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抓阄分专业”,真的就公平?
2015-12-21陈永睿
陈永睿
一、热点聚焦
什么要靠手气?搓麻将、买彩票……2015年9月8日以来,南华大学2014级土木工程系采用抓阄分专业的方式,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质疑和讨论。据了解,该系有500多名学生,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不同,若自由选择,必定出现有的专业人满为患,有的无人问津的现象。学院领导酝酿、讨论良久,决定采用抓阄的方式,但成绩排名前200位的学生可自选1次喜欢的专业。南华大学称,抓阄分流是一种“无奈”之举。(新华网2015年9月13日)
二、素材扫描
No. 1 学校回应:“无奈”之举
在大类招生已成为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后,入校后的专业细分和分流就成为一个新的问题。如今不少高校在大类招生后的分流都是采取相似的方式:按照学生入学后1到2年的学习成绩排名,设定一定比例分流。但如果按成绩排名选专业的比例过大,或者完全通过成绩将学生进行分流,就容易产生将“优秀学生”集中到“热门专业”,其他学生分流到“冷门专业”的现象。“因此只能先在满足一部分学生的意愿的基础上,兼顾平衡和公平实行分配,然后进行相关调整”。南华大学相关负责人称,为了让抓阄后确定专业的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专业更有自主权,学校还出台了“二次选择”政策:学生二年级时若在专业排名前10%,还可申请调整专业或方向。
(摘自央广网2015年9月13日)
【考场速用】按下葫芦浮起瓢,在现实社会中,一个问题解决了,往往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学校的“无奈之举”虽有待商榷,但其规定事后为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的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是完美的,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努力奋斗,尽量减少其不完美的地方。
适用话题 选择;抓住机遇;弥补
No. 2 媒体言论:公平之殇
1.《学习专业靠抓阄,逼霍金当木匠?》
这样的公平根本不是公平。它剥夺了大学生的个人爱好。要知道,学习自己爱好的知识时才有兴趣,才会事半功倍。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就是因特别热爱才克服困难成为行业佼佼者的。如果真想做到公平,需要的不是抓阄,而是依据学生爱好调整专业。具体地说,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专业,什么专业需求多,就扩大这个专业的规模,什么专业需求少,就缩小甚至取消这个专业。学校专业应该为爱好设立,而不是为了专业而改变爱好。
(摘自《大河报》2015年9月12日)
2.《抓阄分专业,高校黔驴技穷了吗?》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一点作为都没有了吗?当然不是。首先兴趣是可以发掘和培养的,如果在分专业之前进行全面深入的专业选择培养,把各个专业的乐趣,对国家、人类的贡献以及潜在的就业渠道都讲清楚、道明白,肯定会激发一部分人的兴趣;另一方面,对所谓的冷门专业,学校要打通就业通道,多为毕业生牵引就业渠道,提升就业率;当然,最重要的,是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不管你怎么努力,都会有一些专业人数多,而另一些专业相对冷门。
(摘自新华网2015年9月13日)
3.《“抓阄分专业”,背后是教育功利化》
“抓阄分专业”的根源,在于不同的学科发展失衡,有的炙手可热,有的无人问津。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利益链,当一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就业状况和学校的利益挂钩之后,“抓阄分专业”也好,“被就业”也罢,这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背后,都隐伏着难以言说的功利与算计。宁可让学生去读发展无前景、就业无市场的专业,也不愿意让这样的专业“无人问津”;宁可忽视学生的利益诉求,也不愿意让学校的利益受损;“抓阄分专业”看似无奈,实则无情,是对学生利益诉求的一种伤害。
(摘自《齐鲁晚报》2015年9月14日)
【考场速用】“抓阄分专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管理上的懒政,虽然有二次选择的机会,但其影响,只是简单的低水平的“运气”,而非真正的“公平”;其形式,是一种罔顾学生兴趣的非此即彼的手段。我们要予以冷静认识,并形成自己的看法:“抓阄分专业”,其核心是未能“以人为本”,一味急功近利,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未来的希望。”一旦被功利和势利所裹挟,教育这盏希望之灯,就会黯然失色。
适用话题 渴望公平;拒绝功利;兴趣;冷门与热门
No. 3 网友热议
@Dr-Leo-书呆子(南大学子):我觉得挺公平的。前200名可以自由选择,后300名自由抽签,抽签后不满意者还可以互换,可以说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
@我敬你是条汉子-M:幸亏没有按照长相和身高排专业,长得丑的和长得矮的怎么办!长相如此艰辛了专业还如此冷门!起跑点都比人家低了跑道还比别人长!抓阄好歹也是命啊!
@爱粉达人:抓阄是迫不得已,这样是为了分专业后,每个专业都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万一有的专业只有十来个学生,学校怎么安排?这样还可以确保优秀生可以均衡分到每个专业。
@空空:在学校领导做出这样的决定的时候,是否考虑一下学生的感受?如果某些人在某个领域抽到了不好的签,不知道他的人生会怎样,又能为社会做些什么。真心的希望学校能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专业调配。
@乐罗:抓阄分专业还是太功利了,有些专业虽然看似冷门,但不等于没有存在的价值,说不定,你现在选择的是冷门专业,等你毕业时社会就很需要你这种人才。作为学姐,想劝大家,目光放长远点,选专业时理性一些。
No. 4 专家意见:辩证看待
1.姜朝晖:《别一听“抓阄”就武断地举棒子》
现实中,一些大学生和家长并不熟悉专业和市场需求情况,一味从就业形势好、收入高的角度去考虑专业,结果选择扎堆,造成了许多专业学生供过于求,这就是盲目跟风的后果。倘若完全由学生和家长来挑选专业,不加以适当引导,难免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另外一种情况是,在专业分流上,也不排除部分家长进行人为干预,利用各种关系为学生挑选一个“好”专业,姑且不论是否真是“好”专业,是否真的适合孩子发展,人为干预专业选择,就是对更多同学的不公。另外,作为学校管理者,他们更多的是需要站在全校、全院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分配资源,统筹考虑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市场需求、学科发展等因素,注意平衡和协调,因此,随机进行专业分配,并不是不可理解。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助理研究员)
2.郭立场:《“抓阄分专业”只是最低级的公平》
以抓阄定归属,表面上看似公平,实则很难调和整体公平和个体公平之间的关系。长远看,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学校专业应该为学生发展需要设立,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专业,而不是“削足适履”,用现有专业“绑架”学生选择。破解专业发展跟不上就业形势的难题,固然离不开学生观念的转变,离不开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但更离不开高等教育自身的改观,离不开教育的综合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创造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而不是去“选择适合现行教育需要的学生”。
(作者系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考场速用】“抓阄分专业”一事,需要辩证看待。从学生的选择、家长的干预、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抓阄分专业”还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从“公平”实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等角度看,我们目前还不能用“抓阄分专业”来削足适履。这就告诉我们,不仅要学会运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还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在批评的层面上。
适用话题 拒绝盲从;以人为本;个性发展;辩证看问题
三、他山之石
1.美国:60%的学生换过专业
美国的一些大学要求本科生从泛不从专,大学生不需要在入学前急着选专业。不少大学会鼓励高中毕业生以“专业未定”的身份入学,入学以后,再观察、尝试。各大学还会专门为这些专业未定的新生指定指导老师,在选择专业和选择课程方面进行指导。一般来说,大学会要求学生最迟在第一或第二个学年结束前定好专业。即便是已经选定了专业,换一个也不难,学校和院系都会比较配合。有调查显示,60%的美国大学生至少换过一次专业。
2.德国:打工帮助决定志愿
德国大学规定,在基础学习阶段,学生可以无条件地申请换专业。德国学生到了高中,会利用假期打工,既能满足多数工作岗位至少3个月的低薪学徒经历的要求,又可以利用打工机会尝试未来职业,有助于自己进入大学时选择专业。此外,德国很多大学都会定期举办开放周,邀请高中老师带着学生到大学校园“参观考察”,就是帮助中学生在报考大学时认清职业方向,提前对自己属意的专业有个大致了解。
【考场速用】同样面临专业选择问题,美国和德国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种专业的特点、内容及前景,让学生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同时,还放手让学生更换专业,让学生拥有极大的选择权,这种以人为本的做法,无疑为学生的兴趣培养、人生发展提供了可能。这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
适用话题 以人为本;调查研究;尊重个性
四、凝眸美文
让拼搏去创造公平
□魏国一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生活太不公平了!我要是有他的条件,也能和他一样优秀,甚至比他强!”很多人往往迷信所谓绝对的公平,而怀疑生活中所谓的不公平,曾看到这样的故事:
在某校,参赛选手经过抽签确定了演讲的顺序和主题之后,第一位选手表情很不满地走上台去。“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我领到这张纸以后,只有几分钟时间准备,在我之后的人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这是不公平的!”在众目睽睽中,他扬长而去。后来,一位评委与他相遇,微笑着说:“谁说生活总是公平的?生活也意味着与不公平斗争,最终取得胜利!”还举了一个例子:汽车新车上市时发布的统计数字,诸如速度,变速系统,马力……在这些数据后面都有一项免责条款,他们声明所有数据基于“理想”路况。但路况不全是“理想”的,最热销的车,是那些不管路况好坏,都能提供完美动力、速度和耐久性的。那样的车才是真正的赢家!
是啊,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湖南南华大学抓阄定专业,看似公平,但总有一些貌似“倒霉”的人未能如愿。但是,成功的关键,不是我们现在“遇到”了什么,而是我们现在和以后“怎么样”。否则,即使你抓到了一个好阄,命运对你也是不“公平”的。
大家都知道,体操比赛中,早场对于运动员的打分会有一定的影响,因为,裁判们对于率先出场的运动员会抠得比较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比赛成绩,但是,实力强大、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是会笑到最后的,李宁等著名运动员的表现,无一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那些脾气大、脚法“臭”的国足运动员,总是一次又一次将失败归咎于抽到了“下下签”,可事实上,即使他们抽到了所谓“上上签”,还不是一样铩羽而归?
弗里达·卡萝,应该说命运对她最不“公平”,6岁时,她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18岁时,再遭打击:因为车祸,她的脊椎被撞折成三段,颈椎碎裂,右腿严重骨折,左脚也被压碎,并彻底丧失了生育能力。然而,她坦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用绘画挑战命运,终于在画坛声名鹊起,她的生命之花,也永远绽放在墨西哥的土地上——她用拼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公平。
诚然,抓阄定专业,受到命运的眷顾,抓到自己理想的专业,固然很好,但如果“输在起跑线上”,就需要我们用拼搏、用奋斗创造去公平。因为,上帝最终还是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