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蚕品种添食NPV的抗性分析
2015-12-23黎欢吉王代钢
黎欢吉 王代钢
摘要:用5×106个/mL的NPV病毒液饲喂家蚕品种,二龄起蚕添食,调查三龄第二天发病率。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发病率差别较大,其中菁松×皓月发病率较高(平均66.67%),桂蚕一号发病率较低(平均14.44%)。SPSS方差分析表明,桂蚕一号抗性较强,除两广二号外与其他品种都存在显著差异。菁松×皓月抗性较差,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
关键词:家蚕品种;NPV;SPSS
中图分类号:S882.2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5)10-0099-03
家蚕NPV(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病毒病是目前陕西蚕业生产中,特别是夏秋季节导致农民养蚕失败、减产的最主要蚕病之一,研究家蚕对NPV的抗性机理和选育抗NPV品种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家蚕自身对NPV有一定的防御机能,品种间有抗性差异。为此,课题组从广西、浙江等地引进了几对家蚕品种,添食NPV病毒后运用SPSS进行方差分析,旨在筛选出适宜陕西夏秋季节饲养的家蚕品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蚕品种 873×874、两广二号、桂蚕一号、秋丰×白玉、华康二号、菁松×皓月,均由石泉蚕种场提供。
1.1.2病原 家蚕核型多角体(NPB),由安康学院蚕病实验室保存。
1.2方法
NPV病毒液制备:NPB原液经2000r/min离心提纯,稀释至5×106个/mL,备用。
攻毒方法:定量经口接种。
接种:试验用15cm直径培养皿,每皿30头二龄起蚕。将叶面较平整的桑叶浸渍于5×106个/mL的NPV多角体病毒溶液中,充分浸渍均匀,取出待桑叶表面水分自然蒸发晾干后,将桑叶剪成3cm×3cm方块。每皿喂食2片桑叶,12h后,换喂普通桑叶,常规饲养。三龄第二天调查发病蚕头数。每品种重复3个,共18皿。
1.3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9.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应用One-Way ANOVA对品种与发病率差异性进行方差分析,采用LSD(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进行显著性检验。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时,当其概率值大于0.05,表明为齐性方差,否则为非齐性方差。
2结果与分析
不同家蚕品种添食NPV调查结果见表1,可以看出,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菁松×皓月品种发病率最高(平均达66.67%),桂蚕一号品种发病率最低(平均是14.44%),各品种发病率由低到高依次是桂蚕一号<两广二号<华康二号<秋丰×白玉<873×874<菁松×皓月。
试验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对NPV抗性有显著差异,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表5。其中,桂蚕一号抗性最强,除两广二号外,与其他品种都存在显著差异。菁松×皓月抗性最差,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品种,与其他蚕品种都存在显著差异。
3结论
3.1本试验中,以6对不同家蚕品种为试验材料,添食NPV,调查三龄第二天发病率。供试品种间对NPV的抗性差别较大,其中菁松×皓月发病率最高(平均66.67%),桂蚕一号发病率最低(平均14.44%)。
3.2本试验仅选择了6对家蚕品种进行了NPV抗性试验,采用SPSS方差分析方法对家蚕品种进行了比较,有必要对更多的、适合当地环境的蚕品种进行选择比较,为下一步家蚕抗NPV研究打下基础。朱勇等研究了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对NPV抗性差异极显著。钱荷英等研究了家蚕对NPV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规律。结果显示,家蚕对NPV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方式受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控制,杂交一代的抗病性表现出杂种优势。家蚕选育工作者在选育过程中能选拔出具多对微效抗性基因或带有抗性主基因的、遗传稳定的杂交组合,培育出适合不同地区对NPV具有较高抗性的桑蚕品种。
3.3因不同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夏秋蚕期可以饲养抗病性较强的蚕品种;同时,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做到蚕前、蚕中、蚕后严格消毒,消灭病原;蚕期加强饲养管理,增强体质,防止蚕座感染,发现病蚕及时淘汰,减轻NPV传播危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