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访中华乡愁 梁家河的乡愁

2015-12-22撰文雷洁摄影于飞

中华民居 2015年4期
关键词:河村梁家沼气池

撰文/雷洁 摄影/于飞(特约记者)

寻访中华乡愁 梁家河的乡愁

撰文/雷洁 摄影/于飞(特约记者)

半坡春早半坡风,半坡柳色近清明。黄土高原连绵不断的群山还未显现出生命的绿色。沟沟壑壑是大地的经脉,悠久而深邃,天空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在延川县群山窝窝里,遗世独立般存在着一个干净整齐的小村——梁家河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挥洒过7年青春岁月的地方。不久前,习近平带“婆姨”和女儿“回乡探亲”,与梁家河村再续40年前缘。淳朴寂静的小山村被习总书记的乡愁所感动,漾出很多温暖的故事——

习近平在刘金莲家居住的生活场景复原图

窑洞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俗的影响,形成了土窑、接口窑、砖窑、石窑等主要类型。土窑是陕北窑洞的原始形态,冬暖夏凉和省料省钱的特点符合了贫苦陕北人的需求。

忘不了的窑洞

驱车顺着新修的柏油路进入梁家河村,可见村里各种类型的窑洞错落分布在山腰,精致的太阳能路灯竖立在道路两旁,鸡犬相闻道中,阡陌相通田间……依然淳厚坚实的窑洞,依然热情善良的乡亲。除了不断更新的生活,原乡情怀还应似旧年。

在村支书梁玉明的热情引导下,我们找到了习近平来到梁家河插队的第一个住处——村民刘金莲家。1969年1月,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梁家河插队落户,就住在村民刘金莲家。

窑洞还保存着当初的结构和样貌。坚实厚重的黄土窑犹如广袤的黄土高原,沁出信任和回归的气息。窑洞以三孔为一院,门口悬挂着一串串欢喜的玉米和红辣椒,丰盈而热闹。木头拱形窗,白纸糊窗棂上贴着,五颜六色的动物剪纸,有着无限的生机与盎然。

推开“咯吱”作响的木门,平整宽大的土炕上整齐地排列着高高摞成一排的被褥,炕沿边上还有一张角桌和一盏煤油灯,想来曾陪伴习近平度过那些苦读的长夜。越过锅灶台,再往里走,摆放着知青们当年用过的木柜等生活用品。习近平就是住在这样的窑洞里,从对陕北农村一无所知的城市青年成长为地道的“田家把式”。

“他们刚来的时候都睡不惯土炕,跳蚤又多,习主席可是遭罪了。”村民刘金莲回忆说,“他们非常勤劳,我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也肯吃苦,村里安排人帮他们做饭,我们吃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刘金莲家对面便是习近平在梁家河村的第二个住处——村民吕侯生的窑洞。白天,他与吕侯生一起劳动;晚上,吕侯生帮他做饭。饭后,习近平就点起煤油灯看起书来,不识字的吕侯生就陪着他在旁边“吧嗒吧嗒”地抽旱烟。静悄悄的夜晚,窑洞里亮着的灯映射了一个年轻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努力。

在旧居悬挂的习近平照片

习近平在梁家河村插队时照片

梁家河村民送习近平到北京上大学在延川县合影

习近平回乡探访旧居

旧居内摆设依然如旧时

舍不了的乡情

梁家河村边上6孔石窑就是当年的知青院,是1970年建起来的。知青院依旧保留着当年的建筑样貌,外窑墙上粉刷着40年前题写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当年,住在这里的习近平带领梁家河村的村民们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打井提水、植树造林、兴建沼气,还在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代销店,发展多种经营,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他从报纸上看到四川绵阳沼气池建造成功的消息,便自费跑去四川实地考察沼气池建造技术,回来后率领梁家河的村民们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

举目四望,6孔石窑窑面整体平整,拱圈浑圆。窑口上安装大门亮窗,窗棂图案简单大方,最上方还刻有镂空的五角星,院落干净整齐。当年和习近平一同入党的村民石玉新告诉我们,从左边数第三间便是习近平当年做支书时住的窑洞。他说:“习近平这次回来也看了这些窑洞,表示这里要保持原来的样子。”

习近平住过的石窑里面摆放着他当年用过的被褥、锅碗、煤油灯、马灯等,墙上还挂着他当年入党文件的影印版,以及他被推送去清华大学读书时与村民的合影。

梁玉明回忆说,当时县上给村里分配了两个上大学的名额,一个是北大、一个是清华,习近平就报名上清华,村民们也都推选他去上。习近平走的那天,社员们都自发聚在村头送他,看到乡亲们这么留恋他,习近平流着泪说:“干脆我就留下吧!”梁玉明告诉习近平,你要走出去好好学习,以后有机会再回来!就这样,梁玉明和村里的13个社员用拖拉机把习近平送到了延川县城。当晚,15个人挤在一个窑洞里聊了一晚上,彻夜未眠。第二天早上,有人提议说拍一张合照,习近平说他出这个钱,但大家都不同意,就你三毛我五毛地凑了五六元的照相钱。照完相后,梁玉明坐着卡车把习近平送到了延安,习近平独自坐车回了北京。他们没想到的是,小小梁家河走出的知青最终成了国家领导人。

40多年间,习近平回了两次梁家河,兑现了他当年临走时说的“我还会回来看你们的”承诺。就像他说的,“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他时常牵挂着梁家河的乡亲们和他们的生活,先后给村里回复了四封信,鼓励大家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

知青旧址

习近平回访刘金莲家

习近平在梁家河第一个住处刘金莲家

知青院内习近平居住的窑洞内景

洞村落的“田园风光”情趣,主要在于在苍凉和壮的背景中化呆板单调为神奇。窑洞建筑群落(村)以峰回路转、渐次感受的变化美感染人。

习近平在梁家河第二个住处吕侯生家

这口沼气池是习近平担任梁家河村支书时带领村民建的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

习近平查看当年建设的沼气池

放不下的乡亲

窑洞或以院落为单元,或以成排连成线,沿地形变化,随山顶势,成群、成堆、成线地镶嵌于山间,构图上形成台阶型空间,给人以雄浑的壮美感受。

1973年,当时梁家河村的村支书梁玉明介绍习近平入党。入党后,梁玉明要习近平接替自己做村支书,并召开社员大会,结果全员通过。“他读书多,有闯劲,有能力,我告诉他应该好好锻炼,以后才能走得更远。”梁玉明说。1974年1月,习近平成为梁家河村的村支书。

梁玉明的家一派新气象。看到他院门上的对联,我们问他,这是不是习总书记送的对联?他笑着说:“不是,近平送的我舍不得贴,收起来了。”

习近平回乡那天就是在梁玉明家的大圆桌上吃了饭。梁玉明为他准备的都是自家农家饭:油糕、酸菜、羊肉、饸饹、黄酒、黑豆钱钱饭……“他就喜欢吃这些。”梁玉明笑着说,“他吃的饭菜都没有检验,他信任我们。每样他都吃了一些,尤其好吃酸菜,夹了两大筷子,说很想念这个味道。”习近平第一碗吃的就是黑豆钱钱饭,他跟彭丽媛说,上个世纪70年代这不是好饭,现在这个是好饭,营养丰富。梁玉明说,饭桌上,习近平详细询问了乡亲们的生活情况,之前他听说村民们靠种粮食、种苹果,搞养鸡养猪等,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9160元,他还不相信,亲自到山顶去看了村里的苹果树,才相信我们没有哄他。

吕侯生爱人邓爱芳

村民吕侯生的腿部有残疾,习近平很牵挂吕侯生的腿,这次回来,他刚进吕侯生的家门,就问:“侯生呢?侯生的腿怎么样了?”吕侯生的婆姨邓爱芳告诉我们,彭丽媛也十分关心,现场问了好几次。当时,吕侯生告诉习近平,近来感觉腿不太舒服,习近平就劝他,不舒服早点去换一个义肢,身体要紧。过完年后,吕侯生就带着习近平的嘱咐,去太原换义肢了。邓爱芳说:,“习近平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他对侯生的关心让我很感动。你看,我家墙上贴着的年画就是他这次回乡送给我们的,他连年画这种小物件都记得给我们带。”

土窑洞是最具陕北民居特色的代表,挖建时多选用胶土山坡,先剖开崖面,然后开一个竖的长方形口子,挖进去一两米以后,便朝四面扩展,修成一个鸡蛋形的洞,再用宽镢刨光窑面,抹上粘泥。

建更好的乡村

“这排两层小楼原是习总书记给我们村捐钱盖的小学,我从小就是在这里上学的。后来改成村史馆了。”梁玉明的孙女向我们介绍说。一大片开阔的土地上,重新粉刷过的村史馆呈现崭新的面貌,在同一个院子里的村委大院则保留着石窑的面貌,这一新一旧的两座建筑,向我们展示了曾经的梁家河与发展中的梁家河,有历史的记忆,也有的步伐。

整个村史馆虽然装修一新,馆里摆放着的农具,展出的旧照片和新的规划图,记录着梁家河艰苦的过去和美好的未来。四封习总书记的回信也显示出了他对梁家河乡亲们的记牵挂(摘录):

“得知近年来梁家河村和全国一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水、电、路已全部到村入户,乡亲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感到非常高兴。”

“希望你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搞好开发项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生活更加宽裕。”

“我始终关心着大家,希望有机会回去看看。”

“让村里的乡亲们和全国广大农民一起早日期过上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

“希望你们带领乡亲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把村子建得越来越美丽。”

当年同习近平一起劳动,现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的石春阳说:“习近平看过村史馆后,告诉我们一定要务实工作。”

石春阳说,由于土窑洞容易风化雨蚀,山崩土陷容易坍塌。现在都兴建石窑,但以前的土窑洞我们会保护好,这毕竟是我们村最有历史的记忆,我们也想让习近平再回来时看到村子变得更好,但心底记忆的东西还在。他指着新建的石窑告诉我们,这里将会进行统一规划,修建整齐的农家院,我们会按照村里的特色、因地制宜来发展旅游业。

走出村史馆,回望夕阳中的小山村,朴实无奇,却磨炼了一个领导人的体魄和意志,赠予了他无法抹去的乡情和温厚,让他知晓民生疾苦,心怀天下。这就是家园对游子的最大馈赠,也是让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窑洞在变,不变的是窑洞的魂;人在变,不变的是人心中的根。梁家河村,以默默等待的方式承载着一位国家领导人的乡愁。

窑洞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传统的窑洞空间从外观上看是圆拱形,虽然很普通,但是在单调的黄土为背景的情况下,圆弧形更显得轻巧而活泼,这种源自自然的形式,体现了传统思想里天圆地方的理念。

习近平为梁家河村捐赠的小学校舍

习近平1993年回梁家河村与村民合影

习近平第一次回梁家河村与梁玉明合影

习近平的入党介绍人梁玉明

猜你喜欢

河村梁家沼气池
走进梁家河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A new diagnosis strategy under the PMC model and applications①
梁家河岁月
梁家河
西山区沼气池建设现状调查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
名古屋市长再次拒绝道歉
过了冬的沼气池如何过春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