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蕈样肉芽肿一例
2015-12-23路雪艳张春雷
韩 玉,关 欣,路雪艳,张 倩,张春雷
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是原发性皮肤T 细胞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低度恶性,在病程早期可有红斑、丘疹、苔藓化、皮肤异色等多种皮肤损害,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及漏诊。近年来出现的多种辅助检查手段如免疫组化、基因重排、流式细胞术、皮肤镜等成为提高MF 早期诊断率的有效工具。我科联合应用多种辅助检查手段,诊断病程仅6个月的早期蕈样肉芽肿1 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患者,男,62 岁。主因反复全身红斑、斑块6 个月,于2013 年12 月23 日就诊。患者6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上臂、双腹股沟出现少量散在淡红色斑片,绿豆至甲盖大小,无自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为“湿疹”,予糖皮质激素乳膏外用后逐渐消退。5 个月前患者左腋窝出现大片淡红色条带状浸润性薄斑块,继而右上臂、腹股沟处皮损再发,与前次性质类似,未诊治。1 个月前患者皮损逐渐增多,累及耳后、躯干、四肢,为散发略高于皮面的淡红色斑块,部分皮损有鳞屑和皱纹,在当地医院取左腋窝皮损活检,送北京友谊医院及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会诊,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分别提示为“(左腋窝)以B 淋巴细胞为主的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及“皮肤组织表现为T/B 淋巴细胞混合性增生。增生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小细胞为CD3、CD4 阳性,散在体积较大的细胞CD20 阳性,且增生活跃,无克隆性增生的提示,需要动态观察”。门诊以“皮肤淋巴瘤?”收入院。既往患糖尿病史12 年,规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稳定。吸烟及饮酒史20 余年,每周平均吸烟20 支,饮酒50 g/d。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腹检查未见异常,右侧腹股沟可触及一直径约3 cm 增大淋巴结,质硬、无粘连、活动度可、压痛。皮肤科情况:右侧耳后、枕部、躯干、四肢散在淡红色、黄红色扁平斑块,轻微浸润,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楚,直径约1 ~2.5 cm,部分皮损上有白色糠状鳞屑和皱纹(图1)。左腋窝可见13 cm×5 cm 大小条带状淡红色浸润性斑块。皮损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4%~5%。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右上臂):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下多个灶性异形淋巴细胞浸润,表皮内见Pautrier微脓肿形成。异形淋巴细胞体积中等偏大,胞质少,核大、扭曲折叠,在真皮浅层弥漫性增生浸润,穿插于胶原之间,细胞变形明显,部分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图2)。免疫组化染色示:CD2 (+),CD3(+),CXCL13(+),CD4(+) ,CD5(+),Ki-67(+,约30%),CD8 (+/-),CD7 (-),CD20 (-),CD56 (-),CD10 (-),CD30 (-)(图3)。右侧腹股沟增大淋巴结活检结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未见肿瘤细胞。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血沉,肝肾功能,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血IgE正常,涂片未见Sezery 细胞,未见明显异形淋巴细胞。T/B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CD3+64.4%,CD3+CD4+48.5%,CD3+CD8+14.1%,CD3-CD19+17.1%。 血清乳酸脱氢酶正常、β2 微球蛋白2.44 mg/L(正常值0.8 ~2.4 mg/L)。胸部X 线片,肝、胆、胰、脾、肾超声,心电图均无异常。浅表淋巴结超声示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稍大。活检组织T 淋巴细胞受体基因重排(+)。诊断:蕈样肉芽肿(红斑期至斑块期);TNM 肿瘤分期:ⅡA 期(T1N0M0B0)。治疗:α 干扰素-2b(300 万IU,隔日1 次)肌内注射,外用卤米松乳膏、0.1%维A 酸软膏,治疗2 周后患者斑块逐渐变平,浸润感减轻,颜色变淡,部分消退。现定期门诊复诊中。
图1 蕈样肉芽肿患者腹部皮损
图2 蕈样肉芽肿患者皮损组织病理(HE染色)
图3 蕈样肉芽肿患者皮损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400)
讨论
MF 的临床进展常呈慢性进行性,可分为红斑期、斑块期及肿瘤期,其病因及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等相关[1]。在病程早期皮损多形性,与多种良性皮肤病类似,在确诊之前往往需要经历多次、多点皮肤活检。MF 皮损的皮肤组织病理表现在不同时期亦不同,早期发现淋巴细胞“亲表皮现象”,则高度提示MF 可能,侵入表皮的单一核细胞聚集形成“Pautrier 微脓肿”是诊断MF 的有力证据。
MF 的早期精确诊断对于疾病分级、预后分层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提高MF 的早期诊断率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出现的多种诊断方法,如免疫组化、基因重排、流式细胞术、皮肤镜等成为辅助诊断的有力工具。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出多种细胞表面抗原的异常表达或缺失,目前临床使用已非常广泛。通常认为MF 的浸润细胞表达CD3、CD4、CD5 及CD45RO,而CD8 为阴性[2]。CD7 表达缺失是MF 的一个常见特征,出现较早但并非是特异性的,而CD2、CD5、CD7 等至少一种抗原的消失对早期MF 的诊断较为重要[3]。T淋巴细胞受体 (TCR) 基因重排分析在淋巴瘤的诊断和临床分级中逐渐受到重视,由于γ 基因的改变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多数MF 患者可检出TCR-γ 基因呈单克隆性重排,有利于MF 的早期诊断[4]。目前诊断主要依据2005 年国际皮肤淋巴瘤协会(ISCL)公布的基于临床、病理和多种方法学的早期MF 诊断评分标准[5](表1)。
表1 早期MF 评分诊断标准
我们应用该标准对本例患者进行了评价。本例患者有发生在非曝光部位的、形态及大小不一致的进行性加重的斑片及薄斑块;组织病理上出现表皮下多个灶性异形淋巴细胞浸润,表皮内见Pautrier 微脓肿形成;克隆性TCR 基因重排阳性;表皮浸润T 细胞表面抗原CD7 缺失,ISCL 诊断标准评分为6 分,满足诊断MF 条件。患者右侧腹股沟区有增大淋巴结,经活检及免疫组化染色提示为反应性,未见肿瘤细胞。余淋巴结及脏器、血液系统未受累。临床分期为ⅡA期(T1N0M0B0)。本例患者从发病到确诊仅6 个月,两次活检间隔时间约为1 个月,分别在病程的第4 个月和第5 个月,组织病理表现呈现出动态变化,提示多次、多点活检形成的连续观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对于早期MF,目前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方法。临床根据病情及医院自身条件将多种方法联合运用有助于提高MF 的早期确诊率。
[1] 赵辨.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662.
[2] Willemze R, Jaffe ES, Burg G, et al. WHO-EORTC classifi cation for cutaneous Lymphomas [J]. Blood, 2005, 105(10):3768-3785.
[3] Furmanczyk PS, Wolgamot GM, Kussick SJ, et al. Diagnosis of mycosis fungoides with different algorithmic approaches [J]. J Cutan Pathol, 2010, 37(1):8-14.
[4] Ponti R, Fierro MT, Quaglino P, et al. TCRgamma -chain gene rearrangement by PCR-based GeneScan: diagnostic accuracy improvement and clonal heterogeneity analysis in multiple cutaneous T-cell lymphoma samples [J]. J Invest Dermatol, 2008, 128(4):1030-1038.
[5] Pimpinelli N, Olsen EA, Santucci M, et al. Defi ning early mycosis fungoides [J]. J Am Acad Dermatol, 2005, 53(6):1053-1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