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丁醚的合成条件探讨

2015-12-22刘利民李其华曾立华雷春华

科技视界 2015年24期
关键词:分水器浓硫酸正丁醇

刘利民 李其华 曾立华 雷春华

(湖南师大化学化工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0 引言

用正丁醇为原料,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回流来制备正丁醚是大学有机合成的经典实验[1],但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正丁醚产率过低,甚至产率为零,碳化严重等现象,严重挫伤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获得正常的实验结果,本文就正丁醚的合成条件进行了较详尽的探索。

1 实验部分

1.1 反应机制[2]

1.2 实验药品

正丁醇、浓硫酸、浓磷酸、无水草酸(草酸晶体在110℃烘烤4h)、苯磺酸

1.3 实验流程

图1

按如图1 所示:在100ml 二口瓶中加入31ml 正丁醇、催化剂和沸石,二口瓶中间装上分水器,另一口装温度计。然后用小火隔着石棉网加热,回流分水,当分水器全部被水充满时,停止加热。

当反应液冷到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依次用25ml 水、16ml 50%的硫酸(洗2 次)、10ml 水洗,弃去下层溶液,上层倒入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干燥后的液体倒入25ml 蒸馏瓶中,蒸馏收集139℃~144℃的馏分。

2 结果和讨论

2.1 常用酸的催化效果

学生实验时,用浓硫酸作催化剂,绝大多数情况出现碳化现象,这不仅影响视觉效果也影响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笔者想寻找一种催化效果较好,又能避免浓硫酸使反应物碳化的催化剂,于是选择了浓磷酸、无水草酸、苯磺酸与浓硫酸作对比,通过实验发现前三种酸作催化剂,虽然没有碳化现象出现,但催化效果都比浓硫酸差,反应液纯化后剩下的液体太少,以至于无法蒸馏。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酸性强弱是决定反应发生的关键因素。因此,以下实验仍然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笔者通过反复实验,用浓硫酸作催化剂也可以避免或减轻碳化现象。如果用酒精灯加热时,石棉网和烧瓶间一定要留有1-2mm 的空隙,液体沸腾前用小火加热并不停移动酒精灯,使温度均匀缓慢上升。

2.2 反应温度的影响

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产率很低甚至没产品的情况,询问发现反应温度一直在130℃以下。为了探究反应的合适温度,笔者设计了三组温度,得到表1 的实验结果。

表1 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反应的合适温度为130℃-140℃,温度低于130,反应难发生,温度高于140,反应瓶内碳化严重,而且冒白烟,此时主要生成副产物丁烯。

2.3 分水量对产率的影响

根据反应式及反应物量计算,理论上生成3ml 水,为了考察分水量对产率的影响,分别在分水器中分出不同体积的水,得到如下实验结果(表2):

表2 分水量对产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分水器分出3.5-4ml 水较合适,这是因为主反应可以生成3ml 水,加上反应物中的水及其它因素产生的水,应该多于3ml。如果分出更多的水,产率不仅没有升高,反而延长反应时间,温度会上升,不利于主反应的进行。

2.4 其它因素的影响

根据文献[1]选用无水氯化钙作干燥剂,氯化钙既可以吸水又可以吸收未洗尽的正丁醇,但干燥剂的量一定要合适,加到干燥剂不和瓶底粘结为合适量。另外纯化时分层一定要充分,否则杂质太多,蒸馏得不到139℃以上的馏分,产率降低。

3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在常见的酸中,浓硫酸是正丁醇制备正丁醚的催化效果较好、价格便宜、原料易得的催化剂。用浓硫酸作催化剂时,只要反应温度控制在130-140℃,31ml 正丁醇分出4ml 水,掌握好操作流程,就能获得满意的实验结果。

[1]罗一鸣,唐瑞仁.有机化学实验与指导[M].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10.

[2]王积涛,张宝申,王永梅,等,编.有机化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10.

猜你喜欢

分水器浓硫酸正丁醇
正丁醇和松节油混合物对组织脱水不良的补救应用
傣族传统灌溉农业的重要工具分水器
大风子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三叶青藤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中华抱茎蓼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硫酸”的六种考查方式赏析
分离器改造效果研究
“铜和浓硫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与组合
油气处理厂原料气分水器腐蚀分析
分水器的选择对合成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