把对于最新款手机的购买和追捧姑且称作“手机即时消费”。笔者探索出以下几点可能的原因:

3.1 最新款的手机满足了青少年手机亚文化在功能和社交心理上的需求

正如马克·波斯特所言:“技术革新中最关键的不仅是效率的增加,而是身份构建方式以及文化中更广泛而全面的变化。” 对于青少年而言,尽管他们还没有充分地建构与融入社会网络,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交往圈子,他们需要手机来维持并扩大这种圈子,以增加自己的资源储备,为他日进入社会做准备。与中老年人群相比,“青少年更频繁使用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社会网络容易变化,他们更倾向于频繁地建立和中断社会关系”。

青少年相比较社会其他群体,迁徙更频繁,职业更流动,社会地位也更飘忽不定,因此其接触社会的面积更广更大,其社交圈也更繁杂。尤其是90后一代,迎上了信息时代的浪潮,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在急剧转变,“互联网思维”和“改革口号”铺天盖地,青少年对于社交的诉求和需要比以往更急切,社交的频繁使得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更深。而且当今手机应用和手机数据快速增长,硬件和软件更新换代也随之变快,过时的手机已无法满足频繁的社交和媒体活动。因此最新款的手机也是寻求安全感和归属感的良方。

3.2 最新款的手机满足了青少年手机亚文化在消费心理和群体归属的需求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指出人类已经由生产社会步入消费社会,消费成为了社会的主导性逻辑。“消费文化标示着消费不再是一种效用或者使用价值的简单实现,而是变成了符号和形象消费,其着重点在于有能力无穷无尽地重塑商品的文化或象征层面,使它更适合充当商品符号。” 和社会普通大众消极被动地接受商业价值相比,青少年群体在手机使用层面更加积极寻求自我的小众风格。

在青少年看来,手机消费不仅是物质性和功能性消费,同时更加是文化的、心理的和意义的消费。手机消费的符号功能受到青少年群体的极度重视,并且具有社会表现和形象塑造的功能,最为醒目最可读的标志便是他们使用手机形成的独特风格。青少年群体通过手机以及附属物件标示自我风格,这些不同风格形成了存在差异的内部系统,这一系统从其本质而言是与青少年的社会角色选择一致的。差异性的风格形成后,会迅速被追求新奇性和时尚感的商业市场捕捉与收集,反馈到相关的产业中去,进行大批量生产,社会抗争转向成为流行的范畴,手机亚文化符号转化为大众产品,变成流行时尚,从而更加迎合了青少年对手机亚文化的需求。与此同时,青少年亚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手机亚文化的革新变迁,二者呈现出共生互利的发展关系。

参考文献

[1]袁潇,风笑天.青少年手机需求及使用行为研究现状[J].中国青年研究,2011(04).

[2][英]迈克·费瑟斯通著,杨渝东译.消解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杨浦区  200093

猜你喜欢

最新款亚文化群体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意外的礼物
以色列IWI武器公司伽利尔ACE短突击步枪最新款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博斯特推出最新款凹版印刷机RS3.0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