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生态滨水景观分析
2015-12-23王铁军
刘 丹 王铁军
寒地生态滨水景观分析
刘 丹 王铁军
当今我国以东三省为主要表现地的寒地滨水景观研究已经备受瞩目,从实际情况看,那些支流尽管在寒地城乡生态系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其位置、功能、名气、自然风光等方面存在不足,在城市规划系统中的待遇是有差距的。如何更好地被利用,不仅仅是景观需求,更是现代设计者的生态任务。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学会理智地顺从自然的流变,但是对于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做到这一点需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会遇到一些阻力。另外,有关河道管理的法规对行洪区域的高秆植物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在植物配置方面只能点缀高大乔木,也不能成片密植灌木。
生态景观园林是一个城市的肺,寒地区域更需要这个健康的器官。一个城市中的每一块土地都是城市的有机体,对于一条河流来说,由于其穿越城市的特性,当其定位从防护绿地转向生态防护、休闲、商业于一体的绿色廊道时,问题便随之而来:1、以实际功能为前提,注重性质定位。2、寒地滨水景观与滨水新城的结合力。3、采用生态保护为前提的因地制宜法。4、寒地区域文化对景观规划的主导力。在寒地区域重视滨水景观规划,营造生态化现代都市是人与自然良性循环系统过程,有专家认为生态城市应该是在城市及其周围地域空间内,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高度和谐,人工建筑、基础设施和自然景观完美的统一。在系统内生产生活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良性循环,各种废弃物被严格控制在环境允许的承载力以内,不对“生态平衡的人工环境”和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人们生活在一个舒适、清洁和宁静的环境里。滨河带状绿地还会有其他不同的类型,本文只是依据生态第一性原则与亲水性原则,是对其中一类规划项目的分析阐述。
[1]唐学山,李雄,曹礼昆编著.园林设计[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38.
[2]姚亦锋.环境审美规划的历史延续[J].城市规划,2002.
[3]俞孔坚.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学体系[M].建筑学报.1998(2):58-62.
[4]胥建国.精神.观念.设计[M].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论集,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6.594.
刘 丹:东北师范大学在读博士,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副教授
王铁军: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