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文化遭遇“互联网+”传统企业需要协同管理
2015-12-24IT时代周刊王咏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刘古权致远协同研究院
《IT时代周刊》特约撰稿人/王咏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刘古权(致远协同研究院)
当中国文化遭遇“互联网+”传统企业需要协同管理
《IT时代周刊》特约撰稿人/王咏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刘古权(致远协同研究院)
在这瞬息万变、高潮迭起的移动年代,企业也被剧变之风席卷到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传统的孤立式的企业管理模式
已在这飓风中颤抖得摇摇欲坠!
互联网因其极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创新性,与传统经济转型的需求不谋而合,诞生了丰富的商业模式。“互联网+”的概念,已远远大于“互联网+传统行业”。从这个视角来看,“互联网+”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对世界的改变一脉相承。“互联网+”颠覆了封闭、集权和隔离,带来了连接、融合和协同。
当中国文化遭遇“互联网+”,正像“农耕民族”遭遇“游牧民族”,刀光剑影,激烈厮杀,究竟鹿死谁手?
“互联网+”转换着人类基因
几千年来,中国的农耕文明传承不息,大一统和农耕本身带来人口繁茂和发达文明,大量的人口资源意味着能创造大量的财富。然而,农耕文明有天然的封闭性,很较接受新生事物,也很难产生新的思想和观念。
游牧民族比农耕民族拥有巨大的优势,在于文明的传播融合上。由于游牧民族笼罩在强烈的危机意识之下,遵从一种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他们发展出一套剽悍刚猛的“狼性”行为方式来应对自然的变化。凭借这些,游牧民族可以从不同的农耕文明之间学习,更加具有灵动、开放、充满活力的特征。
岁月倥偬,时光轮转。“互联网+”诞生于西方的创新意境之中,伸出坚实的触手,紧紧抓住人们的生活。地理的边界、组织的边界逐渐走向消亡。从电报、电话一直到手机的汹涌而至,通讯产业的进步推动着网络生活步步升级,让人们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通讯和“互联网+”的结合,使得人与人联系不分昼夜,而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也因此越发模糊。颠覆性的革命由此发生,并深远地改变着我们的文化和精神观念,也改变了我们商业的游戏规则。手机、电脑、“互联网+”,都是这场无边界革命的发起者,并越来越深刻地转换着我们的基因。
“互联网+”呼唤协同管理
“互联网+”带来倒金字塔的组织架构。在信息相对闭塞的时代,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广泛存在,等级森严、权责分明、组织稳定、命令统一。但是在复杂的网络化的环境中,“互联网+”将信息、知识进行了大规模关联,信息流动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很多员工比管理层更加了解外部环境,如果按照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将信息层层上报,再将决策与执行指令层层下达,竞争环境早就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所以,“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必须建设成为倒金字塔结构,知识与信息、权力与权威也必须在员工与管理层之间进行双向流动。倒金字塔管理模式要求企业高层管理者要为员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悉心听取基层员工提出的建议,做出更加及时有效的企业决策。更加注重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信任每一名员工,激活企业内部员工的动力,释放出更强大的活力,最终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实现碎片化、移动化、系统化和随时随地的管理。
“互联网+”产生无处不在的连接。连接代表了互联网+精神,可最终解决信息和用户之间的不对称性。类似滴滴打车、大众点评这样的公司在大连接时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创建以前从未有过的数量庞大的连接,让人、服务、设备都成为其中的连接点,使得整个社会的效率变得更高。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客户、员工、伙伴、供应商、经销商点对点交流变成常态,客户成为组织的中心;组织正从传统的树状结构向网状结构进化,为每一个成员提供实现自我的互联平台,组织内的每一个人的工作都能够以自身为中心来运转,同时也时刻以他人为中心来转动,组织的关系发生深刻重构。企业和组织的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他们是否能够与各种外部资源和节点进行连接、整合和协作,并创造最大的整体利益。全球范围内各种组织正在创造更多更深层的连接,从而催发巨大的网络效应,而各组织如何利用这种效应,将从根本上决定未来十年的市场竞争格局。
“互联网+”呼唤协同管理。协同管理,是把局部力量合理地排列组合,通过建立“竞争—合作—协调”的协同运行机制,把企业系统中价值链形成过程的各子系统组成一个紧密的“自组织”体系,共同实现统一的目标,产生远远大于各个子系统之和的新的时间、空间、功能结构,是系统利益最大化的最佳组合。协同成为大连接时代的终极难题,对企业的运营竞争力构成了实质性的挑战。协同必须是基于人,而不是基于产品的和基于流程的,新时代的经理人需要用智慧、胸怀与眼界来创建协同,实现融合。
“互联网+”世界的流通载体,变成了丰富而多元的信息。信息是网络世界的货币,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货币”的发行权和流通权,也就掌握了主动权。大数据的奥秘就是收集大量消费者的各种数据,将消费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完整分析,并利用这些信息开展客户的精准营销。“互联网+”最核心的本质,是把整个社会的生活和经济的权利回归了消费者。网络不断瓦解产品生产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的旧式关系,生产者就是消费者,消费者就是生产者。所有的人和企业都融入网络之中,所有的人都有了新的工作形态,所有的企业都有了自己更好的价值链。和谐不再,乱流涌现,寻找失衡状态中的短暂平衡成为常态。互联网+实际上打破了农耕文明的生态系统,建立了一个新的游牧文明主宰的生态系统。
一起拥抱“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世界的流通载体,变成了丰富而多元的信息。信息是网络世界的货币,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掌握了“货币”的发行权和流通权,也就掌握了主动权。
怀着失望和怅惘,匆匆挥别中华文明一度驻留的驿站,那种巨大的恐惧就像阴影一般笼罩下来,融化人们原本并不坚强的神经,哈姆雷特式的思考一次次重复出现: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许多曾经的成功者拥有辉煌的过去,却因位对这场变革应变不足而接连离场。网络改变规则,这些裹携着网络基因横冲直撞的新人类是幸运的,规则的颠覆与重建留出了足够的缓冲时间来建立新帝国。类似的故事在游牧民族的征战中已经一次又一次地上演。征服戈壁的漫漫风沙、高原的皑皑积雪,劲弓骏马弯刀不断用于抢掠与厮杀,不知疲倦的持续长途奔袭,强健的精神,勇猛的气魄,掠夺式的进攻,不断的争夺领地,只有胜利才能继续生存,被他人征服就意味着死亡或沦为奴隶。
几千年如流水般远逝,不胜唏嘘多于无限惊喜,让我们在喧嚣和躁动的世界里,伫立远望,凝神静听。“没有经过漫长的工业化时代,中国能直接跨越进入“互联网+”吗?”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甩掉过于细化的专业化分工的障碍,中国有着太多的后发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再也没有第二个像中国一样,把人口基数、自然资源、市场容量、成本要素、产业分工结合如此出色的庞大而统一的市场了。在这样一些领域,“互联网+”体现的价值最为突出:无论范围有多广,都能以一种灵活的方式调动分散、多样化的各种人才来进行创新;不论在哪个领域,创新网络都必须颠覆以往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改变命令与控制式的决策机制,采用各种组织创新来解决如何分配、协同和集成工作的问题。“互联网+”在原则上提供了一种普遍的渠道,来自这个世界的所有国家的信息和观念,人们能够通过它相互沟通,这种沟通可以减少相互间的无知和误解,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有利于达成共识。
这是一场多么深刻且让人猝不及防的变革!岁月是一条流淌的河,不论在哪个转角掀起波澜,都令我们震撼。有容乃大,融合为王。全球化的实质并不在于超越民族国家,而在于超越民族文化。作为创造未来新文明的必要条件,中国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世界稀有的战略资源。这一点应引起每个人的重视。“互联网+”对于未来文明究竟能够提供什么?即个体走向自由人的征兆、组织依赖群体智慧的模式和走向共生的生态文明。
在这瞬息万变、高潮迭起的移动年代,企业也被剧变之风席卷到了时代变革的风口浪尖,传统的孤立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已在这飓风中颤抖得摇摇欲坠。掌握企业命脉的你、肩负管理重任的你,是否希望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新的战场上夺取战略高地?那么,何不与你的伙伴们携起手来,一起拥抱“互联网+”的时代?
责编:张里E-mail:zhangli@ittime.com.cn美编:玲玲校对: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