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工作面顶板出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15-12-22朱俊魁
张 洋 朱俊魁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义煤公司千秋煤矿地测科,河南 三门峡 472300)
煤矿开采多为地下作业,在井巷开拓和煤层的回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揭露或波及破坏某些含水层(体)。只要这些工程的作业场所位于含水层(体)以下时,水体就会失去原有的平衡,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各种形式向井巷或采厂涌出,这既可能是一般的滴、淋水,也可能是突破性的大量涌水,形成水害。这主要取决于作业场所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含水层的富水性,可能的补给水量和水压,以及工程对各含水层的揭露贯穿或波及破坏程序,因此,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矿井的生存与发展都与这一切息息相关,水害是煤矿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水害的严重程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矿井开拓开采对地下水原平衡条件破坏等因素。通过对千秋煤矿矿井水防治工作多年的探索技术学习,根据千秋煤矿的水害特点进行研究和实验,已形成了一套煤矿防治水理论,以及对策方法措施及管理制度。总结经验与教训为千秋煤矿防治水工作起到重要作用。
1 工作面水文地质概况
21172 综放工作面是千秋煤矿2011 年二一区东翼投产的唯一一个综放工作面,掘进期间上巷已揭露F3-6 断层,该断层落差大地质构造较复杂,工作面上巷在1190m 处遇到F3-6 断层,产状260°∠80°,h=11m,断层在工作面中部尖灭。该断层有三条派生断层,(1)产状259°∠85°,h=7m,(2)70°∠71°,h=3.0 和(3)70°∠70°,h=1.3m。断层带走向长度为60m。且F3-6 断层已沟通位于21172 工作面北500m 处的14161 综采工作面老空水积水区,该积水区已知积水量80000m3有余,且断层尖灭位置为富水区域,含水层又比较发育。F3-6 断层为张性正断层,构造断裂使隔水层与含水层发生位移岩石破碎,它是造成矿井冲水和透水的主要通道,断层带有导水现象,当工作面回采至断层7m 时,平巷老塘顶板开始放出水,9m3/h.水色清、无味,经过多次水质化验的研究分析充分证明,水源来源于顶板上侏罗系巨厚砾岩含水层水。
21172 工作面直接顶为灰色、深灰色泥岩,致密块状,赋存稳定,厚度9.4m~13.5m,隔水性较好。上部为中上侏罗系杂色粉砂岩、细砂岩、砾岩组成,以砾岩为主,交替出现的混合岩层。该层厚度大,含水性不稳定。砂岩和砾岩整体为弱含水层,但由于砂、砾岩层裂隙发育极为不均,局部存在裂隙强烈发育而形成强富水区段。工作面回采后,平均采放高6.2m,按照1:14 冒落裂隙计算,最大导水裂隙发育高度可达到86m 以上,可以沟通上部多个含水组(段),甚至受巨厚砾岩含水层的补给。因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顶板水的危害。
2 积极开展井下物探,掌握水情异常区域
21172 工作面2011 年3 月8 日开始回采,于6 月11 日开始出水,由原来的6m3/h 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增大,最大水量达386m3/h。截止2014 年9 月实测涌水量稳定在120~130m3/h。工作面水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是我矿前所未有的。在工作面防治水方面我矿逐步提高防治水理念,不断优化防排水系统,实现了防治水工作由措施型向工程型的转变,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为了准确掌握21172 工作面顶板岩层的含水性,及时邀请义煤公司防治水研究所对21172 工作面实施瞬变电磁勘探,依据生产地质资料和钻探结果,划定顶板水情异常区两个(富水面积分别为9000m2、2400m2)。经打钻验证,出水量分别为2.6m3/h、3.0m3/h。
3 不断提高防治水的认识,实现防治水工作由措施型向工程型的转变
3.1 措施型排水阶段
由于千秋煤矿建矿以来,所有的回采工作面涌水量没有超过50m3/h,在防治水的认识上存在不足,因此在21172 工作面的防治水初期阶段,均采取的措施一是堵:在工作面20 架以下的后部溜子老塘侧至下巷,垒砌一道高度0.8m,厚度0.24m 的砖墙,防止老塘水进入后部溜子和转载机;二是顺:在墙内铺设一趟10 寸顺水管路,向下巷最低点顺水;三是排:分别在转载机机尾和1050m 巷道最低点处,开挖泵坑,安装水泵和管路进行排水。由于工作面的水量持续增加,工作面由俯采变为仰采,排水设备和管路不可靠,造成工作面的安全和生产没有保障。促使千秋煤矿防治水工作转变观念,实施由措施型向工程型的转变。
3.2 工程型排水阶段
在21172 工作面下巷950m 至780m 下帮,开设170m 流水巷(巷道断面10m2),流水巷内挖设水沟宽0.8m,深0.6m,并在流水巷外口做50m3的沉淀池和泵坑,安装配备BQS100-60/37kw 潜水泵五台、BQS100-100/75kw 潜水泵四台,铺设两趟6 寸、五趟4 寸管路,将水垂直提高13m 后,经管路排至下巷口环形水仓。2012 年元月5 日涌水量达到386m3/h,为了增加排水能力在下巷环形水仓处施工一个第二泵房,安装MD155-30×10 多级泵三台,工作面实际排水能力达450m3/h。
3.3 综合型排水阶段
为了使流水巷进入老塘报废后,不影响正常排水,我们开始在工作面下巷780m 至外部环形水仓掘砌一条暗水渠,暗水渠的具体参数:长度:720m,坡度:7‰,净宽:0.6m,净深:0.6m,砌筑0.24m 砖墙。
水渠埋深1.5m 至3.5m,用水泥进行粉刷底、帮,顶部用废旧轨枕、金属网和彩条布进行封盖回填,防止水渠坍塌。暗水渠每20m留设一个观察口,便于观察涌水量。当观察口进入老塘前,采用木垛进行防护,并建立砖墙截水,使采空区涌水通过观察口进入暗水渠。
为了提升21172 工作面下巷外段的排水能力,在下巷停产线处及时设计并组织施工了21 采区中部水仓,水仓有效容积2000m3,安装MD280-65x6 多级泵两台和BQS300-100/75 潜水泵两台,通过两趟8寸和一趟6 寸管路,最终将水全部排至二水平大巷水仓,21172 工作面排水能力达650m3/h 以上。
4 结束语
自21172 工作面从2011 年6 月初回采遭遇F3-6 断层带直至回采结束,回采期没有因为出水影响安全生产,同时也为千秋煤矿今后的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和参数。总之,正确分析矿井、采区的水文地质特征是治理的基础,查清积水区水源补、径、排关系是治理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实践证明,21172 工作面老塘顶板水采用临时水仓、流水巷、环型水仓分级分段进行排放治理,具有经济、快捷、投入少、效率高等特点,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通过不断地在21172 工作面实施防治水工程,优化升级防排水系统,达到了21172 工作面“水大不见水,水大不影响生产”的效果,确保了工作面始终保持正常顺利回采,减少了大量水泵、管路及电器设备的投入。每年可节约电费210.06 万元,节约工资40.8 万元。
[1]于景邨,刘志新,汤金云,王杨州.用瞬变电磁法探查综放工作面顶板水体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7(04).
[2]种义锋.浅议水文地质对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性[J].矿山机械,2007(11).
[3]翟二安.跃进煤矿25 采区煤层顶板出水原因分析及防治[J].煤炭工程,2005(03).
[4]翟二安,李松营.铁生沟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出水特征与防治[J].煤炭技术,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