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设计的美学分析
2015-12-23杨海源
孙 莹 杨海源
戏曲舞台设计的美学分析
孙 莹 杨海源
中国的戏曲艺术传承着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在上千年的发展变迁中,不仅唱功和演绎得到了完善,其舞台设计也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使整个戏曲更加完美,给人们带来独特的美学享受。笔者在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验,对戏曲舞台设计的美学进行深入地分析,具体详述了戏曲舞台设计中的灯光美、戏曲舞台设计中的背景美及戏曲舞台设计中的意象美,以期为观众完美呈现戏曲艺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物质文化生活的越来越丰富,对戏曲等艺术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观众不再仅仅满足于戏曲演员的唱功功底与动作协调,对舞台灯光、背景、意境等设计的视听效果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下面笔者将就戏曲舞台设计中的灯光美、戏曲舞台设计中的背景美及戏曲舞台设计中的意象美分别进行详细地阐述。
戏曲舞台设计中的灯光美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灯光技术被更好地运用于戏曲舞台设计之中。在赋予戏曲灵性和创新的同时,使得戏曲艺术打破了传统的模式,给观众呈现出富有变化的现代艺术元素。具体来说,在著名戏曲《牡丹亭》的演绎中,舞台灯光设计师根据剧情的不同,不仅采用了璀璨夺目的炫丽灯光,更很好地融合了不同光源的艺术特点使之与剧情、人物相协调,真实、生动地诠释出剧中人物的特点。另外,舞台灯光在戏曲场次的变换和衔接上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即通过灯光由强到弱的转换使得场次更替更自然。有时候根据戏曲的需要设计师会采用无灯光这种方式,以更好地通过灯光引导观众的实现变换;或者综合运用舞台的主、侧灯光和背景灯光,并通过变换灯光的明暗与分散、集聚来为观众呈现出完美、玲珑玉润的效果,将戏曲的情节烘托得更加生动、感人。这种舞台灯光的处理方式在戏曲“离魂”中得到了很好地演绎。主人公杜丽娘身患疾病卧床时,舞台灯光主要采用比较昏暗的虚光来配合杜丽娘重病缠身、行动不便的凄惨情境。再如,戏曲《程婴救孤》中,更多地采用了现代化的灯光技术使得舞台效果与剧情完美结合。尤其是“托孤”这段,通过侧光、顶光、白光、照明灯光等的配合,在烘托出舞台空间立体效果的同时,很好地渲染了剧情效果与氛围,并使得场次的变换过渡更加自然、流畅。
戏曲舞台设计中的背景美
戏曲演绎由于受到舞台空间的限制,要结合戏曲情节需要实现场次的变换时,舞台背景的变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单一大幕背景的舞台设计已经不再盛行。还是以著名的《牡丹亭》戏曲为例,传统的舞台设计多采用园林布局的实景图画作为大幕背景;而现代版的舞台设计背景会再布景的基础上配合灯光营造出五彩缤纷的闹春实景。再如《拾画》这部戏曲中,舞台背景采用了山水画作为幕布。幕中的夕阳、残桥、流水、落叶极具渲染力,起到了烘托剧情的作用,给观众呈现出更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最后再以《董生与李氏》这部大家耳熟能详的戏曲来具体说明戏曲舞台设计中的背景美。在该剧中,设计师把背景设计为闽南式民居,即在背景的最中间设计为南方小镇的典型景观——拱桥,左侧民居的长窗前有一副梅图,利用明暗交错的灯光实现场景从客厅到书房等等的自然切换,并区分开近景与远景,可以说达到了美轮美奂,使观众置身其中的效果。
戏曲舞台设计中的意象美
所谓“意象美”就是一种感觉,一种抽象美,不像上文所说的“灯光美”或者“背景美”那么具体。戏曲舞台设计所要给观众呈现出的不仅仅是现代化令人眼花缭乱的灯光变换,也不仅仅是生动、活泼的逼真背景,而是综合了表演、唱功、肢体语言、舞台灯光、背景等等众多元素一起所带给观众的意象美,使得观众在这样的空间氛围下,在感知主人公生活、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内心的充实。毫不夸大地说,一部好的戏曲所能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一场演出,一个故事,一些运用了现代灯光技术所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而是能带给人们些许感触与共鸣,唤起人们内心某种情愫和波动的,可能使人感觉悲伤,也可能使人感觉兴奋,还可能使人感觉安静幸福。总之,就是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元素让观众随着戏曲中人物的心情起伏而波动变化。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戏曲舞台设计与灯光、背景完美融合,使得戏曲与舞台布局、舞台灯光、舞台服装等设计相得益彰,在突出戏曲意境美的同时,更彰显出戏曲的深刻内涵与精华,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盛宴,彰显出戏曲文化的感染力。
1. 洪利标.浅谈戏剧舞台布景中的审美内涵[J],戏剧文学,2013.9.
2. 胡佐.艺术设计学科·实验创新专栏(三) 基于写意美学原则下的形式创造——戏曲舞台设计的构建[J],戏剧艺术,2012.6.
3. 刘明生.戏曲舞美设计的美学原则[J],戏剧之家,2015.3.
孙 莹: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讲师
杨海源:天津师范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