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为什么能?
2015-12-22李芝棠
文/李芝棠
“互联网+”为什么能?
文/李芝棠
无论“互联网+”什么企业,又怎样实现;也无论“互联网+”吸引多少“眼球”,带来多少“关注”,归根结底,最终都必须要给企业带来五率综合的提升,否则就没有竞争力,更不会长久存在下去。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对提升现代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及其他行业的品质,推动创新2.0,构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具有重要意义。
当“互联网+”大潮涌来之际,许多行业信心满满志在必得,希望通过“互联网+自己”,获得新生。一些行业则忧心忡忡不知所措,疑似山穷水尽(如传统的批发、零售业)。有人认为这是一场革命,将“颠覆许多传统行业”;有人则认为其中也在酝酿“新一轮的泡沫”;有的预言“互联网+”将表现为O2O模式;有的则猜测为C2B模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当然,对具体行业、企业或创业者来说,面对“互联网+”的挑战,抢得先机、赢得主动才是当下的关键。为此,首先要从认识上搞清楚“互联网+”为什么能?笔者认为可从如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全球信息平台
互联网是全球信息平台,正成为人类活动的基础环境。迄今为止,人类对信息的操作(或处理)可归结为三大独立变换,即空间、时间和逻辑的变换,也就是信息的传输、存储和计算。电话电报100多年前就能在全球范围光速传输,但却不能实现有效的存储和计算;单台计算机70年前就能实现信息的三大变换,但却只能在房间内而不能在全球范围进行。而今天的互联网全都能实现,它具有全球分布、光速传输、海量存储和泛在计算四大基本特性。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其他人造物可以比肩或取代它。从系统的独立要素和结构来讲,互联网就是一台遍及全球的大计算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穿戴移动网、物联网和智能体的不断接入和融入,互联网还将直接把物质、能量和人联系起来,并逐渐融化造就为人类生存的基础环境。包括生产、生活和生存在内的人类所有活动都将一刻也离不开互联网,就像离不开空气、阳光和水一样。因此,在全球化时代,所有组织、企业和人都将生存在互联网环境之中。
构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把信息环节置于互联网,是构建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首先,任何企业(组织、系统或事物)活动的本质都是接收物能(物质、能量)和信息,经加工变换后,输出新的物能和信息的一个过程。这说明信息的输入、加工变换与输出环节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子系统。
其次,评价一个企业优劣的基本客观尺度是其空间、时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利用率(简称“五率”)整体最高。因此,追求五率最高是企业演进的基本方向和内生动力。
由于信息没有质量,存在可拷贝、易于被海量存储、高速传输和复杂处理等诸多特点,因此总是首先利用信息对企业进行面向五率最高的模拟调优,最后才用优化后的模式去直接驱动物能和时空的操作。只有这样,企业总成本才是最小的。相反,如果一开始就直接操作物能时空,结果必然事倍功半。 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也是这个道理。
最后,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及涉及的技术、资源和客户等已经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互联网的四大特性正好能实时反映和支持这种联系。因此,把信息环节放置或连接到互联网是企业势在必行的选择。而所谓“互联网+”,其实质就是让企业的信息环节在线上(互联网)流动、物能环节在线下流动,从而构成一个闭合的优化运行整体。这也可另外表述为“互联网+物流”,或者 “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服务”、“互联网+企业”等。
显然,企业的目标、结构与环境千差万别,技术条件也参差不齐,相应的“互联网+”行动也不尽相同。当前,至少存在既非常必要又特别可能 “互联网+”的两类行业。
一是“信息产出”类,即其产出或服务主要以软形态的信息呈现,如通信、媒体(电视、新闻、广告)、金融(银行、证券、保险)、文化(出版、娱乐、电影)、教育、行政管理、智库咨询、云计算及大数据等行业。
二是“信息依赖”类,即其产出或服务虽然主要以硬形态的物能呈现,但其研发、生产、管理和客户相关的活动却强烈依赖互联网信息,如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物流、酒店、旅游、批发、零售、餐饮及医疗行业等。
对于前者,成熟的数字化技术使它们早已或正在加入互联网,当然现在也需要继续深入,扩大范围和提高质量。对于后者,因为直接关联物质、能量和人,所需同步支持的传感、物联、移动、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化等技术才开始应用, 现在“互联网+”它们,正逢其时、前景广阔。也就是说,当前 “互联网+信息依赖”行业的行动更显得迫切,更需要创新,也更可能创新。
无穷小乘以无穷大
互联网商业的成功之道——无穷小乘以无穷大。互联网是分秒出彩的世界舞台,成就过太多的成功和传奇。许多互联网企业一夜暴富,市值瞬间超过百年奋斗的传统实业。其中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许多人相信“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钱必将追随”这个新经济的新规则。有些企业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宁愿亏损也要吸引眼球。难道目光与金钱真的就有这种必然联系吗?仅就商业而言,笔者以为这只是表面现象,眼球背后的潜在规律是,无穷小乘以无穷大可能等于极大。
首先,互联网的信息优化环节降低了商品到用品(用品是被消费者购买了的商品)的成本,使微(无穷小)利交易成为可能。在全球规模化工业生产的今天,商品容易过剩,商品变用品要耗费相当的交易成本。在传统基于商场以卖方(或商家)为中心的交易模式中,买卖双方必须共同实现交易的时空物理交集,因而在时间、空间、物质、能量和信息诸方面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卖方要付出广告推销及卖场货架等的代价,买方要付出搜寻、支付和往返等的代价。而在现代基于互联网以买方(或客户)为中心的交易模式中,除了线下的物流外,广告、货架、搜寻、和支付等所有可信息化的环节都能在互联网线上相对零代价完成,包括消除构建和实现物理时空交集的代价,使买卖双方能实现低价微利的交易。
其次,互联网无限广大的全球性分布和移动接入,使巨量(无穷大)客户交易成为可能。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客户群,少则数百万,多则几亿,而传统企业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一点。
总之,一方面单个商品利润很小,另一方面销售商品数量很大。而且利润越趋于无穷小,销售数量就越趋于无穷大,这又使利润进一步趋于无穷小。如此互为因果、循环累积,以致总体收益极大。这就是互联网商业“无穷小乘以无穷大”的成功之道。事实上,无论“互联网+”什么企业,又怎样实现;也无论“互联网+”吸引多少“眼球”,带来多少“关注”,归根结底,最终都必须要给企业带来五率综合的提升,否则就没有竞争力,更不会长久存在下去。
数理上说,无穷小乘以无穷大的极限结果是不确定的,即可能等于某个定数,包括极大的定数,也可能不存在。实际上,互联网企业有成功、有失败,有大成功、也有小成功的历史正好验证了这个逻辑。
(作者单位为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与计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