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分析

2015-12-22张培光罗定市灌区工程管理中心广东云浮52720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12期
关键词:管养水费运行机制

张培光(罗定市灌区工程管理中心,广东 云浮 527200)

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分析

张培光
(罗定市灌区工程管理中心,广东云浮527200)

本文针对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不足等问题,探讨并提出了创新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思路和对策。

水利工程管理;创新;运行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所发挥的作用愈加凸显,不仅需要建设更多的水利设施以满足多种功能需求,更要善于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这些设施的效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可以用“三分建七分管”来概括,只有优质的管理才能让水利工程长期稳定地发挥效益,然而很久以来形成的重建轻管之风并未得到根本扭转,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不足成为困扰水利工程效益提高的最大障碍,唯有深化体制改革并创新运行机制才能让水利工程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工程提出的要求,因此本文对水管运行机制创新进行了探讨。

1 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中存在问题分析

1.1 维护管理经费不足,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目前维修养护经费确定的依据还是多年前编制的定额标准,这些年来物价在上涨,材料费和人工费逐年增加,尤其人工费增加幅度更大一些。加上“两项经费”落实情况不理想,管养分离不彻底,生产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不少病险工程得不到有效的维修养护,设施老化失修问题突出。另一方面养护企业因为无法维持收支平衡,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

1.2 机构配置不尽合理,人员难以适应需要。由于历史的原因,水管单位及维护企业普遍存在职工老化、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体制改革人员分流后,这种问题更加明显。水管单位中直接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少,尤以技术人员匮乏,而养护企业虽然人员多,但能够直接承担维修养护的人员仍然不足,因此人才结构失衡、人员不适应水管体制运行要求的矛盾比较突出。

1.3 管养协调难度较大,影响管养工作开展。水管体制改革以后,水管单位不直接负责水利设施的维修养护,其与养护企业通过合同建立工作关系,当管理段出现险情,需要经过逐级上报、审批才能落实抢护任务,这样就会因耽误了时间而使险情扩大,无疑要增加抢险维护的费用,所以水管与维修养护工作中协调工作量加大,影响维修养护工作高效运转。

1.4 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尚难确立长效机制。目前,政策法规方面仅明确了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公益性职能,但对于服务体系设立方式、所处地位、职责等没有明文规定,这导致地方水利体制改革政策依据不足,再加上基层专业执法人员数量较少,具备相应资格的人员不足,影响水行政执法。稳定长效的运行机制不建立起来,必然影响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2 创新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思路与对策

2.1 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完善管养分离机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2020年要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按照公共财政制度要求,需要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动体制改革。公益性水管单位所有支出均应由财政负担;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经营收入不能满足各项支出的,超出部分可由各级财政补足;经营性水管单位各项支出全部通过市场经营解决。小型水利工程面广量大,重点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及其责任,并探索通过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模式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的发展问题。管养分离是规范水管运行机制和解决养护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应通过优化配置、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来提高工程管理质量;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信息化程度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定岗定编定员标准,建立高效精简的水管机构。维修养护任务应通过社会招标完成,使维修养护服务形式逐步实现专业化和社会化。

2.2 利用水管优惠政策,改善经费不足问题。随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优惠政策逐步得到落实,例如扩大节水、抗旱设备的补贴范围,支持农村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价格,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水域补偿制度等。此外,还有鼓励开展多种经营弥补养护企业经费不足以及鼓励引入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维修保养业务等政策。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再加上严格“依法治水”,有助于解决经费不足问题。“依法治水”就是通过强化水费征收管理,积极探索和改进水费征收办法,从而提高水费计收率,例如实行分区计价、分季节计价以及不同灌溉水量实行不同的计收标准等。将水费计收与粮田直补挂钩也是提高水费计收率的一个有效办法。

2.3 注重人员教育培训,提高水管队伍素质。面对基层水管单位人员业务不精、水平不高的普遍现象,提高队伍素质是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保证水利工程优质的管理,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以此提高水利职工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另外,还应改进用人制度,在做好本单位职工培养的同时吸纳优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充实到基层水利单位中,提高水管队伍的整体素质。

2.4 引入竞争效率机制,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为了充分调动水利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应当在用人制度中引入竞争机制、效率机制,既要实施严格的编制管理,就应实行聘用制和落实竞争上岗制度,并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实行聘用制和竞争上岗使水利单位内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的竞争氛围,增强干部职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同时应对工作中表现突出、贡献大、具有创新精神人员给予奖励,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优先考虑,这样才能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实行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可以强化岗位职责,使干部职工目标明确、责任分明。除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还应加强监督与制约机制的建设,必须发挥财务收支制度的核心作用,对经费使用、合同履约、工程外包等行为实施监督和管理,并落实政务公开制度,通过群众的监督不断提高水管工作水平。

结语

优质的管理是产生良好效益的基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又是发挥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所谓“体制决定机制,机制决定活力”清晰地表达了这层关系。面对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困境,既要改革管理体制,更要创新运行机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水利工程利国利民的长期效益。

[1]付玉明,户文华.水利工程管理运行新机制的探讨[J].河北水利,2014(05):42.

[2]杨得瑞.坚持建管并重 尽快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J].中国水利,2011 (06):40-42.

TV698

A

猜你喜欢

管养水费运行机制
惊人的水费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桥隧管养新理念(隧道篇)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二维码在机电设备管养中的应用
检察权透明运行机制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