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业银行:最惹眼的“绿色”金融集团

2015-12-21张夏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6期
关键词:兴业银行领域融资

张夏

11月30日,备受关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开幕。来自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出席大会开幕活动,为巴黎协议谈判提供政治推动力。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阐述了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看法和主张,这也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出席气候大会。再一次表明面对环境变化问题,世界各国都更深刻地意识到必须“同呼吸,共命运”。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确立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进一步彰显了绿色发展在国家发展体系中的极端重要性。可以预期,在“十三五”乃至一个更长时期,绿色发展将成为国家发展的主题,成为国家破解发展和保护难题,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在推动中国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发挥市场尤其是金融政策的引导作用,更广泛地调动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到“绿色革命”中来。

今年年初,中国银监会、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能效信贷指引》,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能效信贷业务,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央行已表示正在牵头起草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并将把绿色金融作为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而由央行牵头编制的有关绿色金融债的指导意见近期也有望公布。

显然,在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严峻的环境形势下,绿色金融在中国被赋予更多使命,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

开绿色金融先河

在国家大力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驱动经济绿色转型背景下,绿色金融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国内众多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追捧。数据显示,银行业绿色信贷余额已从2007年的3400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7.59万亿元。

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方智勇。

早在几年前,一些市场嗅觉灵敏的银行就涉足绿色金融领域并颇有建树,其中,国内最早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兴业银行,始终引领这一领域的发展。

早在2005年,兴业银行就创造性地引入了国际金融公司(IFC)损失分担机制,首推能效项目融资,从此在绿色金融领域愈走愈远,创造了多项业内第一:2007年成为国内首家提供碳金融综合服务的银行;2008年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2009年成立当时国内唯一一的可持续金融专营机构——可持续金融中心;2010年陆续推出首笔碳资产质押贷款、首笔排污权抵押贷款、首张低碳信用卡等创新金融产品;2011年成功落地国内首笔自愿适用赤道原则项目;2014年首发绿色金融资产支持证券,制订环境金融PPP业务营销指引……

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已形成涵盖节能环保融资服务、排放权金融服务、个人低碳金融服务、实现企业个人金融服务全覆盖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以节能环保融资服务为例,该行已形成包括10项通用产品、7大特色产品、5类融资模式及7种解决方案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

“我们选择绿色金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兴业银行环境金融部总经理方智勇坦言,在10年前,很多人还没有绿色发展的理念,绿色金融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还很陌生。赤道原则更是“曲高和寡”,因为该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超过1000万美元项目贷款时,需综合评估该项目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并利用金融杠杆手段促进项目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这无疑会增加银行的成本,也需要企业的理解与自觉行动。

然而兴业银行并未望而却步,不仅将绿色金融及其延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上升到公司治理层面,创新提出“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方式,贯穿于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的各个环节,并且矢志不渝,积极推广宣传赤道原则等可持续发展理念,分享国内外跨国企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成功经验,帮助企业客户提升项目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能力,让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从被动遵循赤道原则向主动寻求以赤道原则管理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截至今年10月末,该行共对890笔项目开展赤道原则适用性判断。其中适用赤道原则的项目融资共计251笔,所涉项目总投资约5427.11亿元,涉及244个客户、10大类国标行业,覆盖全行38家分行。

晋级绿色金融集团

绿色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绿色改造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强,“绿色金融”成为金融机构特别是处于行业转型拐点的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潮流。有专家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绿色金融的资金需求规模在14万亿到30万亿元之间,即使按照低限计算,年均融资规模也将达约3万亿元。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多的银行逐渐觉察到“绿色金融”中蕴含的商业机遇,争相分食这超10万亿元的绿色金融蛋糕 。“市场竞争的加剧是预料中的,也是好事,代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共识。我们也已经做好了准备。”方智勇说。

经过10年探索,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已形成业内的专业优势,依托国内最大的绿色金融专业团队,制定技术准入标准,形成了绿色金融信用准入;建立了绿色金融认证体系,对绿色金融项目实现了逐笔认证,并开展了“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的环境效益测算,先后创新了能源合同管理、碳排放交易、排污权交易等融资产品,推出“绿金融全攻略”,逐渐构建了覆盖绿色产业链上下游的较为完整的金融产品体系。

作为国内拥有金融牌照最多的商业银行之一,近年来兴业银行充分发挥集团化综合化经营优势,积极进行筹融资工具创新。在融资工具方面,在合理运用传统信贷工具的同时,通过租赁、信托、债务融资工具等多元化融资产品为环境金融客户提供融资服务。目前环境金融融资余额中,通过租赁、信托等非信贷方式提供的融资占比接近50%。在筹资工具方面,通过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金融债等方式,为绿色金融业务丰富资金来源。

随着综合化集团化进程提速,兴业银行已将绿色金融业务上升到集团高度。“今年上半年,我们在集团层面成立了环境金融专项推动小组,建立集团联动机制,加大产品、业务联动,旨在实现从‘绿色银行到‘绿色金融集团的跨越。”据方智勇介绍,具体措施包括:在各业务条线、各集团成员单位建立集团化业务专业支持团队;完善环境金融业务集团化发展所配套的营销组织、业绩计量、资源配置、产品研发等一系列流程或制度;建立联动营销及协调推动机制,对重点客户、重点项目,由总行环境金融部牵头组织跨部门、跨集团成员的联动营销,并负责协调推动等。

而对于晋级“绿色金融集团”的五年规划,兴业银行提出了“两个不低于”、“两个一万”的业务发展目标。即今后五年,集团环境金融业务的增长速度不低于全行的平均增长速度,增长量不低于上年增长量;五年以后,集团层面的环境金融业务实现的融资余额突破一万亿元,服务的环境金融客户数(项目数)突破一万户。

助建“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从“骨感”到“丰满”,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应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资源配置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绿色低碳产业,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加快‘美丽中国建设进程。”方智勇说。

而对兴业银行来说,发展绿色金融,也是其“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观的充分体现——在提供产品与服务过程中,履行银行的社会责任,实现银行商业利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

以绿色租赁为例,融资租赁作为非信贷领域重要的中长期融资工具,具有用途灵活和税收优惠等特殊优势。兴业银行和子公司兴业金融租赁联动,发挥银租一体化优势,大力推动绿色出行,在清洁能源公交车领域制定了“十城千辆”的发展目标,即在北京、天津、深圳、济南等十个重点城市,通过融资租赁模式,推广1000辆清洁能源公交车,并通过售后回租的方式解决了清洁能源交通的资金难题,目前已在济南、天津、哈尔滨等6个城市投放,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整个“绿色出行”项目累计投放金额已达70亿元。

经过十年探索实践,兴业银行逐渐走出了一条由“绿”到“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末,兴业银行已累计为近6000家节能环保企业或项目提供了绿色金融融资,项目涵盖众多类型及各个主流行业,累计投放金额超过7500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3721亿元。根据测算,兴业银行绿色金融支持的项目可实现年节约标准煤2554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7161万吨,年减排化学需氧量(COD)139万吨,氨氮5.06万吨,二氧化硫10.04万吨,氮氧化物2.99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率1726万吨,节水28565万吨。

未来,兴业银行将围绕节能产业重点领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环保产业重点领域、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领域、大气治理领域、固废领域、集中供热领域、绿色建筑领域等绿色金融业务重点领域,发挥集团综合经营优势,立足节能环保产业特色及相应的融资需求,加快专业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落地,积极打造涵盖绿色融资、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等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集团绿色产品服务体系,不离不弃助建“美丽中国。”

猜你喜欢

兴业银行领域融资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