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铜(锌)矿床找矿勘查思路探讨

2015-12-22武殿军李晓帅吉林省第二地质调查所吉林吉林132011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12期
关键词:喷流火山岩火山

吕 刚 武殿军 李晓帅(吉林省第二地质调查所,吉林 吉林 132011)

某铜(锌)矿床找矿勘查思路探讨

吕 刚武殿军李晓帅
(吉林省第二地质调查所,吉林吉林132011)

随着全球经济体制与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铜(锌)的需求量一直保持高位增长的趋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的铜(锌)储存量大约在2亿吨左右。由于铜(锌)矿床具有品味高、杂质少、易冶炼等特点,全球一半以上的铜(锌)产量来自于此种矿床。随着铜(锌)矿床的开采量与日俱增,矿资源也随之下降,此外,我国被开采基地严重缺乏。因此,本文以甘肃省某地区的铜(锌)矿床为例,分析并研究了铜(锌)矿床找矿勘查思路,并提出建议。

铜;锌;矿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铜(锌)的消费量与日俱增。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内,铜(锌)的消费量随着年增长速度为5%以上,其中我国铜(锌)消费量尤为突出。值得重视的是,全球近期能够被开采基地,除了国外一些大型铜(锌)矿床,国内就只剩下一些小型铜(锌)矿床。因此,本文结合甘肃省某地区的铜(锌)矿床找矿勘查思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一、研究现状

20世纪60年代,甘肃省地矿局在进行地质矿产普查时发现了该铜(锌)矿床,最后针对这一矿床进行了勘查与评价,研究表明该矿床属于火山热液型的铜(锌)矿区,没有工业开采意义。随后几十年过去了,在20世纪80年代初,地矿局的工作人员重新对该地区的地形地貌、人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做了深入分析,分析出该矿区属于弧后盆地强烈拉张型,与弧后扩张脊蛇绿岩有关,已经形成塞浦路斯火山块状硫化铜(锌)矿床,具有较大的工业开采意义。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在该地区进行了探矿实践活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在其他地区也发现了铜(锌)矿床,并且集中成群出现。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地质局的重要关注,20世纪90年代末期,甘肃地质局成立专项勘查队,对该地区进行研究与勘查找矿工作,预估该地区的6号矿体铜(锌)富含量高达十万吨以上。后来,在21世纪初期,经过对该地区5号矿体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与勘查,并作出科学性的评价,具体得出铜(锌)富含量为五万吨左右。此外,发现该地区的铜(锌)矿床构成形状呈现“蘑菇”状,以上工作为日后对该地区铜(锌)工业开采地质勘查工作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二、区域成矿背景及矿床地质概况

(一)区域成矿背景

甘肃省的该矿区地是与北边的祁连山、西边的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相连,是蛇绿岩套型(Cu-Zn型)矿体的矿点集中区。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位于岛弧火山岩的北边,沿着山岩的自南向北的铺开,基型火山岩是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还包括一些具有中性、酸性特点的熔岩。岩石的主要类型有基型枕状岩、块状熔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等。火山岩主要横向向上发展,变化较大,和正常的火山碎屑岩与沉积岩不同,主要以互相层递生产。根据勘查人员对北边的祁连山火山岩的爆发过程进行了研究,解释了该地区弧后盆地拉张的形成原因,研究指出拉张表现强烈的地段就是火山块状硫化铜(锌)矿床的聚集地,该地区正好处于拉张最为强烈的地段,并且蛇绿岩正在发育形成期,有利于成为被开采基地。结合现阶段开采情况而言,祁连山西边的矿体较少,开采程度不高,仅仅发现个别小型铜(锌)矿体,其余都是一些不具开采意义的矿点,具有较大的找矿意义。

(二)矿区地质概况

矿区除了部分露在外的志留系和泥盆系,其他主要以奥陶纪弧后盆地海相火山岩为主要岩石类型,地质人员将其归为奥陶纪弧后盆地扩张脊Cu-Zn型火山岩的重要组成内容。在2000年时,地质人员结合前辈的研究成果,针对蛇绿岩制作了一张综合序图,并对矿区内的火山岩体系在蛇绿岩套型的上一层进行早、晚两次喷发。在该矿区中,沿着7号矿体和8号矿体以韧性剪切带为界限,早上喷发主要分布在剪切带的南边,形成南部矿区,这一矿区主要以枕状、块状基型熔岩以及凝灰质熔岩为主,这一矿体呈现单斜板状,枕状熔岩的产状角度为29°~ 40°、倾角为35°~70°。晚上喷发的主要分布在剪切带的北边,形成北部矿体,这一矿区主要以基型熔岩夹带火山碎屑岩,岩石性质有细碧岩、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硅质岩以及炭质板岩,这一矿体呈现穹窿状。其中基型火山岩主要分布在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周边,火山角砾岩、集块岩主要分布在1号、2号、3号的交界处,穹窿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北两端都已经发生改变,矿体出露不全,形状上面呈现压扁的长透镜状,矿体的主要分布方向与矿区的形成方向是相同的,其产状角度为350°~400°、倾角为55°~70°。

现阶段,该矿区经过研究发现有3处以上的热液型喷流中心,第一个是8号喷流中心,存在于早上喷发的火山熔岩中,其配套铜(锌)矿区为8号;第二个是1号、2号、3号交界处的喷流中心,即3号喷流中心;第三个是6号喷流中心。这三个喷流中心与晚期喷发的基型熔岩夹火山碎屑岩结合,从而形成火山岩穹窿状的两端与中心部位,其配套的铜(锌)矿区为3号和6号。

三、找矿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根据矿床的地质研究数据显示,甘肃省该矿区为塞浦路斯型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该矿床的空间结构被火山机构限制了发展,同时,矿体的空间分布又受到海底火山热液喷流中心的控制,主要为3号、6号、8号喷流中心,6号、8号经研究显示具有重要的工业发展意义,成矿潜力较大。除这三个喷流中心以外,是否还有其他喷流中心的存在是找矿勘查工作中的重点问题。

(二)地质人员发现该地区的铜(锌)矿床构成形状呈现“蘑菇”状。现阶段,6号、8号矿体开采工作停留在“蘑菇”的茎部和根部,结合工业开采需求,对矿区进行部分改造,怎样恢复“蘑菇”的原来面貌,从而寻找新的矿体,是矿床勘查工作的重点内容。

(三)由于该矿区与北边的祁连山、西边的奥陶纪弧后盆地火山岩相连,矿区拉张力强烈、矿体高低悬殊较大。另一方面,“蘑菇”矿体的走势延伸不明显,因此,选用合适的勘查手段也是一项重点工作内容。

四、找矿勘查思路

根据以上找矿勘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应该采用地面勘查、分段挖掘、指导全片的勘查思路,从而开展找矿勘查工作。

(一)地面勘查

地面勘查主要以1∶10000的地理比例进行地质测量,明确矿区的火山机构、热液喷流中心、矿体构造分布特征。基于这一平面变化规律,努力寻找成矿的线索以及新的矿点或矿化点,同时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探工作,对矿区实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勘查工作,以便更加明确矿体以及矿体分布形成因素的变化规律,真正意义上解决矿区热液喷流中心的问题,从而展开分段挖掘工作。

(二)分段挖掘

分段挖掘主要借助铜(锌)探以及钻探的评价方法体系,分析铜(锌)矿体的分布方向、延展情况以及变化规律。针对探矿工程,其设计工作应该遵循前疏后密,逐渐变密的原则,严格控制探矿工程建设的勘查间距。例如,前期勘查间距为100m,后期逐渐加大为150m,深部加密的垂直距离为100m-150m,从而控制矿体勘查间距。

(三)指导全片

矿体的普查评价工作实质是深入认识矿床成矿规律的过程,故而在普查评价工作中应该秉持综合研究的原则,将研究思路贯穿到找矿勘查的全过程中。随着评价工作的展开,积极组织成矿规律以及成矿条件的研究会议,科学收集并整理会议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从而深入研究矿体空间构造。利用最先进的GIS技术进行三维模拟矿体空间,改进并完善成矿模型,找到下一个找矿勘查场地,确定后期勘查工作重点,针对找矿勘查中的新问题进行指导并评价。

五、找矿勘察手段选择

(一)地质测量

由于甘肃省该铜(锌)矿区属于塞浦路斯型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矿体的分布直接影响了火山构造以及热液喷流中心的形成。因此,确定火山构造以及热液喷流中心的变化规律,找到相关控矿因素尤为重要。热液喷流中心是属于火山原生裂隙类型,矿区分布的红碧玉岩脉是它的重要标志,岩脉宽度为0.5m-2m,长度为2m-17m,为了将这些数据在火山机构图中合理表示,采取1∶10000比例尺。因此,只有查明火山结构以及相关控矿因素才能对全矿区进行地质测量。

(二)槽探及硐探

槽探与硐探有机结合是查找该矿体类型的最佳途径。槽探能够揭示地质表层的矿化、蚀变、碧玉岩和重要的地质剪切带;硐探能够起到验证、控制隐伏矿体的作用。选择硐探有三个优势,主要体现为:第一,块状硫化物的铜(锌)矿体目标小、产状陡,硐探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第二,矿区形势陡峭,钻探的施工成本较高,施工难度高于硐探,当矿区≥150m时,使用硐探更加合适;第三,在工程造价方面,硐探比钻探更经济。

(三)钻探

由于塞浦路斯型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具有富含量高、体积小、空间构造复杂特点,故而在实施钻探时应该谨慎小心,使用钻探技术必须有充分的地质证据,因为钻探只适用于地质测量、化探、物探工程中。当矿体形势陡峻时,高达150m~400m时,在工程造价允许范围内,钻探可以作为进行矿体延伸的查证手段。

结语

综上所述,甘肃省某地区的铜(锌)矿床是由多个集中的小矿体,成群集中在一起,从而构成塞浦路斯型富铜块状硫化物矿床,针对这一类型的矿床找矿勘查工作,可以采取地面勘查、分段挖掘、指导全片的勘查思路,从而展开找矿勘查工作。

[1]双宝.满洲里-新巴尔虎右旗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预测[D].吉林大学,2012.

TD82

A

猜你喜欢

喷流火山岩火山
接财接福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
“慧眼”发现迄今距离黑洞最近的高速喷流
火山
我是火山
喷流干扰气动热数值模拟的若干影响因素
牛东火山岩油藏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发生在活动区11931附近的重复喷流∗
CS气田火山岩气藏开发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