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安全”遇上“科学”

2015-12-22郝丽霞

科学之友 2015年17期
关键词:温饱太平安全

当“安全”遇上“科学”

“饱汉不知饿汉饥,太平年代生活的你们自然也不用担心脖子上架着的脑门下一刻还是不是自己的,战乱年代没有安全可言。”爷爷辈的人说起过往,还是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没有亲历的事情,很难从骨子里影响一个人的认知,但不得不说,温饱、安全确是那个年代里那些人最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如今,生活太平、温饱无忧,在这样的盛世年景里讨论“安全”这样的字眼,多少有些违和甚至滑稽,可就在你毫无防备,觉得世界之大,生活处处是美好,走走停停只管放平心态、放稳脚步的时候,银行卡被盗了、个人隐私成了公开的秘密、船沉了、飞机没了踪影、电梯事故频发、海岸失事……接二连三的意外就在一个个没有防备的瞬间发生了。这一刻,人们终于明白:原来,安全隐患一直都在,从来都与年代无关,它只是换了一层更为隐秘的外衣,预谋着在某一个人们注意力的空白区一触即发。

2014、2015两年,事故频发,安全堪忧,“安全事故”成了各大门户网站、主流媒体甚至是一些微平台上几近沸腾的热点词汇,长沙校车侧翻、清华工地塌方、上海外滩踩踏、2014年以马航MH370为首的先后6起航班事故以及不久前连续发生的电梯“噬”人事件、天津港爆炸案。一个不留神,花花绿绿、色彩缤纷的网络界面竟成了齐刷刷的黑白底片,全民双手合十,祈福求安,场面好不悲壮。

如果说人身安全在这样一个本该放宽心的年代都得不到应有的承诺和保障,那么,财产、信息安全又从何处讨说法呢?一个网址链接就是一个木马病毒,轻轻一点,从此你在网上留下的每一处踪迹都成了“裸奔”的铁证,一觉醒来,每个人都成了再熟悉不过的陌生人;支付宝交易简单快捷,可从你绑定手机、银行卡那一刻开始,每一次金额的流失就都不是无厘头的恶作剧了,表面上看起来的“无理取闹”实则是私下里无数次的深思熟虑;微信朋友圈一经流行便无所不在,强势垄断了人们日常几乎所有的交际领域,为生活行个方便是好事,但不少人为此患上了手机依赖症而不自觉,深度迷恋而真伪难辨,就在你盲目信任、警惕度为零的时候,诈骗团伙再一次为寻到新商机而窃喜不已。

无论是毛发、体肤受到伤害还是财产、心灵遭遇威胁,相比于事后问责与亡羊补牢等滞后性处理方式而言,各方协力,将不安全噩梦抹杀在造梦阶段,让永世太平从梦想照进现实,尽一切可能防患于未然,为人们腾出一条真正安全放心的绿色通道,才是各行业为安全投保的思想前提。作为宣传方,灾难或是安全隐患面前,总能看见不少人忙碌的身影,那些试图在第一时间深入一线报道实况、传达信息、送上关怀的新闻从业者。从客观、真实、公正的立场为民众报道险情、提供营救信息、呼吁全民关注,是职业操守与道德义举同时在发光。

媒体的力量不可小觑,媒体人的行动力更是不容置疑。在“安全”敏感期,人心惶惶时,电媒是一线施救工、战地参谋,指挥、调度、号召、呼吁,在各个角色间应对自如;当人们放平心态、理智应对时,纸媒作为最接地气的“军事顾问”,也该适时出场了,如果能在安全防范的档期里给“科学”分配一个合理的角色,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而作为纸媒行业里科普期刊的一种,《科学之友》一直推崇着这样的口号:让科学点亮生活。马斯洛的社会学观点里,温饱之外,安全是生活底座。从科学的视角审视安全、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安全、用科学的字眼诠释安全,我们一直努力践行着。相信,当“安全”遇上“科学”,生活从此无隐忧。

猜你喜欢

温饱太平安全
太平风俗美
蜘蛛(外一首)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期待太平湾上的“不夜城”
数说70年
标准保“温饱” 特色促“小康”
论地区发展中的温饱与环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