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警“上线”网络世界更清朗
2015-12-23沈怡雯
文 沈怡雯
网警“上线”网络世界更清朗
文 沈怡雯
2015年6月1日起,首批50个省市公安机关统一标识为“网警巡查执法”的微博、微信和百度贴吧账号将集中上线,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一起,共同构筑和谐、文明、清朗的网络空间。这标志着网警从幕后走向前台,成为维护网上秩序的公开执法力量。这是互联网上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据介绍,此次公安部部署的网警公开巡查执法机制,将在全国公安机关普遍推开,在全网运行并常态化运作。
如同有公民就有警察一样,在网络世界,有网民,自然就有网警。正如相关部门所言,“虽然网警执法账号这次是公开设立,但我国网络安全保卫部门已设立十七八年,现在只是工作的延续。”
提升网上“见警率”有助廓清网络空间
新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升网上“见警率”,同样有助于廓清网络空间,提高网络社会的公共安全感。
当前,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新兴媒体异军突起,网络舆论场众声喧哗,公众的“网络活动空间”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拓展。这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滋生了网络诈骗、赌博、涉毒涉枪、诽谤、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活动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与挑战。
网警高调亮相中国互联网,离不开以下几个客观背景:
一则,21年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也在深层次上重构着新型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互联网+”的语境下,规范管理是大势所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共识,亟待化为互联网执法的现实。
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违法犯罪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建立网警常态化公开巡查执法机制,既是适应新形势下清理网上违法犯罪信息、依法查处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清理整治与打击防范并重、源头治理与系统治理结合的必然选择。同时,由此产生的震慑、警示与制止效应等,也将有利于减少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发生的频次,以及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
务求实效,尚需以严格的执行为“盾”。作为一项创新之举,公安部针对公开巡查执法机制,专门制定下发了相应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这也需要各地严加落实、严格执法、敢于“亮剑”,充分发挥巡查执法的作用,避免“新机制”沦为“空架子”。
二则,近年来,公安机关始终保持对互联网违法犯罪的严打态势,先后组织开展了打击“网络黑市”“净网灭枪”“集中整治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行动,有效地净化了网络环境,维护了社会秩序。仅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经清理了75.8万余条网上违法信息,查办网络各类违法犯罪案件7万多起。网警高调亮相,有利于对网络犯罪形成强大威慑力。此外,从网民吁求来看,面对传统犯罪不断向互联网渗透的严峻现实,群众也希望建立网警常态化公开巡查执法机制,进一步提高网上“见警率”——以形成“有困难、找网警”的网络新秩序。
净化网络、营造清朗空间,亦需要在强化公开巡查执法的同时,做到官民并举、多方协力。广大网民不仅应主动与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划清界限,发现渗透于网络之中的违法行为线索时也应及时举报,以便公安机关尽早介入。唯有全社会携手共建、共同维护,才能更好地构筑清朗、和谐的网络空间。
网警公开巡查,什么人会不高兴
网警已经存在十几年,北京市的网上警察多达近千,但他们一直在“潜水”工作。如今他们的网上巡查公开化,网上的“见警率”必随之大升,这将为网上秩序的面貌增添一个关键元素。
这一变化定将受到大多数网上公众的欢迎。警察力量的公开存在对犯罪势力是一种震慑,也是人们安全感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一直有少数人把互联网当成“法外之地”,或者相信网上犯罪所面临的风险要比现实社会里低很多,网警公开巡查会让有犯罪动机的人多一分冷静。
过去一些人在网上受到侵犯时,会比在现实社会里有此遭遇时的应对态度更加消极,更容易放弃维权的努力。因为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找警察,也不知道警察是否会受理他们的投诉。现在他们只要打开“网警巡查执法”的公号,就形同走进公安机关的接待大厅。
当然,警察的身影常见了,难免有人会担心网络生活能不能那么“任性”了。这样的担心,显然有些多余。从“网警巡查执法”的内容来看,旨在“发现网络各种违法犯罪信息和有害信息”“依法震慑制止网络违法犯罪和网上不良言行”“发布典型网络犯罪案例和警示防范信息”“接受网民举报网上违法犯罪线索,开展网上法制宣传教育”等层面。对于守法网民来说,并不妨碍其在互联网世界愉快玩耍。对于游走在法律边缘或明目张胆地网络违法行为的人来说,巡查机制如同身边频繁呼啸而过的警车,提心吊胆的日子就要到了,也是到了掂量“成本收益”的时刻了!
网上最常见的犯罪是各种诈骗、盗取信息、侵犯名誉权等等。一些现实社会的作案人和犯罪团伙也会在网上留下蛛丝马迹。随着互联网与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全面融合,网上秩序和安全已是中国社会治安重要且活跃的部分,网警成为公安机关的特殊前哨力量。
然而上述消息公布后,有少数人在第一时间提出“网上言论自由”可能受到损害的质疑,这显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看事物的出发点。
社会秩序都是系统性的,公安机关对社会的全面安全负有责任。绝大多数人看到警察都有一种安全感,只有极少数人在这种时候产生的是不安全感。个别网络活跃人士如果因为网警公开巡查而感觉到“不自由”,或者额外的“风险”,那么他们就有必要对自身言行和一些习以为常的认识做认真反思了。
网警无义务和职责对网上任何不触犯法律的言论做道德或政治上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追究发言者。网警只管违法,特别是严重违法的言论。对什么样的言论是违法的,普通人是能辨认出大致轮廓的。这当中有些模糊的边界,网警的公开存在会有助于厘清它们,有助于越界者迷途知返。
言论自由的边界在现实社会中就有争议,对解决这些争议的方式,少数人反对,但大多数人对它的形成、巩固给予了实际配合和支持。互联网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终取决于中国大多数人的认识和态度。
在现实社会里,警察机关进入一个地区几乎无一例外会被看成是该地区法治与文明的标志。这是现代世界的普遍经验。网警制度也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确立。中国互联网不应成为一个例外区,少数网上舆论活跃人士不应让自己成为例外群体。我们都应为中国网警的公开巡查点赞,并让自己成为这一制度的受益者,而不做它的对立面。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全国首批50个网警巡查执法账号上线,更多执法创见仍会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亮相互联网。有一点是肯定的: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图景中,构筑和谐、文明、清朗的网络空间,法律的网越密,公民权益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