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粒状α-Fe2O3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2015-12-24武永鑫庄全超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负极充放电锂离子

武永鑫, 吴 超, 庄全超

(1.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安徽 亳州236800;2.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221116)

0 引 言

目前,锂离子电池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了诸如便携通讯工具、平板电脑、个人PC等电子产品中,并逐步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及储能等领域。但是传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于较低的理论容量(372mAh·g-1),不能满足动力电池对高比能量的要求,因此急需寻找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2000年,Tarascon研究小组[1-7]首先报道了一些过渡金属氧化物(如α-Fe2O3、Mn3O4、V2O3、Cr2O3、CoO、NiO、Cu2O)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其中,α-Fe2O3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由于较高的理论容量(1007mAh·g-1)、环境友好、来源丰富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但是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α-Fe2O3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存在2个亟待解决的问题[8-10]:(1)α-Fe2O3导电性能较差,充放电过程中电压滞后现象较为严重,使得能量效率较低;(2)α-Fe2O3本身不能提供锂离子嵌入所需的“空位”,当锂离子嵌入/脱出时α-Fe2O3体积变化较大,导致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破碎、粉化,导致其容量迅速衰减。

目前,制备特殊形貌的α-Fe2O3是改善其电化学性能的有效方法[11-15]。Wu等[11]制备了直径在300nm左右的球形α-Fe2O3,前10周循环容量能够保持在600mAh·g-1以上,经过60周循环后还能有较好的循环性能。NuLi等[12]通过水热法合成了不同形貌的α-Fe2O3,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球形α-Fe2O3有较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他们归于球形α-Fe2O3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均匀的尺寸。Liu等[13]利用水热法制备了棒形α-Fe2O3有,经过30周后容量仍然有763mAh·g-1,其电化学性能优于商品化的α-Fe2O3。Ma等[14]通过高温热分解法制备了花状α-Fe2O3,40周后可逆容量还能维持在800mAh·g-1。Chen等[15]通过水热法分别合成了管状和棒状的α-Fe2O3,管状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归结于管状这一特殊的形貌结构。本文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米粒状α-Fe2O3,运用XRD、SEM和充放电测试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重点探讨了不同形貌及结晶度对α-Fe2O3比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

1 实 验

采用水热法合成制备α-Fe2O3,方法如下:首先称取6.75g六水合氯化铁(FeCl3·6H2O)以及聚乙二醇(PEG-600)(3.75g、6.75g和7.5 g),然后在机械搅拌下分别溶于去离子水溶液。把上述混合液转移到反应釜中,在180℃下保温12H,等反应釜随炉冷却到室温,得到的沉淀物分别用去离子水和酒精溶液清洗,最后在管式炉中700℃下煅烧12H。最终得到的样品装入试样袋,分别标记为试样A、B和C。样品的XRD测试采用日本理学(Rigaku)公司生产的D/Max-3B型X射线衍射仪,测量条件为Cu靶,Kα射线,石墨单色器,管电压35KV,管电流30mA,扫描速率为3°/min,采样间隔为0.02°。样品的形貌通过日立公司生产的HITACHI-S480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观察。

充放电实验在2032扣式电池中完成,金属锂片作为对电极,负极按70%(w,下同)的α-Fe2O3,10%的炭黑,10%的石墨(99%,深圳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和10%的聚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 (PVDF-HFP)粘合剂 (Kynar HSV900,Elf-atochem,USA)组成。电解液为1 mol·L-1LiPF6-EC:DMC(1:1,体积比)(张家港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公司)。充放电测试在新威电池检测系统(深圳新威电子仪器公司)上完成,充放电电压范围是0.005~3V,充放电倍率为0.1C。

2 结果与讨论

2.1 XRD分析

图1为所制备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所合成三个样品的X射线衍射图谱均能与α-Fe2O3的标准卡片相吻合,且没有其它杂质峰的存在,说明合成的材料为纯的α-Fe2O3。由衍射图谱中可知,样品B的峰值强度较样品A和样品C的大,即样品B有较尖锐的特征衍射峰,表明所得到的样品B结晶度较高,也预示着样品B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16]。

2.2 SEM 分析

图2为合成的样品A的SEM图。可以看到,所制备的米粒状α-Fe2O3出现团聚现象,这是因为PEG-600量少,不足以在氧化铁形核阶段及随后生长过程中对其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膜”,进而使得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氧化铁自发的出现团聚现象[12]。此外,样品中米粒状α-Fe2O3的产率不高,有较多的破碎及团聚的现象,且合成的米粒状α-Fe2O3尺寸范围变化较大。

图3为样品B的SEM图,可以看到,所制备的米粒状α-Fe2O3出现轻微的团聚现象,这是因为加入的PEG-600较为适量,足以在氧化铁形核阶段及随后生长过程中对其表面形成有效的“保护膜”,有效的避免了高比表面积氧化铁之间的直接接触,进而减缓了米粒状α-Fe2O3团聚现象的发生。且米粒状α-Fe2O3的直径为200~400nm,长度为500~800nm,制得的米粒状α-Fe2O3尺寸较均匀,分散性良好,晶体结构较规则,产率较高。

图4为样品C的SEM图,可以看到所制备的米粒状α-Fe2O3出现严重的团聚现象,这可能与加入过量的PEG-600有关。因为过多的PEG-600,使得材料在煅烧的过程中颗粒表面相互“粘接”。综上所述,所制备的样品B较样品A和样品C有较好的分散性、尺寸度及产率,表明PEG-600的用量对产物的形貌和粒度有着明显的影响。在使用水热法制备α-Fe2O3时,根据需要控制PEG-600用量,可以制备出所需形貌和粒度的α-Fe2O3材料。

2.3 充放电实验结果

图5(a)是样品A在第1周、第10周、第30周和第50周的充放电曲线。可以看出,在首次放电过程中,放电曲线有两点出现不连续(跳点)现象,这可能是电池在测试过程中出现断电或是人为误操作形成的(在装电池时不小心使这个电池与其它测试电池接触等)。其首次放电平台在0.65V左右,对应于Fe2O3与锂离子发生转化反应,生成 Fe/Li2O 纳米微晶复合相[17-19]。随后充电平台在1.7V左右,对应于Fe被氧化成Fe3+。随后的放电平台和充电平台较第一周循环有所提高,表明随后的反应过程中材料的结构、反应动力学等发生变化[12]。且样品A的充放电曲线重合度较差,这也表明样品A在充放电过程中衰减较严重。从图中知,样品A第1周、第10周、第30周和第50周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011/1772mAh·g-1、1174/1197mAh·g-1、746/767mAh·g-1和500/517mAh·g-1。图5(b)为样品B在第1周、第10周、第30周和第50周的充放电曲线。在首次放电过程中,样品B的放电平台出现在0.85V左右,其充电平台为1.75V左右。样品B的首次充放电平台较样品A高,可能是于所制备的样品B有较规则的尺寸、较好的结构及产率较高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出,样品B的随后充放电曲线重合性较样品A稳定,预示着样品B有较高的可逆容量。样品B第1周、第10周、第30周和第50周充放电容量分别为1134/1847mAh·g-1、924/952mAh·g-1、785/807mAh·g-1和806/813mAh·g-1。图5(c)为样品C的充放电曲线,其首次放电平台出现在0.7V左右,充电平台出现在1.75V左右。此外,样品C的充放电曲线重合性较低,表明随后的可逆容量衰减较快。进一步得知,样品C第1周、第10周、第30周和第50周充放电容量分别为676/1162mAh·g-1、933/966mAh·g-1、330/334mAh·g-1和209/213mAh·g-1。综上所述,所制备的样品B较样品A和样品C有较好的首次充放电容量,且充放电曲线重合度最高,表明样品B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这与图1中样品B有较好的结晶度相一致。

图6(a)是样品A材料的循环性能曲线。从此图中可以看出,样品A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容量衰减比较严重,这可能与所制备样品尺寸变化较大及产率较低有关。首次库伦效率为57%,第50周后样品A充电容量较第1周相比,容量保持在49%。图6(b)是样品B材料电极的循环性能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样品B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容量衰减较平缓,这可能与所制备样品尺寸规则及产率较高有关。首次库伦效率为61%,第50周后样品B充电容量较第1周相比,容量保持率在71%。从图6(c)中得出,样品C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容量衰减比较严重,这可能与所制备样品出现严重团聚有关。首次库伦效率为58%,第50周后样品C充电容量较第1周相比,容量保持率在30%。综合上述,所制备的样品B有较好电化学性能,一方面由于样品B具纳米尺寸,使得电解液充分接触,缩短锂离子扩散路径;另一方面样品B具有较为规则的米粒状,在与锂离子反应过程中结构较为稳定[13,14,15]。

3 结 论

本文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了米粒状α-Fe2O3,并运用XRD、扫描电镜和充放电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XRD、扫描电镜测试表明,当聚乙二醇用量为6.75g时(试样B),所制备的米粒状α-Fe2O3尺寸较均匀,分散性良好。充放电测试表明,试样B有较优的电化学性能,其循环50周后,其充电容量为806mAh·g-1,容量保持率在71%。这是由于:一方面样品B具有纳米尺寸,使得电解液充分接触,缩短锂离子扩散路径;另一方面样品B结晶度较高且形貌较为规则,在与锂离子反应过程中结构较为稳定。为此,调控制备出具有不同结构形貌、尺寸大小的α-Fe2O3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1 Tarascon,J.M.;Armand,M.Issues and challenges facing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J].Nature,2001,414(6861):359-367.

2 石磊,刘洪波,何月德,等.α-Fe2O3/Fe3O4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J].功能材料,2010(1):177-180.

3 Morcrette M,Pozier P,Dupont L,Mugnier E,Sannier L,Galy J,Tarascon J M.A reversible copper extrusion-insertion electrode for rechargeable Li batteries[J].Nature Materials,2003,2(11):755-761.

4 Larcher D,Masquelier C,Bonnin D,Chabre Y,Masson V,Leriche J B,Tarascon J M.Effect of Particle Size on Lithium Intercalation intoα-Fe2O3[J].J.Eletrochem.Soc.,2003,150(1):A133-A139.

5 车如心,包跃宇,佐藤忠夫.纳米氧化铁的制备及其形貌 [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9,30:55-59.

6 Grugeon S,Laruelle S,Dupont L,Chevallier F,Taberna P L,Simon P,Gireaud L,Lascaud S,Vidal E,Yrieix B,Tarascon J M.Combining Electrochemistry and Metallurgy for New Electrode Designs in Li-Ion Batteries [J].Chem.Mater.,2005,17(20):5041-5047.

7 Taberna P L,Mitra S,Poizot P,Simon P,Tarascon J M.High rate capabilities Fe3O4-based Cu nano-architectured electrode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applications[J].Nature Materials,2006,5(7):567-573.

8 李娟,任保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α-Fe2O3的水热合成与性能研究 [J].电源技术,2010,34:881-884.

9 陈欣,张乃庆,孙克宁.锂离子电池3d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微/纳米材料 [J].化学进展,2011,23:2045-2054.

10 Li H,Wang Z X,Chen L Q,Huang X J.Research on Advanced Materials for Li-ion Batteries[J].Adv.Mater.,2009,21(45):4593-4607.

11 Wu X L,Guo Y G,Wan L J,Hu C W.α-Fe2O3Nanostructures:Inorganic Salt-Controlled Synthesis and Thei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oward Lithium Storage[J].J.Phys.Chem.C,2008,112:16824-16829.

12 NuLi Y,Zeng R,Zhang P,Guo Z P,Liu H K.Controlled synthesis ofα-Fe2O3nanostructures and their size-depend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8,184:456-461.

13 Liu H,Wang G X,Park J,Wang J Z,Liu H K,Zhang C.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α-Fe2O3nanorods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cells[J].Electrochimica Acta,2009,54:1733-1736.

14 Huang L H,Zhu D,Chen Y G,Wu C L,Sun H B,Yang H.Synthesis of monodisperseα-Fe2O3deepsubmicron sphere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ion bat-teries[J].Materials Letters,2012,74:37-39.

15 Chen L,Xu H Y,Li L,Wu F F,Yang J,Qian Y T.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thium-storage performances of hematite:Nanotubes vs.nanorods [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4,245:429-435.

16 王东,王静,王丽娜.锂离子电池铁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J].现代技术陶瓷,2013,4:22-28.

17 Xiao H,Xia Y,Zhang W K,Huang H,Gan Y P,Tao X Y.Template-free synthesis of hollowα-Fe2O3microcubes for advanced lithium-ion batteries[J].J.Mater.Chem.A,2013,1:2307-2312.

18 Fang Z B,Huang J J,He W J,Zhang X S,Wu Y P,Qing J W.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SnO2-Fe2O3hollow spheres prepared by solid acid template method [J].Electrochimica Acta,2013,109:454-460.

19 Wei D H,Liang J W,Zhu Y C,Zhu Y C,Zhang J J,Li X N,Zhang K L,Yuan Z Q,Qian Y T.Facileformation of graphene-encapsulatedα-Fe2O3nanorice as enhanced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storage[J].Electrochimica Acta,2013,114:779-784.

猜你喜欢

负极充放电锂离子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脉状负极石墨性能优于领先的商业合成石墨
快速充电降低锂离子电池性能存在其他原因
V2G模式下电动汽车充放电效率的研究
对接充电系统
锂离子电池/电容器预嵌锂技术发展分析
基于SG3525的电池充放电管理的双向DC-DC转换器设计
汽车用蓄电池充放电特性仿真与试验研究
一种平抑光伏和负荷波动的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策略
锂离子电池组不一致性及其弥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