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卫反击战中的一个医学奇迹

2015-12-21沈苏影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12期
关键词:老山胸外科胸腔

沈苏影

2014年冬日的一个下午,笔者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陌生又熟悉的声音,从久违的称呼中瞬间感受到这是个30多年前的军中战友。一阵寒暄后,她说出了一个意愿,想寻找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位伤员,因为这位伤员就在我所在的城市(南京)。“姓名、年龄、家庭住址”三个信息,尤其是家庭住址精确到路名、门牌号码,我很惊讶她对30多年前一个伤病员的记忆为何如此准确?战友告诉我,这是她当时所在的医疗队抢救的第一个伤员。

1979年2月对越自卫反击战一打响,我所在的第三军医大学(重庆)胸外科立即派出了医疗队,奔赴老山前线救治伤员。这支医疗队是由胸外科主任刘欲团为队长,另由1名军医和3名护士、1名麻醉医生组成,专门负责抢救胸外伤伤员。

到达老山前线的当天,前线就抬下来一位伤员,胸部贯通伤,弹片穿透了胸腔,胸腔大量出血,血气胸。当时战地条件简陋,不具备做这样大手术的条件,必须经过简单处理后送后方医院手术,但伤员的伤势危重,生命危在旦夕。刘欲团果断决定在部队驻扎的连部搭的简易手术台上紧急抢救这个伤员。

但是,战场血源不够,而且临时献血还要经过很多程序检验配对。刘主任当机立断,提出了一个前人没有实践过的大胆想法,回收伤员胸腔血,滤过后自体输入。后来刘欲团在其一篇医学论文中提到了胸腔自体血的回输在战地救治中的应用,据说此篇论文后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会议上交流,颇有反响。

经过20多个小时持续紧张的手术抢救,伤员的生命体征得到稳定。3天后,伤员从昏迷中苏醒,医疗队的护士——我的这个战友给他喂了术后第一口水,第一口汤。战地医疗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第一个危重伤员的手术抢救宣告成功,又经过几天的治疗,伤员被送到了后方医院继续治疗——这件事曾于1979年4月27日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子弟兵与民兵》节目中做过专题报道。

世界很大,也很小,当胸外科医疗队完成任务返回重庆后,一天,在我们医院的门口,我的战友与这位伤员竟然又奇迹般地相遇了。我的战友还记得她当时惊讶得脱口而出:“啊?!你又到我们这里来治疗了!”

毕竟,我们的医院住了很多伤员,从前线各个部队下来的都有,而伤员也被没有规律地分到各个后方医院,这样的巧合让他们都很惊奇。

那位伤员伤愈后回到原部队,20世纪80年代初,那个伤员和我的战友都转业回到原籍,此后一别30多年,彼此杳无音信。

接到战友的电话后,我立即找南京市公安系统的战友帮忙,很快就掌握了这个伤员的信息,电话过去,一会儿就传来了回音,一说起重庆,一说起老山前线,他仿佛有说不完的深刻记忆。

猜你喜欢

老山胸外科胸腔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食管癌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机探讨
老山兰——战士的魂
胸腔积液中CRKL的诊断价值
胸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医护一体化品管圈模式的效果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对胸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响分析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ADA检测在90例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恶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并腔内化疗术的护理
民工给你上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