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农垦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5-12-22张洪银宁夏农垦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银川750001
张洪银(宁夏农垦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1)
宁夏农垦农业用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洪银
(宁夏农垦农林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宁夏 银川 750001)
宁夏农垦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用占全区3.4%的耕地,提供了全区10%以上的商品粮,但因垦区干旱少雨,降水少蒸发大,可供水资源单一,需水量逐年增加,加上水体污染使得水资源利用率下降,致使高峰时段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不断加剧,为破解垦区农业用水供需矛盾,通过查找问题根源、分析解决对策、采取合理措施,达到高效利用水资源,确保宁夏农垦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
宁夏农垦;农业用水;问题;对策
一、水资源现状
宁夏农垦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为国家和自治区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但因垦区地形起伏大,地理位置较水源偏远,土质多以白疆土、砂壤土、沙砾土为主,干旱少雨,降水少蒸发大,地下水开发利用水平低,农业用水主要通过多级扬水、自流、沟水提灌等方式予以满足,用水高峰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一)降水。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尤其是纬度以及地形状况的影响,垦区因日照多、湿度小、风大,使得地表蒸发量是降水量的7倍左右。垦区内多年平均蒸发量1390mm,干燥度大于5,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75.9mm~209.9mm之间,且年内降水的分布也极不均匀,7月~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 7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利用率低。
(二)地表水。垦区内主要水源和地下水补给源为黄河水,分别从第一农场渠、唐徕渠、第二农场渠、跃进渠、固海扬水干渠、东干渠、汉渠、汉延渠、西干渠9条大干渠引水,由于黄河来水量随丰枯季节变化明显,每年分配给农垦的黄河耗水量是在年平均情况下分配的水量,遇特殊干旱年份黄河引水量必然减少,加上工业和城镇用水量增加,农业用水给水量逐年减少已成定局。
(三)地下水。垦区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1.46亿m3,主要通过渠系渗漏、渠灌田间入渗、山前侧向渗出补给及少量降水补给,因浅层地下水蒸发及排出水量较大,承压水开发难度大,使得地下水有效利用率低,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水量少且主要为浅层地下水。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地表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紧张局面。大量工业及城镇废污水排入黄河,加上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水体污染较重,导致水质下降。垦区引黄灌区各主要沟道和容泄区水质均为劣Ⅴ类,长期灌溉后,土壤出现板结硬化,肥料吸收率下降,土地肥力降低,作物生长受到抑制,有害物质受灌溉和降雨径流,进人地表河流或渗人地下,严重威胁到农业环境,致使垦区水资源效力下降,消耗量增加,供需矛盾加剧。
(二)农业用水需求旺盛,供需矛盾日趋严重。随着垦区城镇化大规模推进,职工移民全部集中到场部居住生活,城镇用水量势必增加,同时,随着中央惠农政策力度加大,为提高土地产出率、利用率的涉农项目持续投资,垦区内原丘陵、山地、沙地、撂荒地等未开发的适宜耕种土地逐步被改造利用(仅十二五期间,宁夏中北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项目在垦区实施完后共可新增耕地11.78万亩),必然挤占区域配水量。
(三)农业用水模式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垦区在农业用水中绝大部分采取大水漫灌、大引大排的粗放型灌溉方式,排引比高达0.58左右,田块大灌水时间长,导致田间渗漏量大,特别是水稻等水浇地毛灌溉定额大大超过作物实际需水量,在用水上不加节约、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四)农业用水管理体制落后,相关政策、法规、机构不健全。垦区农业用水管理粗放,没有建立合理的用水价格标准体系,农田灌概大部分地区一直沿用淌“大锅水”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率不到50%。没有完善的取水许可制度、水价动态调整制度、水资源有偿使用与流转制度以及供需双方互相制约的合同制,对用水、节水的监督、评估与奖惩没有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法治水。
三、对策分析
宁夏农垦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农业经济发展又与水资源合理高效使用密不可分,合理优化农业用水是垦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在保护水质上,严格管控污水处理保证排水零污染。建立健全污水处理举措,严格落实污水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科学核定垦区水功能区水域纳污能力,加强排污口的监督检查管理,加大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二)在用水模式上,摒弃粗放使用强化高效利用。根据垦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贯彻“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三先三后”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形成新型的、现代的、高效的用水格局。
(三)在节约用水上,强化制度约束提高节水能力。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加强取水计量监管,实行行政区域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构建节水机制,优化灌溉制度,制定奖惩办法,用水计量细化到田间地头,执行“以量定价,超额加价”收费标准,利用经济杠杆提高职工节水意识,形成“超用加价、节约有奖”的水价机制,严格水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水费在水资源配置中的经济调节作用。
(四)在管理手段上,加强水资源供需综合管理。水资源短缺,开发难度大,用水效率不高,决定了垦区不能走传统的以需定供的老路,把需水管理的理念体现在水资源规划、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各个环节,实施用水总量控制,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同时,把水资源管理目标与农业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和方式,统筹处理好水资源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垦区水资源使用合理高效。
结语
未来农业用水日趋紧张,这就要求垦区内人人都要认识到缺水的严重性,从我做起防止污染保护水资源,从小做起精打细算节约用水。管理者必须依托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用水制度,精确用水计量,有别用水计价,才能保证垦区水资源的调配、利用和保护具体措施落到实处,才能确保垦区水资源可持续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
[1]姚素梅,朱晓翔.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01):122-125.
[2]丁平,李崇光,李瑾.我国灌溉用水管理体制改革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04):18-20.
[3]李曦,雷海章.中国西北地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J].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F327
A
张洪银(1974-),男,宁夏银川,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农田水利工程勘测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