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管理模式实践
2015-12-22刘立洁耿西亮王忠明
刘立洁,楼 林,耿西亮,王忠明,张 兵
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管理模式实践
刘立洁,楼 林,耿西亮,王忠明,张 兵
介绍了一套医院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调配制度,系统阐述了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的具体构成及运行模式。结合实践经验,证明了成立应急设备保障中心是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提高设备使用率的有效措施之一。从信息化、应用培训、资源配置、消毒维护等4个方面分析了保障中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以期提高急救设备的使用率,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和盲目引进,初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急救设备;应急预案;调配制度;保障中心;信息化
0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急救设备在医院配备的数量越来越多,很多医院在急救设备管理中都存在着设备闲置或重复购置等问题。急救设备在大部分时间里闲置,造成设备质量下降,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都较低。这不仅浪费医院的资源,同时也增加了临床科室的运营成本[1]。此外,急救患者对某些临床科室来说并非常见,一旦遭遇患者病情恶化需要使用急救设备时,科室医护人员难免手忙脚乱、仓促上阵,这时急救设备的性能状态及操作人员对设备的操作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救治的成功率。
急救设备与其他常规设备相比,具有闲时多、用时急、分布广、风险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如何减少资源浪费,充分发挥急救设备的效能,同时降低设备的使用风险,是医院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许多医院为此成立了急救设备调配中心或类似的设备调配部门,统一管理常规急救设备(例如呼吸机、注射泵、输液泵、监护仪、除颤仪等)。
我院根据医院自身发展实际,借鉴了其他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制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保障预案及应急设备调配管理制度[2],并在此基础上于2008年5月成立了应急设备保障中心。
1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及调配制度
针对新疆地区突发事件相对较多及维稳任务重的特点,医院制订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应急预案。预案主要内容包括:(1)急救设备的选型;(2)建立急救设备调配绿色通道和协调机制;(3)制定相应的处突程序及措施。应急设备调配制度则是在应急预案基础上制定的更为详尽的调配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流程
2011年夏天,巴基斯坦连遭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为帮助巴基斯坦开展救灾工作,根据上级部署安排,我院派遣国家救援队赶赴巴基斯坦洪水重灾区——信德省昆瑞,实施人道主义医疗救援。
此次救援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院党委根据前方了解到的灾区实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我科应急设备保障中心迅速响应,根据灾区气候特点及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对医疗设备及物资进行分类选型,在1 d内将所有医用耗材和急救设备筹集完毕,并连夜派专人赴机场协助民航运输系统核对转运物资,以保障这些急救物资顺利抵达灾区[3]。
救援队于10月20日从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出发,并于11月4日乘包机回国,历时16 d。不仅为当地灾民提供了急需的医疗救护及疾病防治服务,还向巴基斯坦军方赠送了价值200多万元的医疗物资,圆满地完成了救援任务。此次任务,有效发挥了应急预案的保障作用,充分证实了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为今后处理类似的突发事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
2 应急设备保障中心设备选型及人员配置
根据三级甲等医院相关规定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我院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目前仅对4类急救设备实现了应急保障及资源共享,分别是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等[4]。经过6 a多的建设及发展,保障中心现有呼吸机4台、监护仪30台、注射泵15台、输液泵10台。
保障中心隶属于医学工程科。在人员配置方面,中心配备1名调配员,医学工程科的9名工程师兼管保障中心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心实行24 h值班制,调配员负责平时的设备登记、保养和验收工作;工程师轮流负责应急设备的调试与维修,并在必要时指导使用科室人员正确操作仪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保障中心运行流程
应急设备保障中心在接到临床科室的设备租借申请时,值班人员立即响应,并详细登记出借设备的名称、型号、设备编码、出借时间、出借科室等信息。双方签字确认后将设备交申请科室使用。设备租借完毕后,使用科室应即刻返还,保障中心值班人员对返还的设备进行验收,并登记相关信息和扣除相应的租赁费用,双方签字确认。保障中心具体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应急设备保障中心工作流程
4 应急设备的验收与质控
出借的应急设备在每次返还时,保障中心调配员需对返还的设备进行仔细验收,检查设备外观及附属配件是否完好,并开机对设备的主要功能进行必要的检测。此外,由于急救设备的使用安全风险性较高,需要对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质量控制[5]。我院的医疗设备根据军队医疗设备管理相关规定,需定期进行计量及质控。为此,我院成立了医学计量三级站,每年定期开展医学计量和质控工作。对于保障中心的应急保障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针对应急设备使用频率高、使用风险大的特点,我们对保障中心的呼吸机、注射泵等使用频率较高的急救设备规定每半年检测1次,其他设备每年定期检测1次。如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则需立即对该设备进行维修,并在维修或更换配件后重做质控[6]。
5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6 a多的具体实践,我院应急设备保障中心已初具规模,不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发现很多需要完善之处,运行模式和全程管理等环节均有待进一步探索及改进。
5.1 实现应急设备全程信息化管理
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目前的管理模式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手写记录阶段,应急设备的所有出借及返还记录都需要手写逐一记录。随着保障中心急救设备不断增多,原来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临床应用需求。此时需要开发一套数据信息管理软件,结合成熟的条形码录入技术,将设备的所有信息(包括设备的出错、使用、故障、维护、保养、质控、租赁费用等信息)都自动录入该系统中[7]。这对提高设备使用率、完好率及数据统计分析能力均大有益处,能真正实现租借设备信息全程化、信息化和自动化,还能为今后医院设备选型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并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5.2 加强急救设备临床应用培训
急救设备作为临床使用的一类特殊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用时急、闲时多、分布广、风险大等特点,这就要求临床医护人员必须十分熟悉设备的操作和安全规程,一旦需要能立刻投入到抢救工作中[8]。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除了重症监护室、手术室、急诊科等一些专业科室外,有些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平时对呼吸机等急救设备的操作并不十分熟练。此外,由于人员流动频繁,新上岗的医生、护士很少接受系统的急救设备操作培训。我们在应急设备调配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的操作十分陌生,呼吸机出现报警,分不清是参数设置的问题还是患者自身的病情所造成的。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救治,有时甚至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因此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设备的操作培训显得十分必要,而且在注重培训的同时应结合操作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科室考评挂钩,使科室充分认识到规范操作急救设备的重要性[9]。目前,医院已经制订了较为详尽的培训计划,结合医院护理部每季度举办的护理人员培训考核,加入急救设备操作培训内容,并对急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冠心病监护病房等不定期进行抽考,并将考核成绩纳入科室的绩效考核,定期公布。
5.3 综合分析合理配置应急设备
应急设备保障中心运行6 a来,随着临床科室医疗业务的拓展及对中心认知度的提高,中心成立之初配备的4台呼吸机逐渐不能满足调配需求。个别科室长期占用保障中心的呼吸机,造成其他科室急需使用呼吸机时无设备可调,紧急情况下只能临时在全院范围内寻找空闲呼吸机,这无疑埋下了医疗安全隐患。这种状况说明保障中心前期设备论证不够充分。对于长期借用呼吸机的临床科室,说明该科室重症患者较多,呼吸机使用频率高,应为该科室单独购置一定数量的专属呼吸机,而非长期占用保障中心的设备。2014年,我院在原有4台呼吸机的基础上,计划增配4台便携式有创呼吸机,以便充实平时的保障力量,提升应急保障能力。此外,保障中心输液泵的租用率很低,6 a来租借次数仅有10余次,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这说明医院在今后的设备配置论证过程中,需根据应急设备的使用特点和频率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在2014年年初制订医院设备采购计划时,经医务部协调,我中心将部分闲置的输液泵调配到提出相应采购申请的临床科室,以使该类设备的经济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5.4 完善应急设备消毒及维护保养措施
由于受到人员配置和办公条件的限制,我院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的设备消毒及维护保养一直是整个工作流程的薄弱环节[10]。目前采取的消毒措施仅仅是定期对设备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及使用酒精对表面消毒除尘;针对呼吸机所采取的措施是每次使用一次性呼吸管路,但是对于呼吸机的内部管路及外部附属器件缺乏有效的消毒措施。这些措施都难以满足医院的感控要求,对保障中心的管理人员也存在潜在的健康危害。不过,随着医疗安全意识的提高及办公环境的不断改善,这项工作已被提上议程,保障中心目前正在制订相应的消毒工艺流程及消毒设备购置计划。
6 结语
急救医疗设备的管理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急设备的调配使用也是医院等级评审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应急设备保障中心的成立不仅提高了急救设备的使用率,而且可使医院避免重复购置和盲目引进,初步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6 a来,我院应急设备保障中心运行情况总体良好。经初步统计,呼吸机、监护仪、注射泵的使用率分别为75%、71%和65%,输液泵使用率较低,仅为7%。除输液泵外其他应急设备的使用率都比较高,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初步发挥出了保障中心的调配效能。
我院的应急设备保障中心尚处在雏形阶段,很多保障功能尚待开发和完善,一些在运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进,例如设备的全程信息化管理、加强人员操作培训、完善消毒流程等。相信随着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急救设备有效管理受重视的程度也会水涨船高,这些问题最终将会得到妥善解决。
[1]蔡玉琴,曹江丽,李开元,等.医院急救设备供应管理实践与评价[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1):131-133.
[2]吴浙君,田源,陈德军,等.医疗设备管理调配与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3,10(11):81-82.
[3]曹力,彭碧,波王藩,等.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洪灾中的医学救援[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19(11):1 043-1 045.
[4]李开元,祝军,范军,等.综合性医院急救设备供应中心管理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2012,9(9):34-37.
[5]刘延武,吕鹏,王卫东.医学工程质量控制风险评估方法[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8,27(2):169-172.
[6]王卫东,曹德森,吴昊,等.医学工程保障中的质量控制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7,22(3):5-8.
[7]张瑶.基于Oracle数据库的急救设备供应中心[J].医学与社会,2009,22(5):51-52.
[8]胡冬梅,陈瑁,王玲.急诊抢救室设备管理方法探讨[J].护理学报,2009,16(12B):25.
[9]何林政,多桂芝.谈在基层医院开展急救设备使用培训的体会[J].医学创新研究,2008,26(5):88-89.
[10]周晓娜,李茜梅.呼吸机的消毒保养与维护[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233-234.
(收稿:2014-06-22 修回:2014-12-05)
Management patterns of emergency equipment supply center
LIU Li-jie,LOU lin,GENG Xi-liang,WANG Zhong-ming,ZHANG Bi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Engineering,Urumqi General Hospital of Lanzhou Military Area Command,Urumqi 830000,China)
A set of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and equipment allocation system was introduced.The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mode of emergency equipment supply center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Emergency equipment supply center proved to be of importance to rationally allocate medical resources,bring economic benefits into full play and improve utilization rate.Meanwhile,some problems of the center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such as informatization,operation training,resource allocation and maintenance.Finally,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realize the sharing of first aid equipment.[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15,36(6):131-133]
first aid equipment;emergency response plan;allocation system;supply center;informatization
R318;R197.39
A
1003-8868(2015)06-0131-03
10.7687/J.ISSN1003-8868.2015.06.131
刘立洁(197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急救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
830000乌鲁木齐,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医学工程科(刘立洁,楼 林,耿西亮,王忠明,张 兵)
楼 林,E-mail:xjlouli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