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LAC3D在某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2015-12-23刘金孟

科技视界 2015年32期
关键词:滑带滑面滑体

刘金孟 李 晰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2.云南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041)

在自然地质环境中,岩土体表现出非均质、非连续和各向异性特点,其力学响应是动态而复杂的。滑坡是常见地质灾害,在岩土领域滑体稳定系数多是通过极限平衡分析法来求解,但这不能解决滑坡的应力-应变问题[1]。而数值模拟技术的优势在于材料破坏机理的分析与预测[2],因而采用数值方法来解决岩土工程问题是必要的。在抗滑工程前需要准确判定滑坡受力与变形情况,为防治设计提供可视的、定量的参考。本文利用数值方法对某高边坡滑坡进行模拟评价,对其变形破坏作出有规律的认识,以期对滑坡体的处理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参考。

1 滑坡概况

灾害点位于滇东北地区大关县甘海村云台山左岸斜坡地带,属关河构造侵蚀溶蚀峡谷地貌。在水麻高速公路滴水岩特大桥(K127+550~K128+300)段西侧陡崖上部,河流切割强烈,两侧山体切割成峡谷,地形起伏大,地形坡度中下部大于60°,局部呈悬崖状。该区位于寿山煤矿矿区范围,周边交通较为便利。自2007年来该段发生多次小规模滑塌,煤矿暂停开采。

勘察区域(见图1)位于关河西侧,构造较简单,地层走向195°~220°,倾角8°~15°。滑体横宽约750m,纵长50~100m,均厚18.0m,方量约1.08×106m3。斜坡地带表层分布耕填土和第四系坡积堆积体(含砾黏土),厚度较大。滑带为炭质黏土,有较大易滑性。坡脚陡崖可见基岩出露,为中风化二叠系石灰岩。

图1 地形地貌

2 有限差分模型

2.1 基本条件

(1)通过剩余下滑力计算选择最危险的2-2’剖面,并在AutoCAD中合理概化,以滑带为主控要素建立模型。滑体为含砾黏土(不考虑其抗拉强度),滑带为炭质黏土,滑床为含炭质石灰岩。

(2)重点分析滑坡在重力下的变形破坏模式。实体单元建模,岩土体本构模型采用Mohr-Coulomb塑性模型。使用FLAC3D内置的关联流动法则[3]求解滑坡稳定系数。

2.2 模型建立

把概化剖面导入SketchUp绘制三维模型,分块获取所有坐标点数据。边界范围按文献[4]的建议设置。在FLAC3D中选择六面体网格和楔形网格进行离散化,结合坐标数据编制成建模命令流并分组为mass(滑体)和rock(滑床),用attach face检查网格连接是否正确。滑带设置接触面模拟,采用切割模型法建立。建模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建模过程及网格划分

模型底部施加三向约束,左右两侧y向约束,后侧x向约束。由于陡崖前端临空,x向前侧和山顶面均为自由面。

2.3 结合勘察报告和室内外试验数据,工程类比综合确定计算模型参数,见表1。

表1 物理力学参数表

3 结果分析

3.1 应力特征

由图3可知,最小主应力值范围为-1.76MPa~0.023 MPa,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大。在滑面可明显看出应力不连续现象,在滑面起伏转折处出现应力集中。符合滑面受力形式,也说明炭质黏土层作为滑动面的正确性。

经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滑坡稳定性系数为1.09,而按照《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129-2006)计算天然工况的稳定性系数为1.12。说明滑坡模型符合实际,且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

图3 最小主应力云图

3.2 变形特征

通过设置放大系数得到变形后的x向位移云图。从图4中可见位移值很大(供参考),上部黏土沿滑面x向水平整体剪出。滑体前端剪出速度最大,滑体中后部有明显分带现象。符合在自重应力下滑坡整体受剪、后缘受拉的滑动机理。

图4 xdis位移云图

在该区域布置了3个基准点和17个变形监测点,从6月初开始每十日一测至今,坡体前端的水平位移累计达130mm(J9),其它部位次之,而坡体中上部的地面沉降位移最大达42.5mm(J10)。从监测数据来看,与模型结果有较好相对性。

3.3 成因分析

根据实地踏勘调查结合揭露地层结构和室内试验综合分析,影响该斜坡区产生滑坡的因素主要有:陡峻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降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结合现场实地踏勘和前期的调查报告、勘察方案,以及斜坡上部出现地面裂缝和其它开裂变形等迹象,判定该滑坡为大型中层推移+牵引式松散堆积体滑坡。土岩界面形成的软弱带易造成坡体失稳,此滑动机制与前述分析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

4 结语

(1)根据现场踏勘与勘察资料选取剖面概化,通过SketchUp和FLAC3D建立三维实体模型,计算得到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应力分布与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际情况有相一致,具较高可靠性。

(2)云台山滑坡灾害主要为自然环境与人类工程活动共同引发,在降雨情况下更易失稳。滑体前侧是河流与交通要道,一旦滑动也威胁到沿线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引起足够重视。建议尽快进行抗滑工程设置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1]许容,张发明,张加家,等.FLAC3D在某古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4):66~69.

[2]陈育民,徐鼎平.FLAC/FLAC3D基础与工程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欧湘萍,白楷,朱云升,等.基于FLAC3D的强度折减法边坡稳定性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31(9):31-32.

[4]张鲁渝,郑颖人,赵尚毅,时卫民.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计算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精度研究[J].水利学报,2003,34(1):0021~0027.

猜你喜欢

滑带滑面滑体
黄土-三趾马红土滑坡滑带土的长期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卸荷状态下的直剪蠕变特性研究
基于环剪试验的四方碑滑坡滑带土残余强度空间差异性和稳定性分析
基于滑面正应力修正的锚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含软弱土层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全局滑面自动搜索技术
考虑剩余剪应力的滑带土强度再生试验
基于矢量和法的三维边坡滑面搜索研究
滑坡碎屑流颗粒分选效应的数值模拟
立式旋压机纵向进给机构液压配重设计
万梁高速某滑坡降雨入渗稳定性及处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