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倒翁式胸腔闭式引流瓶的研制
2015-12-22徐恩五李俊璞乔贵宾
徐恩五,李俊璞,曾 茜,乔贵宾
一种不倒翁式胸腔闭式引流瓶的研制
徐恩五,李俊璞,曾 茜,乔贵宾
0 引言
气胸或血胸是胸部外伤中常见的并发症,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研究显示,只有不到10%的胸部钝性伤和15%~30%的胸部穿透伤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大部分气胸或血胸可以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来使肺部膨胀或引流血液[1]。目前的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改进多从引流效果、负压调节等角度去考虑,很少涉及胸腔引流瓶安置的稳定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战争等突发情况下,可能存在因人手不足导致胸腔闭式引流瓶管理不到位;即使是临床工作中也有因患者翻身、坐起、入睡、转科、转院或其他外部原因导致引流瓶碰倒或碰碎的现象,容易造成开放性气胸或胸腔感染,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2]。本装置从胸腔引流瓶的构造入手,对其做一个简单的改进,使之更便于护理,有利于在突发状况下保证其安全性。
1 装置设计
1.1 设计理念
此装置既可应用于常规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尤为适用于需搬动、转运的患者,可以防止因操作不慎导致引流瓶翻倒;又可应用于战争、地震等突发情况,可弥补因人手不足导致引流瓶管理不善的情况。
1.2 结构组成
该装置主要由本体和配重体等组成(如图1所示)。
本体包括瓶身和底盘,瓶身内设有水封管,水封管连接瓶身外部的引流管,水封管上设有单向阀,防止废液倒流。瓶身上端设有把手,在不适合直立放置时,也可以挂在床上。瓶身的下端面固接有底盘,底盘与瓶身可以用胶粘结,也可以使用卡扣连接,只要保证二者固定在一起即可。配重体与底盘栓连接,方便了配重体的重复使用。
图1 不倒翁式的引流瓶构造
配重体连接在本体下端,由外壳和配重块组成。外壳为具有塑料或金属材料薄壁的中空结构,配重块安装在外壳的空腔内,而且外壳的上段面与配重块的上端面平齐。配重体的底部为一球面,配重体的质量大于瓶身的质量,并且瓶身加上配重体整体的重心在配重体内。
2 使用方法
根据引流瓶的规格选择相应的配重块,将引流瓶与底座固定,然后再与配重体组合。应用该装置的适应证和要求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相同。
3 优点
(1)该装置原理简单、使用方便,无需特别的专业知识和护理。
(2)不倒翁的结构使得引流瓶无论向哪个方向倾倒,都会在短时间内自动恢复至直立状态,使医护人员和患者无需再担心引流瓶碰倒后引起的不便或医疗事故,安全可靠。
(3)底座和配重体间呈组合状态,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引流瓶的质量来选择不同材质的配重块,以达到引流瓶的重心在配重体内的目的。此种设计既可保证引流瓶的稳定,又可在患者带瓶活动时拆除配重块,按照常规引流瓶使用。
(4)该装置结构简单,配重体可重复使用,价格低廉。
4 小结
胸腔闭式引流是在胸腔、肺、心脏、食管、胸主动脉和纵隔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项基础医疗操作。目前对于胸腔引流装置的改造主要集中在放置引流管的微创[3]和改进引流效果上[4],并开发出两腔、三腔的引流瓶以及可进行自然引流和负压间切换的引流瓶等,也有专门针对野战设计的引流装置[5],尚未有对于胸腔引流瓶放置稳定性的改进。本装置仅对传统引流瓶做了一个简单的改进,既可以加强医疗安全,又可以减少护理的工作量,可以做到平战结合、安全高效。
[1]Livingston D H,Hauser C J.Trauma to chest wall and lung[M]// Moore E E,Feliciano D V,Mattox K L.In Trauma.5th ed.New York:McGraw-Hill,2004:507-538.
[2]Bailey R C.Complications of tube thoracostomy in trauma[J].J Accid Emerg Med,2000,17(2):111-114.
[3]Fuhrman B P,Landrum B G,Ferrara T B,et al.Pleural drainage using modified pigtail catheters[J].Crit Care Med,1986,14(6):575-576.
[4]Kulvatunyou N,Erickson L,Vijayasekaran A,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pigtail catheter versus chest tube in injured patients with uncomplicated traumatic pneumothorax[J].Br J Surg,2014,101(2):17-22.
[5]张涛,徐降兴,孟庆超,等.急救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研制[J].医疗装备,2003,16(11):9-10.
(收稿:2014-08-21 修回:2014-12-27)
R318.6;TH789
B
1003-8868(2015)06-0154-02
10.7687/J.ISSN1003-8868.2015.06.154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11257)
510010广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胸外科(徐恩五,李俊璞,乔贵宾);510282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曾 茜)
乔贵宾,E-mail:guibingqi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