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焦点外的思考

2015-12-24王旭红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李玻璃班级

王旭红   哈尔滨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工程组委会专家顾问团教育心理学专家、哈尔滨市快乐影响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咨询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育学硕士,英国注册临床催眠治疗师,英国临床催眠治疗协会终身会员。

中学高级教师,拥有14年的国内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经验,7年的英国临床催眠治疗经验,主攻方向为青少年的情绪问题与行为障碍研究。

案例:

想对小李说声对不起

小李是一个调皮的男孩,说来还和我有些亲戚关系。因为这点关系,他总爱在同学面前炫耀,也因这层关系,他父母对我信任有加。一天,他和一个女生在教室内嬉闹,该女生不小心把玻璃打碎了。我二话没说,就“定”了他的“罪”:赔偿玻璃!他不服,说玻璃不是他弄碎的,即使赔,也该他们俩一起赔,而不是他一个人!而我心里自有小算盘:该女生是孤儿(和奶奶相依为命),家里条件不好不说,还胆小怯懦,弄碎玻璃是她的无意之举,我怎忍心再罚?小李则不同,平日就是个“事儿妈”,我要借此机会“打压”他一下!当然,我不能将这些理由告诉他。见其不服,我便一个电话将他告到父母那儿。他父母对我当然是一百个拥护,赔了玻璃不说,还将孩子暴揍了一顿。当我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小李面前时,他再也不在同学面前炫耀我们那点亲戚关系了。非但如此,他开始对我有点“不屑一顾”,甚至还常常故意挑衅:上课不听讲,拒绝交作业,故意和同学打架,集体活动拒绝参加……后来的发展可想而知,初中还没毕业,他就辍学了。辍学后有几次在亲戚家相遇,他对我仍有一种排斥感,而我也因那件明知不对而为之的“玻璃事件”始终心有不安,甚至觉得,他早早辍学一定和这件事有关。否则,以他的成绩现在应该在大学校园内度过他最值得回味的青春岁月。

(安徽省霍邱县 戚士菊 刘爱燕)

在上一期的案例分析中,我们专注于老师在处理小李问题过程中的误区,暂时没有对那个打碎玻璃的女生展开分析。从班主任的陈述中我们看不出老师对那个女生有任何担忧,也不曾觉得当年小李赔偿玻璃事件对女生有什么负面影响,老师甚至觉得是保护了这个女生。恰恰是老师那份“怎忍心再罚”的所谓善心善举可能给小女孩造成了伤害。在班主任老师愧对的学生名单中,女生应该占有一个相当醒目的位置,因为,唯有如此,才可以提醒班主任和更多的老师关注因我们过度保护而给学生造成的创伤。

与其说是与小李一起打碎玻璃的女生,不如说是跟小李一起嬉闹打碎了玻璃的那个女生。我们先理清头绪,记住玻璃是女生打碎的。其实,打碎玻璃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初中学生来说,打碎玻璃不过是一次意外。可怕的是,因为班主任老师在处理问题时,故意把这件事当成惩治“事儿妈”小李的杠杆支点,所以,老师把过去对小李的恼怒都借此机会爆发出来,事件唯独在处理小李的时候变得可怕了。

如班主任所述,女生胆小怯懦,家庭条件不好。但她可以跟学习成绩好、性格开朗又敢作敢当的小李一起打闹,从客观角度看,她喜欢与小李在一起,在小李面前她并不胆小,也不怯懦。无论是被小李与老师的“亲戚关系”所鼓舞,还是被小李阳光开朗的个性所感染,小李都在这个女生心中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即她跟小李已经建立起与同龄人平等、健康、正常的交往关系。

但是,当玻璃被打碎之后,女生的“胆小怯懦”被班主任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给强化了。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玻璃是女生无意中打碎的,但事情发生后,遭到严厉处罚的是小李。女生不会知道老师处理问题的内在动机是为了惩戒“事儿妈”小李一贯的多事儿,不知道老师是憋了一肚子陈年老火要在这个事件中大做文章。对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最关注的就是建立自我统一,要在青春期通过各种学习、思考和事件弄清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女生并没有在老师处理打碎玻璃这个事件中学到有益的社会规则,倒是看到一种奇怪的后果,即打碎了一块玻璃可以导致非直接责任人挨了家长暴揍,跟老师关系急速冷淡,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并在初中未毕业就离开学校。站在女生的位置想一想,打碎一块玻璃多可怕,试问,她会不会因此而变得更“胆小怯懦”?

其次,女生失去了一次学习规则,并且体验老师和同学人文关怀的机会。本来,打碎玻璃要赔偿是培养一个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任的契机。老师本以为自己是慈悲心肠,为女生和她的奶奶节省了赔偿买玻璃的钱,但是老师忽视了对学生责任感的引导。当班主任把所有过错统统推给小李时,有没有考虑到女生内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女生潜意识中会产生一种危害她未来发展的理念:原来“家境艰难”可以成为一块盾牌,在事情发生的时候躲在后面不须要对自己行为结果承担任何责任。而这种理念的产生会影响到她的今后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阻碍她自立自强,诱使她无意识地常常打出“艰难牌”“可怜牌”,把可怜当成自己的标签,在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把“可怜”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里。

最后,小李的消沉会给女生心灵带来沉重的负担。眼见着自己的好朋友、好同学变得不快乐了,难道女生会开心吗?连班主任老师都笃定读大学没有问题的小李却在初中毕业之前就辍学,老师难道没有想过在她自己深深愧疚的这些年里,还有一颗年轻的心也不曾轻松过?那个打碎玻璃的女生可能停止过内心的责问吗?如果女生的心因为老师简单“过瘾”地惩罚小李而蒙上阴霾,那老师内心愧对的就不仅仅是小李了。未来同学聚会的时候,小李会来吗?女生会来吗?

分析到此,我们可以扭转一下这个沉重的话题,看看假如时光倒转,到底有没有另外的方法可以让女生避免那么多的隐形创伤。毕竟,我们做案例分析的目的丝毫不是为了责备老师,而在于如何以此为鉴,避免更多的老师给更多的学生造成心理创伤,所以,以此案例来警醒我们,在心怀真正的善念之际更要选对方法来教育学生。

女生既然打碎玻璃就要承担责任。这种责任未必一定要用钱来赔偿,她的家庭困难,那么她可以用为班级服务的形式来弥补给班级财产造成的损害。比如,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旧棉布,让女生利用课余时间拼接缝制抹布,给班级擦门窗,班级同学筹集班费来买她制作的抹布。学生如果考虑到女生需要他们的帮助,大家可以帮她缝制抹布,这还体现了集体关怀。当然,可以采用小李的提议,他们分别承担各自责任。虽然,买女生手缝抹布的价格可以贵一点,因为重点并不是要做成一笔交易,而是要教育学生承担责任。如此,女生既感觉了自己有能力承担责任,感到自己比以前更坚强,同时还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怀,对集体增加一份信任和归属感,更是收获满满。然后,小李也不会觉得老师对自己进行了恶意处置,依旧会在班级里顺利地完成学业,直到高中,大学……

这是第一次,我把一个案例分割成两部分来分析,而且把一个老师一笔带过,并把别人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分析得如此用心。通过这个分析,我想说的是我们很多时候只把目光和思维关注在了一件事上,只看到一个时间点,就是那个惹我们烦恼到无法容忍的节点上。实际上,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影响学生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认识社会规则,如何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学生的一生。当老师悔恨当初气头上的一些鲁莽之举给自己内心带来的痛苦时,我们还可以多考虑一下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避免火山爆发式的报复性处理问题模式。如何避免被我们所谓好心给学生心灵带来的创伤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沉重课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李玻璃班级
班级“四小怪”
还有机会吗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我不是玻璃熊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