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金融行业重点税源的征收管理

2015-12-23韩钰陈辉王鹏

税收征纳 2015年1期
关键词:税源税务机关税收

韩钰 陈辉 王鹏

近年来,随着江汉地区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已成为全区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对涉税风险的关注与日俱增,这就给重点税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重点税源是指那些年度上缴的税收收入达到一定规模,且占本地区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较大,对本地区税收收入增减变化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企业。重点税源管理就是以重点税源企业为具体对象,通过建立税源数据库,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税收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分析、预测的一种管理方法。如今,重点税源管理已成为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如何科学、有效、专业化的管理,将对税务机关组织收入,严征细管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金融企业近三年税收基本情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当前,无论从国际视角,还是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看,金融资源聚集度高、金融体系健全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和社会繁荣的重要标志。随着近年来江汉区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已经成为全区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量和占比均逐年提高。

由下表(金额单位:亿元)数据不难看出,2011至2013年,江汉区金融业税收收入占比由30.96%上升至41.17%,金融业税收拉动全区国税收入增长,由8.51个百分点增长至14.7个百分点。

二、金融业税源管理的现状

(一)重点税源监控和管理方式与当前形势不适应

目前,税务机关对金融企业税源监控与管理主要还是沿袭“保姆式”管理模式,即采用下户了解和电话咨询的方式。这两种方式所了解到的税源信息只能是税务机关问什么,纳税人就答什么;纳税人说什么,税务机关就听什么,信息采集的科学性、规范性不强,真实性不够,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同时,金融业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税务机关不能够有效地掌握第一手企业的信息。

以本区金融企业为例,截至去年7月,江汉区167家金融企业,仅有4家总机构,二级分支出机构多达73家,非总机构23家,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征管的一大部分有税金融企业均为二级分支机构,由于相关税法尚不完善,税源流向总机构所在地的趋势不断增强,“有税源无税收或少税收”的现象屡见不鲜。纳税人不按规定或不能向税务机关及时提供涉税数据和资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纳税人报送的相关资料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总部的配合,造成上报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税务机关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和收入的预测、分析,进而影响了对重点税源的有效监管。

(二)金融企业税收管理人员财税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金融业财务人员的总体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一些集团企业,上市公司,自身都具有比较健全的内控机制,大都聘请了具有法律、会计和税务注册资格的高级人才,财务制度规范,税收筹划水平高,具有较高的维权意识。而税收管理员的财税综合素质相对薄弱,虽然在源泉管控上已基本做到了税务登记、催报催缴、税收常规预测分析等方面的管理,但在深入了解金融企业收入来源,成本管控,掌握纳税人财务核算、税收风险等方面的情况,只能是心存关注、实缺监控,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重点税源严征细管。

另外,对重点税源征管的评价考核体系也不还不尽完善,导致了管理员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只求过得去,不求高质量,对企业上报的数据中,不能及时有效发现其深层次存在的问题,缺乏创新和开拓进取精神,因此造成对重点税源企业监控力度不强,管理水平不高。

所属年度银行业(所得税)证券业(所得税)保险业(所得税)其它金融业(所得税)所得税合计增值税合计江汉区税收金融业占比江汉区同比税收增长率金融业对全区收入增收贡献率金融业拉动全区国税收入增长百分点2011 2012 2013 9.01 13.31 16.19 2.74 1.17 1.3 0.45 0.3 0.59 0.35 1.98 5.54 12.55 16.76 23.62 0.06 0.02 0.11 40.7 46.3 57.4 30.96%36.19%41.17%15.58%13.72%24%54.60%76.70%61.26%8.51 10.52 14.7

(三)对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认识还存在一定误区

重点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源管理与专业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以获得更高的征管效率,它要求税企双方真正做到以税法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

然而,税企之间的征纳矛盾,决定了双方对纳税遵从、风险管理的认识存在差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思想在税企认知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让企业积极主动敞开心扉,如实告知自身的经营特点,管理模式,财务风险等并非易事;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培养,一方面,需要企业充分信任,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另一方面,也需要税务机关转变管理职能,多从专业化服务角度看问题,与企业一道发现和防范风险。

(四)金融企业税源管理与税政、评估、决策等部门衔接不紧,配合不够

目前,税务机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运行效率较低。从内部来看,税政、管理、评估部门、机关科室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在强化税源管理方面还存在工作脱节,协调配合不畅,没有形成各部门合理配置资源、协调一致的良性税源管理机制。金融企业管理员一方面要应付税收任务、日常考核、风控异常数据;一方面要应对企业不断增加的复杂涉税项目;此外,还要向多个部门提供数据、分析材料;在金融企业后续管理等工作中,对相关政策的理解出现争议,但部门之间又缺乏有效沟通。

三、加强金融企业税源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推行金融企业“行业纵深管理”团队和服务策略

1.以辖区内金融企业作为管理和服务对象,组建包括分管局长、税政员、管理员和评估员等在内的金融企业行业纵深管理团队,制定深层次税源专业化管理与个性化服务的团队管税方案。

2.建立税企深层次沟通机制。制定计划,局领导带队,税政、税源等多部门参与,定期走访重点金融企业,深入了解企业战略规划、发展诉求,与企业高层建立良好互信的沟通平台。

3.有效实施团队监控。通过团队案头分析、实地核查,详细摸清金融企业的公司架构、财务体系和经营情况,采集金融企业所有权结构、资产运作方式、投融资活动等重要信息,结合税务系统行业风控平台,对金融企业关键风险点和潜在涉税问题实施分析监控,增强税源管理和评估选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实施团队典型评估管理。在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投资担保等每个行业中,选择一到两家典型企业,通过团队约谈、团队审核和重大事项集体审议,逐渐梳理出各行业的金融企业共性的风险点,对不规范的涉税行为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通过对行业内典型企业的评估归纳,有步骤,分批次的对相关行业的金融企业进行评估、总结、再评估,形成以评促管,评管结合的管理模式,最终能形成关于金融企业行业评管手册。

5.开展精细化团队服务。辅导金融企业开展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在后续事项管理,优惠事项审批等重大涉税问题上建议企业引入优质中介机构,实施定期税务审计制和重大事项报备制,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税务风险内控管理机制;定期组织相关金融企业税企、企企交流会、见面会,实施个性化的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工作,引导企业正确享受各项税收优惠,及时了解实时税收政策变化,以利于促进金融企业纳税遵从度的提升。

(二)创新金融企业专业化管理模式

创新金融企业专业化管理模式、方式手段,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专业管理和个性化服务为主、日常事务管理为辅的监控管理和服务模式。

1.提升专业信息采集能力。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和企业申报表及财务报表,了解金融企业的注册资本、投资方情况、总分支机构设置(尤其是三项因素的组成,变动情况)、企业章程及近几年股权变更情况、股息红利近几年分配情况、对外支付代扣代缴非居民企业所得税、关联交易、转让定价等,建立包括资产报损、税收优惠、亏损弥补、税前扣除、收入分析等多个项目在内的一户一档的金融企业的管理台账。

2.加大专业化申报审核力度。将金融企业税收纳入重点税源管理台账,实行专人管理,例征期内,及时组织管理员对金融企业的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数据是否计算准确等进行严格审核,并对报表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确保纳税申报、税款入库准确无误。

3.提高专业化税源监控水平。对金融业纳税人按行业、税额大小、纳税人类型等指标进行科学分类,定期对金融企业开展行业税收分析、点评,尤其要在二级分支机构的收入预测上多下工夫,对金融企业经营方式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监控,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完善税收管理措施,牢牢掌握税源的变动情况。

4.突出专业个性化服务。通过税企座谈、专题辅导、建立金融企业QQ群,运用微信等APP软件即时沟通,加强税源管理部门与金融企业的互动交流,利用多种渠道做好税法宣传、纳税辅导、账务调整、纳税申报、税款入库、税收分析等各项工作,确保企业用活、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

(三)培养金融行业财税骨干

金融企业通常是跨地区经营、分支机构众多、其经营业务复杂、信息化程度很高,对税收管理人员素质和专业化要求较高。作为基层税源管理部门,不但要抓好可持续发展的队伍建设,更要加大金融岗位技能的培训力度,强化税收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

1.合理配置干部队伍资源,科学调整工作岗位。将那些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税务管理员安排到金融企业税源管理岗位,及时充实金融组团队管理员队伍,优先保证金融企业税源管理的需要。

2.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落实奖惩激励机制。明确金融企业税源管理责任划分,努力做到执法活动有记录、执法过程可监控、工作结果可核查、工作绩效能考核,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3.加大对金融企业税收管理员的培训力度。针对金融行业和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税务人员学习金融企业的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重点了解企业会计科目设置,会计核算流程等。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金融组团队管理员到行业典型企业实习、实践,全方位地了解金融企业日常财务运作模式,熟悉企业财务软件的操作,提高财务软件查询和分析的能力。

(四)逐步完善金融企业税源监控长效机制

金融企业随着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经常会对公司的业务创新,区域设置进行调整,税源管理部门如果不能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往往会对税源管控,收入预测造成较大影响。要真正落实好重点税源监控管理制度,注重事前、事中的动态管理,提升监管效能。

一是应定期、不定期地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问题、税收收入变化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例如,在去年的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某家企业租赁场所即将到期,企业一时在本辖区内又无法找到较理想的办公场所,管理员及时向领导汇报相关情况,主动与租赁方进行沟通,促成了双方的谅解,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既巩固了税源,又增进了征纳双方的感情。

二是有效监控金融企业经营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和预测。对于入库税款较大、财务状况变动异常的企业,税务人员应及时了解市场行情、行业指标等动态情况,结合企业异动指标进行分析、预测税源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并进行持续有效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掌握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和税源潜力。

三是加快建立综合信息平台,采集和利用好金融企业的外部数据。尤其是对一些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半年报、年报数据、重大事项披露等相关信息予以关注和收集,建立健全相关信息交流传递制度,确保各项征管信息采集完整、真实、准确有效。从而强化税收分析预测,着力实现对金融企业的动态监控。

猜你喜欢

税源税务机关税收
涵养税源
信息化背景下税务机关获取自然人涉税信息范围的边界
关于如何规范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相关思考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税务机关舆论引导的策略
税收伴我成长
税源专业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建立税源分析指标体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